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中的十大至理名言,古人智慧,人間至理!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戰國時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一、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出自荀子的《勸學》。【譯文】君子的本性和其它人並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是善於利用和藉助客觀條件罷了。

二、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

出自《荀子·天論》。【譯文】最能幹的人在於不做不能做且不應做的事,最聰明的人在於不考慮不能考慮又不應考慮的事。大巧,技藝非常巧妙。

三、精於物者以物,精於道者兼物物。

出自《荀子·解蔽篇》。【譯文】精通於某種具體事物的人,可以讓他來治理這一類事物,精通於道的人,卻可以治理各種事物,所以君子專一於道,能夠用道幫助考察萬物。

《荀子》中的十大至理名言,古人智慧,人間至理!

四、心枝則無知,傾則不精,貳則疑惑。

心枝則無知,傾則不精,貳則疑惑。【譯文】 不專心就等同於無知,心有偏向辦事就不能專誠,分心二用就會陷入迷惑的境地。

五、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

出自《荀子·禮論》。【譯文】沒有本性,那麼禮法文理就沒有地方施加,沒有人為,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變得美起來。

六、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出自《荀子·勸學》。【譯文】刻幾下就停下來了,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意即要持之以恆而不能半途而廢,要目標專一而不能三心二意。

《荀子》中的十大至理名言,古人智慧,人間至理!

七、蓬生麻中,不扶則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出自《荀子·勸學》,【譯文】蓬草長在麻地裡,不用扶持也能挺立,白沙混進了黑土裡,就會變得和土一樣黑。比喻環境對人的影響。

八、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出自《荀子·勸學》。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是多麼高遠;不走進深谷,不知道地是多麼深厚。

九、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

出自《荀子·性惡》。【譯文】不可以學習、不可以經過努力而做成,出於天生的,叫做天性,可以學習、可以通過人為努力而做到,取決於人自己的,叫做偽,這就是天性和人為的區分。

《荀子》中的十大至理名言,古人智慧,人間至理!

十、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小人錯其在已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

選自《荀子·天論》。【譯文】君子尊重自己的努力,而不把所有希望都放在天命上;小人則凡事燒香拜佛,求神問卦,放棄了自己的努力,把命運交給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