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医生一罢工,全国死亡率下降50%”这一说法?

shcho

个人认为,这种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一定道理的!

现实中我们看到过太多的“小病大养”,一感冒必输液,稍有不适动辄吃药打针输液的人!

旧时社会的医疗技术水平落后,那些贫困地区的农村人,得病后基本靠“扛”,有的人一年至底连一颗去痛片都很少喝(其实更多是没钱吃、吃不起,那时人们的),人的相对寿命也是比较长的,死亡率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低的!

综上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可以说成是医生罢工,全国死亡率下降50%这一命题是成立的!


冀之笔





科坛春秋精选

这个“医生一罢工,全国死亡率下降50%”的说法是没有任何数据支持的,因此就是谣言。

但是,确实有一个报道,是在以色列,医生罢工了两个月,死亡率降低了30%[1]。不过,虽然罢工了,不是所有的医疗活动都停止了,对于危急的情况医生还是在处理。所以,对于可做可不做的医疗活动,确实有可能因为过度医疗反而带来危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全球“三分之一的死亡是由于不合理用药,三分之一的死亡是医疗事故”,这个肯定是不靠谱的。真实的情况是,2016年一个在BMJ杂志上的报道指出,因为医疗错误导致的死亡,在美国占第三位,但是如果看绝对数字,那只有大约12%,虽然还是比较惊人,但是远远没有66%那么多。

参考文献:1. Siegel-Itzkovich J. BMJ. 2000. 320(7249):1561.


一节生姜

真希望这是笑话,但确实这不是笑话!

1976年哥伦比亚的堡高塔市的医生罢工52天,出现了一个被称为“不寻常的副作用”:就是当地死亡率下降了35%,1973年以色列全国医生大罢工。为期长达一个月,根据耶路撒冷埋葬协会的统计指出该月的全国死亡人数下降50%。

十年后,1983年以色列医生再次总罢工,长达85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过后,以色列耶路撒冷埋葬协会又做了一次统计,在这85天中,全国人口的死亡率又下降50%。

波美特拉博士对80年代西方国家医生罢工与死亡率下降的调查指出:死亡率的下降与医生罢工日期的长短成正比。1、例如在加拿大曼尼涛巴省(Manitoba)的医生罢工两周,死亡率下降为20%。 2、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Columbia)的医生罢工3周,死亡率下降为30%。 3、在以色列医生罢工85天,全国死亡率下降则为50%。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病人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还有三分之一死于医源性事故。三分之一是被药死的,三分之一是治死的。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实验证明,老人只要相信自己年轻,身体便会做出配合。

最近读到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教授文章《专注力是与岁月对抗的力量》。朗格教授今年63岁,酷爱网球,年轻的时候,曾经因摔断了脚踝,医生说她再也不能打网球了,但现在她双腿健康,仍然在打网球。她集30年的研究与实践创造了“可能性心理学”,其研究假设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者能变成什么,一切皆有可能。而核心概念则是“专注力”。

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组的老人言行举止必须“活”在20年前,而控制组的老人是用怀旧的方式谈论和回忆20年前发生的事情。实验的结果是,两组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改善。实验前他们几乎是家人陪着来,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一周后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提高,步态、体力都有了明显改善。相比之下,实验组,也就是那些“活”在20年前的老人们进步更加惊人,他们手脚更加敏捷,智力测验中得分更高。局外人看他们实验前后的照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实验证明,老人们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轻20岁,于是身体便做出相应的配合。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惯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比如说人老了,记忆就一定衰退吗?答案并不!真正抑制我们潜能的是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我们固执地认为衰老和能力减弱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思维定势极具杀伤力。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权,由自己决定娱乐节目,自己照顾房间里的植物,就会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顾的老人更加快乐、年轻和长寿。


不带眼镜的学霸

有病在身会怎么样?我们要怎么办?

刚刚看到有个北京的专家煞有介事地介绍说美国把高血压的标准又降低了10mmHg,由90/140变成80/130,说这才符合真正治病保健康的需要。

首先,医生罢工,导致了死亡率下降,这是确有其事。

按照新的高血压标准,无疑有更多的人进入病人行列。加上10%的糖尿病人,10%左右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加上8%的肠易激综合症者,加上13%左右的抑郁症者,加上30%左右的胃炎患者,…即使剔除一人犯数病的重合因素,我们普罗大众基本上都是病人!

是的,世界卫生组织总结说只有5%是符合健康标准的人,其他95%都有病!

如果考虑真正的健康者,就是发育期的青少年,那么,中老年人就是100%的病人了!

实际也真的如此。任何一个中老年人,如果查体一下,都有问题!

那么,我们到底要怎么对付我们的疾病呢?这是医生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需要也值得好好分析。

一,需要医生解决的疾病,必须交给医生做

各种急性疾病,进展迅速,病情猛烈,必须尽快求助医生。

他们对于这类情形有成熟的应对办法和规范的手段,是值得信赖的治病救人者。

第一就是要想法弄清自己的病因。这个真的不是医生的职责!医生不知道你怎样的生活方式、环境,不知道你有什么遭遇。他们只能根据病症下药,他们不能针对病因说事。

第二,弄清病因,然后你就要下决心消除这个危险伤害因素

该戒烟戒烟,该限酒限酒,该运动运动,…

你不要在这样的疾病上指望医生能给你“药到病除”的神仙妙手!这类疾病,来得非常缓慢,去,则是几乎没有可能!有的属于衰老的范畴,有的属于绝对不可逆转。

这个时候,你如果能消除病源因素,也许就能稳定病情,阻止进展。

如果求助医生,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医生给你一个不恰当的猛药,就有可能带来严重伤害!

这,可能是医生罢工反倒有利于某些患者的原因。

在清除伤害因素后,基本上你的病情是能够停止进展的。这时,你就多方咨询,就这类疾病到底有什么好的方法?好的经验?然后再决定采取的措施。

大部分,这类疾病就是吃些长效稳定药物就是了。也不用住院,也不用输液。

对于血糖高血压高肿瘤癌症之类,得病是来自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累。你现在想住院,通过专业手段一劳永逸解决,这是非常错误的。

尤其手术,一定要慎之又慎。

三,对于能够自愈的疾病,你就坚决依靠自愈力依靠自我调养

包括各种肌肉劳损类,脊椎膨出类,感冒类,等等,医学明确可以通过修养自愈的病症,你不要求助医生!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春节期间流感造成的北京岳父的去世,他在疾病进行中没有足够休息,而是各种折腾求医,是一个很大错误。

所以,总结起来,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够对自己有疾病有清晰认识,尤其知道来自什么伤害,然后,只要没有到急性状态,你能清除阻断伤害,然后保持稳定,就是最好的应对。

回答如上。


春雷滚滚2


盖克75323771

黄鹤楼下午茶。如何看待“医生一罢工,全国死亡率下降50%"这一说法?

所以由此看来,这是一部分人的气话。气话打从何来,我认为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这个案例有什么启示呢,住院治病,干万不能心急乱投医。后来家属才了解到这里的肾病专科并不是全市的名科。

另外我有一个朋友,他是比较理智的,挂院做全套检查,医生发现他患有前列腺钙斑疾病,上了许多手段,最后要求他从消化科转泌尿科穿刺,切片做手术,诊疗单上赫然写着初步诊断Ca。

这个案例不是鼓励你毫无医疗常识,拒绝手术。那么因此,你也会犯小错的甚至是大错。

二是医护人员责任重大,我们有理由在重大案例上要给医生百分之百的信心,那些手术还未开展,妻子老亲娘跑遍医政大楼,科室,喊冤的人实不应该。比如婴儿已经属于病毒感染,心肺感染,家属强制不允许上消炎针剂,显然是拿生命开玩笑。

三,我国的医护人员整体素质都是比较高的,但确有少数人利欲薰心,不该上支架的乱上支架,不该列入医保重症范围的,想办法在刀子上,手术上开口子,实则害人不浅。

战争年代医生尚且对盘尼西林格为重视,今天医生对大路疾病决不能见钱就捞,否则社会留下的疼痛更是不能消弭。


沙湖泛舟

医生一罢工,全国死亡率下降,是不是要说明这个推论,人是被医死的。数据呈现的一定是事实真相吗?

我家早几年在镇上老家盖房子,是包工包料的,本不管饭,乡里乡亲最后还是管了。其中有个说他们村已经没人了,他算最后离开投奔了嫁到镇里的姐姐家。偏远点的乡村空,不是农村人生育率比城市人低,也不是寿命比城市人短,只是人流动走了而已。

第一:生病的人是不会在得不到救治的地方等死的。

娄蚁尚且贪生,保护自已生命也是人最根本的诉求。人从感到不舒服到生病再到辞世,绝大部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生病了,第一应对措施就是寻求医治。但医生罢工了,生病的人的需求在当地肯定得不到满足,于是人们会尽一切可能寻找到能够得到医治地方。病人从医生罢工的地方快速逃离了,也就是离死最近的那一部份人走了,那死亡率能不下降吗?

第三:西医西药的发展和普及,使整个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近一倍。

原来妇女生小孩都是鬼门关,难产死亡率大到百分之三十,如今如果生小孩死了,都差不多算医疗事故了。原来小孩育成率也低到可怜,现在几近百分之99.9吧。还有天花等一死一大片的传染病,都是医生努力的成果。

不满医改,也不能如此黑医,对不对?病人不幸去世,有时与医治方向不对有关,不能归于过度医疗。


说钱李

我不是否定医生这个行业,我感觉现在的医生没有一点医德,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把你治死也就白死了。而且还让你一家人,为了治病倾家荡产,最后人也没了,外边还欠了一屁股债。


一切往事皆随风

我认为"医生一罢工,全国死亡率下降50%"这一说法是无稽之谈,是彻头彻尾的谬论。说这种话、认可这种想法的人只是社会群体中极少数极少数的个别,这根本就不是有代表意义的社会现象问题,连讨论的必要都没有。


人活在世上,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这样一个过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这种诋毁一个职业,诋毁整个"救生扶伤"的知识分子群体的言论是十分可耻、十分荒谬、十分不可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