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也是货币,为什么不叫“金行”,而都叫“银行”?

用户68886090

因为很简单啊:中国古代是以银为本位的。

银本位这种制度也不是仅仅只有中国有,拜占庭当年也是银本位制度,而黄金成为货币标准实际上是在拿破仑战争之后,以英国为首的国家所确定的,当时中美洲和南美洲发生革命,导致银供应不足,金本位才逐渐取代银本位的。


银子在中国充当货币实际上是在宋朝,在宋朝之前,民众日常交易实际上是用铜钱,而不是银锭,从宋朝开始起发行银票,可以在钱庄兑换成银子,而所谓的“官银元宝”实际上是在元朝以后才有的,“元宝”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元朝的宝贝,所以叫元宝,而不叫什么唐宝宋宝。


然而从明朝末期到整个清朝,中国金融出现一定问题,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当年的西班牙人跑到南美开采了大量的银矿,银子一下子贬值了,当年墨西哥地区盛产所谓的“鹰洋”,一只老鹰在银元中间,长成这个样子


由于中南美的银矿大量开采,鹰洋在当地可能只能换几个玉米棒子,但是在中国却能换取大量的丝绸,陶瓷等等贵重物品,大量的鹰洋涌入中国导致中国的通货膨胀急剧增加,而当时中国还没有学会如何制定货币政策,只能搞禁海政策。


民国成立初期,还发行过一段时间的银元,例如说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时期,这种银元发行量极大,一般俗称为“袁大头”,因为上面印着一个袁世凯的头像,但是在后来的1934年,美国通过了白银收购法案,导致银价激增,1935年中国四大银行颁布法律通告,放弃银本位,同年香港也放弃银本位,大陆和香港是世界上最后放弃银本位的地区,此时才真正确立了金本位的制度。


尽管金本位确立了,但是由于长达千年的印象,我们视银子还是一种“货币”的概念,这就是“银行”的由来。


李建秋的世界

银行这个名字的由来说来话长。

在中国古代,一直都有类似银行的机构。在宋朝时称“交子商铺”,到了明朝,则改称为“钱庄”、“银号”。到了民国时期改元废两,法定货币叫做“银元”。


随着与国外的通商,“BANK”这个英文单词传入中国。中国翻译家邝其照在1868年编写了一本,将"BANK翻译成“银行”"。“银”是中国古代最常用货币,“行”意为商行。这也算是神来之笔了。

中国最早的银行是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后来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下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