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歌唱中的“打哈欠”

很多声乐教师都谈到在练声和歌唱中,有意识的形成“打哈欠”状态,使软腭提提起,有利于声音的喉腔、头腔共鸣,这是正确的,但是一些声乐教师没有把这个问题讲透、没有完全讲清楚,加上很多声乐学习者在理解和运用上的偏差,使得声乐学习者在歌唱中虽然有了一定的头腔、喉腔共鸣,可声音“下粗上细”,仍然喉音较重、僵硬、不自如

,声音不好听。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打哈欠”着力过重,在用力打哈欠的同时牵动了相关的喉部肌肉,迫使喉部下压,造成喉部形状和声音很粗,而软腭及以上很窄(同时没有气息进驻)而形成的。我们讲的“打哈欠”是只需要软腭的提前而不需要牵动喉部肌肉,才能真正达到目的。怎么做呢,一是在不唱歌、不练声的情况下不要单独练习“打哈欠”,二是在歌唱时的哈欠不能用力过重,“哈欠”的形成主要依靠气流,而少依靠“肌肉力量”,在“喝气”状态下软腭主要就被气流推上去了(加一点点意识),这样既提上了软腭,又没有“惊动”喉部肌肉,就达到目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