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亡國之君”,為什麼崇禎要比其他“亡國之君”罵名少?

自古以來,每次改朝換代,都少不了亡國之君。如秦朝的秦二世胡亥、漢朝的漢獻帝劉協、隋朝的隋煬帝楊廣、唐朝的唐哀帝李柷、北宋的宋欽宗趙桓……他們千百年來揹負著各種罵名,就算死了,還被人戳脊梁骨。

唯一的例外可能是明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了。雖然,享國270多年的明朝帝國,最終敗在他手上,可很少有人罵他。大家幾乎異口同聲地讚揚崇禎皇帝勤政節儉、不好女色,也沒有放任太監掌權,甚至將他在煤山自縊身亡,染上了“君王死社稷”的悲壯色彩。
同樣是“亡國之君”,為什麼崇禎要比其他“亡國之君”罵名少?

崇禎,一個很努力卻不合格的皇帝!

一、用功努力的孩子,就算考試倒數第一,也很少有人責備

崇禎就是這麼一號人,很努力、很勤奮,可是智商有限、能力不足再加上家庭條件不好,斷水斷電的常有(天災常有,接連大旱)。
同樣是“亡國之君”,為什麼崇禎要比其他“亡國之君”罵名少?

而且還把那個很壞很嚴厲的家教給辭退了(滅閹黨卻不除東林), 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註定完蛋。

二、初露鋒芒的崇禎,卻陷入泥濘止步不前

立志成為魯班傳人的朱木匠,略帶遺憾的去找老朱彙報工作了,年輕稚嫩的朱由檢被迫從幕後推到了臺前,成為大明公司的下一任CEO。

天真的九千歲魏忠賢,遇到了貌似無邪的朱由檢,倆人眼神一交換,完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

崇禎對魏忠賢是畢恭畢敬,凡事以魏公公馬首是瞻的“表現”讓九千歲很滿意,他的眼中,這是個聽話的孩子 。

殊不知,崇禎不但不無邪,反而是十分邪 ,乾淨利落的收拾掉權傾天下的魏忠賢,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隨後,他開始了對閹黨的徹底清掃,並顯露出自己卓越的政治天分面對試圖渾水摸魚的閹黨,他選擇嚴懲不貸。
同樣是“亡國之君”,為什麼崇禎要比其他“亡國之君”罵名少?

看到給五虎五彪的定罪之後,勃然大怒的崇禎下令徹底嚴查,就是這樣的鐵腕清洗,讓閹黨一掃而空,彷彿給籠罩著陰雲的大明王朝帶來了一絲生機 ,崇禎也是這麼想的,只是結果卻背道而馳。

除掉魏忠賢后,大明開始一步步墜入深淵,而那個少年天子,也不再意氣風發,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急躁、善變、固執的亡國之君這一切,跟叫做東林黨的一幫人脫不了干係。

三、“諸臣誤我”的感悟,來的晚了一些

清掃閹黨是沒有錯的,只是矯枉過正導致錯殺了不少大臣,留下的卻並非正直之人 。

很簡單,魏忠賢掌權期間固然為非作歹,卻遏制了士大夫及富商階層,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明朝以文制武的政治特點,並將黨爭徹底打壓(天下皆閹黨,還有什麼好爭的)。

可是東林黨的抬頭,讓原本賦稅充足、國庫充盈的局面急轉直下,在官商階層的貪婪剝削下,大明國庫日漸空虛,甚至於到後來連軍餉都拿不出來。
同樣是“亡國之君”,為什麼崇禎要比其他“亡國之君”罵名少?

這是崇禎始料未及的他收拾閹黨是正確的,只是隨著閹黨的覆滅,東林的抬頭導致黨爭重新上演,並愈演愈烈,在明朝末年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明朝的滅亡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比如,溫體仁、周延儒之流,一門心思只知道搞權力鬥爭,全然不顧國家興衰 。

再如大明最後的知名首輔楊嗣昌,打擊政敵不遺餘力,先後害死名將盧象升、誣陷孫傳庭入獄,錯失絞殺農民起義的最佳良機。

甚至說,崇禎最為喜歡的首輔魏德藻,國難捐款之時一毛不拔,待到闖王入京,愣是從家裡拿出上萬兩現銀。

更不必說那些口口聲聲堅決不降,堅決不南遷,卻在李自成下令收容前朝官員的時候,爭相前往報名以至於報名處癱瘓。

就是這些所謂飽讀詩書、為國分憂的士大夫,將崇禎推入了深淵。只是等到崇禎幡然悔悟的時候,已經晚了。

四、 最盡力的亡國之君,最有骨氣的人

崇禎有個特點——走的很慢。不是因為他行動遲緩,也不是故意思考人生,而是他不好意思走快了,因為一旦快了袍子就會飄起來,露出裡面打了補丁的衣服!


同樣是“亡國之君”,為什麼崇禎要比其他“亡國之君”罵名少?

作為一國之君,他已經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是的,是所有!崇禎的妃子,沒有珠寶綢緞,甚至不允許化妝,目的只有一個——為國家省錢不像清朝的某個皇帝,一生作秀。

崇禎是真的逼到那個份上了,他甚至都向大臣募集資金來支撐軍餉了,作為一國之君,面子就這麼不重要嗎?在崇禎眼裡,大明的天下,才是最重要的!

幾乎沒有什麼娛樂的崇禎,每天除了幹活就是幹活,而且吃得也很少,他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挽救大明江山上了只是,他身邊沒有劉伯溫,也沒有魏徵,只有一群一心利己、從不利人的大臣。

終於撐不住了,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絕望的崇禎敲響金鐘召喚大臣議事,卻一個都沒有等來 。

絕望之中的崇禎,用自己朝服寫下血書,自縊於景山之上 。這是大明天子的骨氣,不做逃兵,也不做俘虜!

五、作為亡國之君,崇禎免不了受到詬病

比如說他做事風格急躁,先是重用袁崇煥並無條件相信,但卻很快變臉處死了他,再加上政策上的搖擺,導致農民軍問題一直得不到根治,最終成為壓垮大明的最後一根稻草。

比如說他誤信讒言過分相信一些人,由於對楊嗣昌的完全信任,他可以放棄良將盧象升,導致其孤軍奮戰馬革裹屍,也可以拒而不見孫傳庭,使其錯失絞殺李自成的良機。

待到重新起復後,又聽信兵部尚書所言,催促其出戰,最終因為準備不足敗亡潼關。

這些都是崇禎抹不去的汙點,也是大明滅亡的原因所在, 但是,崇禎身上揹負的罵名卻是歷來亡國之君中比較少的,更多時候,人們是在同情他的遭遇,因為他畢竟不是唐宗宋祖一樣的明君,也不具備他們的能力 。

他只是一個很努力的皇帝,卻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