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从2008年开始,近10年时间无数次造访无锡南部军嶂山脚下的古村尧歌里,拍摄了很多照片,也从村里老乡那里听到了不少关于尧歌里的故事,最近在整理无锡乡村系列游记,感觉尧歌里虽然没有无锡上榜的那些名村如雷贯耳,家喻户晓,但她低调内敛,朴实无华,原汁原味,民风淳朴,保留了很多江南传统和习俗,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很高,是一个未加雕琢的原生态古村,所以,就把这些年来耳闻目睹的尧歌里的故事写成了这篇文章,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1

尧歌里的位置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山水东路西边的尧歌里古村,是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许舍社区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尧歌里坐落在军嶂山的中麓,村庄的东边是有“太湖第一峰”美誉的雪浪山和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长广溪湿地”,西面是太湖,南部与江南古镇南方泉、许舍村、葛埭村等接壤,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村。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沿着许舍村西边的山水东路一路往南,过了具区路就可以看到路边一块雕刻着“尧歌里”字样的巨石,我们就到了尧歌里古村。一千三百年前,陆氏先祖就从新安湖头迁徙来这里居住,从此这里便有了陆姓人口。尧歌因四面群山环抱,峰峰重叠,中间地势低而平坦,地形极为像一个鸟窝,又像一个烧砖的窑,所以古时称这里为“窑窝”,单从名字说,古时的窑窝怎么变成现在的尧歌?

2

尧歌里的传说

窑窝与尧歌

关于尧歌里村名的来历有两个说法,第一个说法是,我国古代帝王有号陶唐氏史称尧帝,他死后由舜继位,相传上古时的圣君唐尧曾到这里,登上上东山的仙人墩,对这里的青山绿水赞叹不已,击节而歌:“尧舜天下,歌唱太平”,于是就有了尧歌的村名。第二个说法是,1942年,村中乡绅陆鸿声先生在创办公立小学时,他感到“窑窝”的名字欠雅,便想到古诗中有“尧舜天下,歌唱太平”的句子,因这两句第一个字“尧”和“歌”与窑窝是谐音,便取校名为尧歌小学,村名也同时更名为尧歌村,一直沿用到今天。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路盖塘盖住了一个“火”字

在尧歌里古村,流传着一个路盖塘盖住了一个“火”字的神奇传说。从岭下往尧歌村走去,在路南路北的山上各有一个仙人墩,走上岭头,一条通往上头上巷,另一条路通往尧歌前巷,路型像一个“火”字,先祖们认为“火”字对尧歌村不吉利,后来就开了一个山塘,大家叫它“路盖塘”,正好在“火”字的脚跟旁个,上头巷也开了一个山塘,叫后底塘,这样前面的路被路盖塘盖住,后边路被后底塘镇住了。每逢正月十五的晚上,村民用从山上锯下来的三棵笔直的松树,扎成一个三脚架,架在塘下田里,把每家每户收来的稻草茅柴,一一堆到三脚架上,引火点燃,同时还要敲锣打鼓热热闹闹,闹上一个时辰,晚饭后家家户户还要做圆子,在家祭奠火神,祈求年年吉利,永保太平,祭奠完成后,村民会说吉利话,今年又是一个太平年,也镇住了火。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楝城的传说

在尧歌里村里还流传着一个“楝城”的神奇传说。据《锡金识小录·旧迹》上曾记载:“许舍山多虎,童男女昼夜不出户。尤待制叔保居之,使人拾楝树子数十斛,制作大绳,以楝子置绳股中,埋于山之四周。不四五年,楝大成城,土人呼为楝城,乃作四门,时其启闭,虎不敢入。”,大体的意思就是说,古时村里先民为防山中的虎患,在此开园筑亭,挖池建馆,又用高大粗壮的楝树籽置于大绳股中,埋于村庄四周,并设有出入口,形成一个稳固的“楝城”。尧歌里的“楝树之城”首创了人类与自然共同休养生息、和谐相处的先例,从而载入了无锡地方史的丰碑。自清朝末年后,虎患不再,但这种编织树木保护村庄的思维依然存在于村民的生活之中。

3

尧歌里的古遗迹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白石土地堂

进入尧歌里村之后,传说小路右边有一所“白石土地堂”,堂前地上横卧着一块阳山石的牌坊柱,上面还刻有云鹤纹。白石土地堂建于1848年,另有碑文一块,原土地堂中两个土地神七彩纹身,高大,旁有小菩萨,有两块匾额,一块写着“通天达地”,另一块写着“善恶分明”,土地堂山门上方还有“泽周黎庶”四个大字。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楼盖塘

继续往西走,就看见尧歌里村口的那座池塘,这个池塘的名字叫“楼盖塘”,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的大小,据说这个池塘从宋朝时一直用到现在,因为以前的房屋都是有飞檐,“盖”在了池塘的水面上,所以叫“楼盖塘”。楼盖塘有点类似安徽宏村的月沼,但是又不是非常圆整,岸边有几处深入水中的台阶和石板驳岸,既是小码头,也是村民们洗刷的地方,一汪碧水,非常宜人的风景。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陆氏人家

前面说了,一千多年前陆氏先祖就到了尧歌里这个地方生活,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所以尧歌里姓陆的人家最多,当地陆发根老先生编著的乡村志《尧歌》中收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1861年,太平军向窑窝村袭来,村民纷纷逃难,陆浩准备带了出生不久的儿子陆义贞往山里逃,谁知儿子哇哇哭个不停,陆浩担心儿子的哭闹会暴露村民的躲藏地点,影响大家的生命安全,于是选择了抛弃爱子。他把陆义贞放在一只缸内,盖上木盖,用一块砖搁起盖子透气。两天后,“长毛”过境了,陆浩急忙回村察看那只缸,谁知儿子陆义贞竟还活着,于是抢回去喂奶,捡回了儿子一条命。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雨花庵

据《开化乡志》记载,尧歌里旧时还有一座雨花庵,在无锡县西南30公里汤村岭东,1617年邑绅赵士祯捐资修建,在开挖幸福水库时,雨花庵墙门上的砖刻被保存了下来,这就是清乾隆丁丑年秦蕙田书写的“水月涵心”砖刻,刻在四块方砖上,上方为乾隆岁次丁丑嘉平谷旦,即1755年12月,下方为秦蕙田书及印章。说到秦蕙田,无锡人应该不陌生,秦蕙田就是拥有寄畅园的无锡望族秦家的一员,他的父亲秦道然、祖父秦松龄都曾为皇帝写起居注,是涉及皇权核心机密的人物。就在秦蕙田随乾隆帝南巡的这年,他为尧歌里的雨花庵题写了“水月涵心”四字,又请皇帝品尝了雪浪山的茶。这个茶叶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太湖翠竹”。

4

尧歌里的古树

树,是许多人乡愁记忆里最重要的符号,在尧歌里,每一棵古树都铭刻着古老的旧时光,每一棵古树都诉说着一段传奇:楝树治虎患的传说、280年相拥的夫妻树、百年古银杏......,树木围绕的水塘、水库,见证男耕女织的朴实平静的生活,也浸润着尧歌千年历史的积淀。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在尧歌村里,有两棵280年以上树龄的苦槠树

,是尧歌里古村最标志性的符号之一。苦槠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山毛榉目,树干通直,树冠浓密,叶片较厚,革质,耐火,萌芽力强,因此苦槠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理想的树种,尧歌里古村这两棵树相依相伴,枝繁叶茂,被村民称作矢志不渝的夫妻树和情同手足的姐妹树。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苦槠树的果实经过加工处理,还是餐桌上味道独特的美食,由于苦槠坚果含淀粉,浸水脱涩后可做苦槠豆腐、苦槠粉皮、苦槠粉丝、苦槠糕等多种原生态食品,深受人们青睐,苦槠通气解暑,去滞化淤,特别是对痢疾和止泻有独到的疗效,腹泻只要喝上一碗苦槠羹,基本上都能够止住腹泻。尧歌里的老乡告诉我,他们用苦槠树结的果实制作粉皮,方法是先把苦槠粉皮放入温水中泡半小时左右,后放油炒至软化,放作料即可食用,或炒后煮食,或与鱼,肉,石鸡,猪脚等一起炖煮食用,还可以做火锅食品。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楝(liàn)树,楝树长得很快的,就因为是速生树种被尧歌先民看中,古时为防虎患,在沿山周围给楝树籽置于大绳腹股中,埋于村庄四周,四五年后迅速地长出来后老虎就进不了村庄,现在走在尧歌里村里也会看到不少楝树,但这个季节树叶已经落光,枝头挂满了黄色的果子。

5

尧歌里的乡土风情

说到尧歌里的乡土风情,历史最长,名气最大的就是

“行香会”。阴历三月初三是军嶂山地区朝山进香的日子,当地老百姓把三月三看的比春节都重要。这一天,临近各村都会组织香火队,扮演各种戏文,吸引路旁的游客,其中,尧歌里的香火队可算是最大的。尧歌里“走高跷”是小有名气的,高跷有1.6米高,他们行走平稳,边跳边唱,活泼多样,香火队中还有丝竹队,笛声清脆,箫声悠扬,悦耳动听。“抬阁”均是由童男童女扮演成戏文,慢慢前进,还有在手臂下皮肤内悬挂铜罗,边走边敲,轮车队和刀叉队,靠巧手作出各种动作。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听老人讲,尧歌里在1958年大跃进的年代,村里办起了集体食堂,那时候吃饭不要钱,社员家里的灶头也全部拆除,“放开肚子吃饭、鼓足干劲生产”、高喊“亩产双千斤”,大跃进的结果,却是大家“想尽办法偷懒”,直到农田中的杂草长得像山上的毛柴,颗粒无收,呵呵,那个年代,令人唏嘘。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6

尧歌里的特产

尧歌里村民对大自然的感恩之心,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春日下的尧歌里满眼葱翠,翠竹郁郁密层层,杉木葱葱成森林,茶园翠绿香喷鼻,其中尧歌牌向阳绿茶系列是无锡地区的名牌畅销产品,当年乾隆皇帝曾经品尝过的“太湖翠竹”也在此间走向了茶客。今天的尧歌里在林间营造高标准茶畦,生产无公害绿色茶叶的同时,还建立优质杨梅园、丰产橘园、笋竹两用林、速生杉木林等。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尧歌里因为地处军嶂山脚下,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常年气候温和,雨水丰盈,空气湿润,土壤肥沃,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浓度高达2200个以上,特别适合茶叶和果树的生长。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尧歌里的茶树和竹林间隔种植,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保持竹叶独特的清香,清明前后,尧歌里的茶农就开始一年中最忙碌的采茶季,尧歌村泡茶的水取自山中的卧龙潭泉水,或山脚下的幸福水库的水,烧开泡茶更为神灵。

尧歌里除了太湖翠竹的绿茶,水蜜桃也小有名气,尧歌的水蜜桃皮薄肉厚,吃到嘴里满口甜汁,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量比苹果和葡萄高一倍,比梨高七倍,铁的含量也比苹果多三倍,比梨多五倍,被称为果中之王。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说到尧歌里的特产,不得不说说尧歌里的“松花粉”,尧歌村的山上有茂密的松树,每到清明前后,山中的松树梢头就会绽放出嫩黄色的松花粉,老乡们用松花粉做松花糯米饭团,也可以放在小孩腿的两侧,使其干燥吸毒,现在松花粉还被做成保健品和美容霜,被称为“国珍”。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白栎粉皮也是尧歌里古村的一道著名特产,尧歌山上生长着很多白栎树,它的果实可做白栎粉皮,佐以葱姜蒜和辣椒,成为别具口味的佳肴。白栎粉皮一时吃不完,还可以切成薄片,冬天让其自然冰冻,再晒干,储藏备吃。或送人。

7

尧歌里的山间古道

军嶂山位于无锡南部太湖之滨长广溪畔,是环太湖群山中海拔最高的山,军嶂山现在还保留着800年历史的“军嶂古道”,全长20公里+,尧歌里是军嶂古道的中段,穿越军嶂古道尧歌里是必经之路,我们每次穿越军嶂古道经过尧歌里的时候,都会放慢脚步,欣赏幸福水库和山中茶林的美景。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军嶂古道半程穿越的起点尧歌里幸福水库,一帮驴友在水库旁集结后开始出发了。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军嶂古道尧歌里村这一段,从尧歌里村的西边环绕,树高林密,十分幽静,加上大片的竹子和茶林,走在山间的小道上,感觉很爽。因为穿越军嶂古道的人挺多,尧歌里村还有专门的消防护林员,大妈很负责任,我们见面也都热情的打着招呼。

8

尧歌里的幸福水库

幸福水库在尧歌里村的北面,军嶂山和许舍山的环抱之中,建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年的这个水库曾有效地蓄水、调水,保障了当地数百亩良田的年年丰收,当地老百姓深感幸福,便以“幸福”二字命名。不过说起当年修建这个水库,故事也不少。1960年4月,幸福水库开工挖土时,人们发现了一座600年历史的古墓,出土了许多金银玉器、丝织品以及珍贵的纸币,在青石墓志铭上,写有“大元故处士钱公墓”,这就是后来以出土珍贵文物而闻名的元代

钱裕墓,钱裕是元代时期无锡的豪门富户。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据介绍,当时出土的一件高足金杯,是钱裕墓出土文物中最重的一件金器,重达191克。这件金器做工精致、图案精美,堪称元代金银器中的一件精品,也是国家一级文物。另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春水”玉带饰,以及和它配套的一个玉带钩,也是不多见的稀世珍品。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幸福水库的灌溉功能已经逐渐消失,因为有山有水,风景秀丽,空气清新,这里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地方,周末可以看到不少垂钓者,另外,对于穿越军嶂古道的驴友,幸福水库还是中间歇脚点,一般都会在这里调整,然后穿越为军嶂古道的后半段。

9

尧歌里的民居和村民的生活

自打一千三百年前,陆氏先祖从新安湖头迁徙来尧歌里居住,这里便有了陆姓人口,现在尧歌里古村也以陆姓居多。尧歌里村子不大,人口也不多,但这里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一直享用着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吃着自己种的绿色蔬菜,喝着清香的太湖翠竹,住着两层砖混结构的房子,天气好的时候,老乡们喜欢坐在房前的院子里,聊天摘菜晒太阳,过着田园一样的生活。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尧歌里村中的池塘,正在洗衣服的老乡。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楼盖塘”边的村舍和茂密高大的树木,虽然看不到古时房屋飞檐遮盖池塘的景象,但一池碧水,树影婆娑,静谧安详。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在地里干完活回家的妇女,随便带些蔬菜,准备中午的饭菜。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尧歌里村民的午饭一般吃的较早,11点多就坐在房前的院子里边聊天便开始吃饭了。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一口老井,一个洗衣台,妇女们一边聊天,一边洗衣服,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洗完衣服的小姑娘,正在准备把洗净的衣服晾晒在房前的竹竿上。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其实,走在尧歌里古村里,每一条巷子,每一家屋前,每一个拐角,都有村民普通生活的画面,就像翻开一页页老书,看似平淡,去饶有味道。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房前院子的空地上,老乡们把储藏的饭团摊开晾晒,一边干活,一边唠嗑,很生活的画面。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老百姓屋前晾晒的蔬菜,蔬菜也可以风干晾晒,天气冷的时候的再拿出来食用。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尧歌里和许舍村都有制作面条的历史,以前是“以麦换面”,现在生活好了,村里的小面店和农户也可以制作面条,一部分出售,一部分自己食用。老乡们把集中手工制作的面条摊开放到笸箩里,在阳光下晾晒,在面条干透后便于收藏,这种干面条也是我的主食,下锅煮上很短的时间就会熟了,而且不糊榻不缠绕,筋斗儿,有味道。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尧歌里还能看到不少有村民居住的老房子,粉墙黛瓦,漏窗小阁,透着古朴沧桑。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走在尧歌里古村,经常会看到老乡家的狗狗和茂密,见到外来人,小家伙也会摇头晃尾,和你打着招呼,十分可爱。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老宅屋顶上,两只嬉戏的猫咪。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这位尧歌里的老奶奶,已经90多岁了,身体很好,慈祥健谈,我每次去尧歌里都会看看老人,坐在她家屋前的小马扎上,和老人聊聊天,听她讲尧歌里的故事,离开的时候,老人都会挥着手和我说再见,欢迎再来尧歌里“白相相”(白相相是无锡话,是玩的意思)。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浸润千年历史的尧歌里古村落,山清水秀,土地肥袄,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丽而充满诗意的江南原生态小山村,邂逅一座古村,恋上一条老巷,我们希望,岁月更替,时光流转,在树影光华里,千年雅韵的的尧歌里明天会更美好。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江南古村|无锡古村“尧歌里”,1300多年历史,从窑窝到尧歌,军嶂山下千年雅韵的桃花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