水稻冷害的诊断与预防

水稻冷害的诊断与预防

苗期与分蘖期的冷害诊断。此期间的低温冷害主要为延迟型冷害,表现为生育期拖后,苗期的临界下限温度一般为日平均13℃,分蘖期的临界下限温度为日平均16℃-18℃。如果此时段内满足不了上述指标要求,就可认为发生冷害。

营养生长期的冷害诊断。营养生长期(指播种至幼穗分化期)遇低温将发生延迟型冷害。一般月有效积温每减少10℃,抽穗期延迟1-2天;平均气温降低10℃,抽穗期延长3-4天;平均最低气温降低1℃,抽穗期延迟5-7天。

预防冷害的施肥技术。科学施肥在水稻抗寒栽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控制氮肥的施用 在旱地稻区出现冷害的年份通常应减少氮肥总量的20%-30%,且70%-80%作底肥和蘖肥,20% -30% 在 抽 穗 前10-20天作穗肥。视天气和水稻生育状况施肥。如果预计抽穗提早,气温又较高,可在抽穗前10天施用;长相不足,后期有脱肥趋向,可提早在抽穗前15-20天施用;若遇不好天气气温低,则不能施用。

增施磷肥 磷能促进水稻体内可溶性糖的提高,进而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由于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宜将全部用量作基肥一次施入到根系密集的土层中,便于水稻吸收并可防御低温冷害。

配施钾肥和硅肥等元素 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合成,增强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减少蒸腾,并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硅为水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可使植株硅质化,促进水稻的新陈代谢,增强水稻的抗逆能力。

提高水温和地温 水稻前期生长主要是受水温影响,生育中期受水温和气温的共同影响,后期主要是受气温的影响。因此设晒水池,均可使白天田间水温和地温升高,对促进水稻前期生育有良好效果。防御障碍型冷害,当前惟一有效的办法是在障碍型冷害敏感期进行深水灌溉。冷害危险期幼穗所处位置一般距地表15厘米,水深17-20厘米基本可以防御障碍型冷害。为了确定灌溉深度,最重要的是掌握低温危害指标即在孕穗期以连续3日平均气温17℃为可能发生障碍型冷害的临界期。根据气象预报在寒潮来临时深灌,气温回升时再恢复适宜的水层。

作者 12316水稻栽培专家 严光彬

策划 孟繁杰 石巍 韩铁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