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界的老幹部——荀子

諸子百家之中,孔子被尊為“至聖”,孟子被尊為“亞聖”,他們的語錄體著作《論語》、《孟子》被奉為教科書,歷朝歷代,吟誦之聲不絕於耳,影響力宛如今天的微博大V。而比孟子晚生了一百年的荀子,雖在《史記》中與孟子同傳,也培養了李斯和韓非這樣的高徒,卻飽受爭議,有人說他“羽翼六經,增光孔氏”,有人說他“荀學也,皆鄉愿也”。那麼,荀子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用今人的眼光來看,我覺得他的人設是“老幹部”。

思想界的老幹部——荀子

不折不扣的唯物主義者

先秦時期,科技發展尚且有限,人們在自然災害面前束手無策,大家普遍敬畏天地鬼神,連孔子都說“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天人合一的主觀唯心主義思想極為盛行,孟子也說“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至而至者,命也。”荀子則大膽地提出“明於天人之分”的唯物主義自然觀。他認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天是非主觀的自然存在,與人類社會的興亡沒有必然聯繫,這個觀點在今天顯得很正常,但在當時,無疑是驚世駭俗的,荀子能突破時代的侷限,挑戰人們的習慣性認知,實事求是地看待問題,這體現了非凡的個性和勇氣。

荀子還是“性惡論”的提出者,這比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更能挑戰人們的神經。孟子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已經先行一步佔據了人們的思想,人民群眾更容易接受自己生下來就是一個好人,是後天的不良環境把一部分人變成了壞人,所以孟子以此為依據讓君主實行仁政,鞏固人們向善的本性。而荀子固執地認為“人性本惡”,人天生就喜歡利益,不知謙讓,只有不斷學習詩書禮儀才能“化性起偽”,所以荀子一方面無比重視學習,另一方面非常重法,這也許就解釋了為什麼荀子是儒家宗師,而弟子卻是法家信徒。

從上述兩點可以看出荀子具有很強的原則性,他對自然人性都有自己的見解,不隨波逐流,不為吸粉而矯飾自己的真面目,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思想界的老幹部——荀子

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

荀子還有一個非常接地氣的地方,也是他的與眾不同之處,他明確提出“法后王”,要知道,不僅僅是孟子言必稱三王,就是後世的很多文人,也特別喜愛厚古薄今,懷古傷今,成語“人心不古”就帶有濃濃的懷古情結,而事實上,懷先王有多少現實指導意義,又有多少濾鏡成分在裡面,人們恐怕是不願多想的。荀子說:“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則是把人們的思緒拉回現實,先王並非沒有價值,其價值在於歸納總結制度的得與失,后王才是決定人們生活幸福指數的關鍵所在。真正的君子應該先審察后王的治國之道,再去評論先王的治國之道。

當孟子還在強調“萬物皆備於我”時,荀子表情嚴肅地表示:“學至於行之而止”,大儒們都在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彷彿知識越多就越強大,但歷史上不是沒有反面的例子。趙括光會紙上談兵,結果丟了性命。諸葛亮舌戰群儒時批評某些讀書人“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可謂振聾發聵,而荀子在戰國末期就提出了“知行合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劃時代的見解,是因為荀子有一顆特別務實的靈魂。

思想界的老幹部——荀子

邏輯謹嚴的散文大家

讀《論語》,驚異於孔子身上渾然天成的詩意,比方說,孔子形容安貧樂道一事,形容自己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形容顏回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語言非常形象生動,畫面感強,這也是《論語》經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讀《孟子》,驚異於孟子的口若懸河,雄辯滔滔,孟子的口才好,想象力豐富,特別擅長類比論證,孟子說:“王好戰,請以戰喻”、“挾泰山以超北海”、“臣請為王言樂”,孟子用一個個意味深長的小故事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不知不覺就把對方拉進自己的圈套,讀起來也是妙趣橫生。

荀子寫文章,已不再是語錄體的信手拈來、靈光一閃,而是邏輯性強、結構嚴密的長篇專題性論文,他不具有孔孟的輕靈跳躍,走的是氣勢磅礴的路子。荀子最擅長使用一連串的比喻、對偶、排比來增強氣場,因此荀文歷來以“渾厚”著稱。

思想界的老幹部——荀子

荀子在《儒效》裡寫過這樣一段話:“故人無師無法而知,則必為盜;勇,則必為賊;雲能,則必為亂;察,則必為怪;辯,則必為誕。人有師有法而知,則速通;勇,則速威;雲能,則速成;察,則速盡;辯,則速論。故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

正反對比,無懈可擊,全用短句,短促有力,字裡行間,有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感和原則性。文如其人,那麼荀子的形象應該是端莊凝重、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嚴肅君子。

思想界的老幹部——荀子

總結

荀子生於戰國末期,除了繼承儒家思想,他也批判吸收了道家、墨家和法家思想,是一位集大成的思想家,在學術界擁有崇高的地位,很受學者青睞。同時,荀子身上的老幹部氣息非常明顯,他極少曝光自己的私人生活,不喜歡幽默自黑展現自己平易近人的一面,不喜歡與群眾打成一片,愛惜羽毛,清高自守,所以,荀子本人留給後世的印象非常模糊,遠不及孔、孟、莊、韓那樣鮮活可愛。

當然,荀子並非老子,他一點也不圓滑世故,他在《非十二子》裡列舉了六種學說、十二個代表人物,並對之一一進行了批判,包括子思和孟子,措辭很是嚴厲。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荀子不理會中庸那一套,他屬於那種稜角分明的老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