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何終生沒有立後的原因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後世譽為“千古一帝”。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千古帝王卻終生沒有立後,這也使秦始皇成為立後製度建立以來的第一位終生沒有立後的帝王。

原來這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何終生沒有立後的原因

那麼,秦始皇到底為何沒有立後呢?史書中沒有明確的記載,這也使的其原因眾說紛紜。

一種說法是始皇帝成迷與修仙之中而無暇立後。

原來這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何終生沒有立後的原因

眾所周知,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對方術、煉丹術等情有獨鍾,於是有人認為是為了求長生延遲了立皇后之事。

這種對長生不老夢想的濃厚興趣和孜孜追求,也轉移了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對其他事情的興趣,結果之一便是導致了立皇后這一大事被置之腦後,終其一生也沒立皇后,成為了歷史上唯一沒有立皇后的皇帝。

一種說法是秦始皇公務繁忙,沒興趣立皇后。

原來這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何終生沒有立後的原因

按照史書中的記載,他給自己定下了工作量:每天必須批完一石公文才能休息,每天批閱這麼一大堆竹簡,工作量著實不小。也確實沒時間考慮立後之事,但這種說法無法使人信服。

另一種說法是對皇后的道德要求過高

在他登上秦國王位的第26個年頭,終於統一了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也是中國封建制王朝的開始。

春秋戰國,各國諸侯都被稱為“君”或“王”。戰國後期,秦國與齊國曾一度稱“帝”,不過這一稱號在當時並不同行。

已經一統天下的秦王政,認為過去的這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

他下令左右大臣們議稱號。經過一番商議,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援引傳統的尊稱,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建議採用“泰皇”頭銜。

原來這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何終生沒有立後的原因

然而,秦始皇對此並不滿意。他只採用一個“皇”字,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

秦始皇將“皇”和“帝”兩個字結合起來,第一,說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的,即“君權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覺得僅僅是做人間的統治者還不滿足,還要當神。

可見,秦始皇當時也很自命不凡,自認功德超過了古代的聖賢——三皇五帝,對皇后的要求自然也就非常高了,高到連自己也說不清楚,這也使的他沒有立後,不是不想立,而是放眼天下沒有能入他眼的女人。

還有一個原因是和秦始皇母親趙姬有關

原來這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何終生沒有立後的原因

史載,秦始皇的母親趙姬行為很不檢點,先是做商人呂不韋的小妾,後又被呂不韋獻給秦國的王孫子楚,子楚繼位後稱莊襄王,莊襄王死後,身為太后的她仍經常與呂不韋重溫舊情。

後來又與嫪毐私通,並還生下兩個兒子。母親趙姬的失檢行為令秦始皇惱羞憤怒,無地自容,使他心理壓抑,性格變得極為複雜:內向、多疑、妄想、專制、暴虐、冷酷無情,把他變成了一個失去理性的暴君,最後徹底爆發,殺了兩個私生子弟弟;將嫪毐五馬分屍,暴屍示眾;將其母趕出咸陽。

而母親帶來的心理陰影一直伴隨著秦始皇,對母親的怨恨進一步發展和泛化成對一切女人的仇視,他對統一六國後收入後宮的眾多佳麗非常鄙視,痛恨她們拋棄亡國之辱而媚悅新主的行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