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企業是否基本都被外國控股?外國企業佔領了多少中國製造業?

智造好夥伴

你這個問題不知道從哪得到的結論;不用看,

很明顯都不符合事實,因為中國企業五百強中間50%以上都是國企,都是國家控股的,何來的基本上被外國控股一說,題主是得了外國人恐懼症了吧。看看下面的公司吧,前15名,哪一家不是國企。在爭奪控制權方面,你放心,政府比你上心。

再看看中國製造業500強榜單

排名前30的公司哪一家不是中國人絕對控股?

在網上看到一個2010年的帖子,說中國47%的製造業是國外企業控股。當然這裡面肯定是包括港澳臺了。當然這個數據真假很待考究,但是這也暴露出中國製造的一些問題;

1)高端裝備對國外依賴高,如芯片,高精確的設備等;

2)半導體方面還受到日韓和臺企的控制;

3)製造業還不夠規範,企業的各項制度還比較缺乏,很多中小企業管理混亂;等


當然,也不用妄自菲薄,這些都是發展中暴露出的問題,必將會在發展中得以解決,只要我們認識到這些問題,並始終著力改變,向前就是大方向。


以股易金

這個問題是錯誤的。提問的人之所以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曾經確實有一段時間,中國很多企業被外國收購或者控股,比如達能收購樂百氏、聯合利華收購中華牙膏、歐萊雅收購小護士、強生收購大寶等等,這些國有企業被國外資本收購,控股,中國企業確實很悲哀,因此很多人有了中國很多企業被外國控股的想法,但是外資收購和控股的一般只是日化用品行業,飲料行業,製造業並沒有滲入多少。

2017年世界五百強企業,美國企業132家,中國115家,中國入榜企業大多數都是國企,也有部分民營企業進入,比如華為、聯想、美的、碧桂園、萬科等等。由於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市場,所以中國的企業只要夠強,是可以成為巨無霸企業的,人口基數擺在那裡,而美國的企業要想變得強大,花費的精力要比中國企業多得多!畢竟,一個公司在一個14億人的市場做營銷,跟在20個7000萬人口的國家做營銷,那是要便宜的多啊!所以,中國公司一旦成長起來後,會加速收購外國公司,所以,這幾年的新聞是美的、海爾收購東芝的資產,美的收購德國庫卡,聯想收購IBM筆記本、摩托羅拉,更勁爆的是吉利收購沃爾沃、戴姆勒奔馳公司,甚至還有說要收購菲亞特!海爾收購美國的家電企業。所以這個問題正確的問法應該是:有多少家外國大公司被中國公司收購、控股,這叫與時俱進!很多人說中國造照相機、鏡頭不行,那直接去收購日本企業不就得了,還用自己造啊!相信很快我們就會看到的!


用戶95119504484

首先,題主的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偽命題,從上世紀末資本全球化以來,世界上除了個別特殊國情的國家,沒有誰獨善其身,各個國家的經濟成分裡也沒有誰是清一色。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的很長時間裡,由於資本和技術的限制必須放開投資市場,導致瞭如今國內製造業的大牛有大量外資背景。其次,人才是技術和資本的載體,借外資這些年來的技術與資本投入,中國積累了大量的技術資本,在消耗本國資源為外國創造價值的同時,中國也發生了深刻變革,中國製造業的前行在一定程度上借了很大的外力。在如今的中國,若外資撤離,關鍵領域政府都有能力注資,再利用現有人才繼續發展。總而言之,人材是最核心的資本,時刻警惕外資踩線的同時,不必要為外資感到焦慮。


諾言無諾言

道聽途說。

中國企業絕大部分都在中國手中。即使是民營企業也也是絕大部分控制在中國手中,更別說國有企業了。

之所以題主會有這樣的疑惑,是不是因為中國市值最高的兩家上市公司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是外國機構?沒錯,他們的單一最大股東確實不是中國人。但這兩家公司通過特殊股權制度,董事會和公司管理權牢牢的掌握在中國人手裡。最為最大股東的外國投資機構並沒有權力插手管理公司,只有經營收益權。

再說中國的國企,雖然之前像四大行曾經引進了國外的戰略投資,但他們的持股比例被嚴格限制在20%一下,50%甚至更好的股份在國資委或中央匯金公司手中。

以上10家企業是中國2016年營收最大十家企業,有哪一家是被外國控股了?一家都沒有。

以下是中國製造業前20強企業。有哪一家是被在幹活控股了?一家沒有。

實際上,國外大投資機構和國際跨國企業只是收購了或者併購了一些品牌,而不是控制這家公司。比如南孚電池被美國吉列收購,大寶被保潔收購,中華牙膏被聯合利華收購,雙匯被高盛收購,匯源果汁被可口可樂收購。但這樣的案例並不太多。相反,中國企業這幾年在還在大肆收購他國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