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用22字訴說的孤獨為何能流傳千古?

推薦:

文/陳二虎

陳子昂用22字訴說的孤獨為何能流傳千古?

(《大唐文宗》裡的陳子昂。陳子昂,梓州射洪人,今四川射洪縣人,字伯玉。唐代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

一、盛唐的天空

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比較輝煌的時代,這是一個以人為本,廣開言路,俠心劍膽的時代,“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體現了人的理想與抱負,入仕報國,捨生取義,書劍從軍,於金戈鐵馬中盡顯男人本色,蓬勃著英雄主義,申管晏之談,作稷契之輔,“俱懷逸興壯思飛”。

陳子昂用22字訴說的孤獨為何能流傳千古?

(《大唐文宗》裡的武則天)

中華傳統儒學就講究“修齊治平”,也就是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仁人志士的理想目標。

李白在其《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就說:“吾與爾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一身……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李白這字裡行間充溢著蒸騰的英雄主義和報國之心,希望能承擔起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

陳子昂用22字訴說的孤獨為何能流傳千古?

(陳子昂故里)

二、投筆從戎

在唐代,義無容辭、義無反顧地投筆從戎的當屬陳子昂,一生中兩度從軍,內心澎湃著理想主義,浪漫主義與英雄主義,具有濟世情懷,建功立業之志。

清代王夫之說:“陳子昂以詩名於唐,非但文士之選也。使得明君以盡其才,駕馬周而頡頏姚崇,以為大臣可矣!”

第一次是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第二次是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這第二次從軍,是抱病隨建安王武攸宜出征東北討伐契丹,以右拾遺任武攸宜帳下參謀。在漁陽(今天津薊縣),因武攸宜“輕易無將略”,導致“前軍敗,舉軍震恐”。

陳子昂用22字訴說的孤獨為何能流傳千古?

(《大唐文宗》裡的上官婉兒)

陳子昂奮然挺身而出,請纓願率“萬人為前驅”,迎擊契丹。

專橫的武攸宜卻不信任他,認為陳子昂紙上談兵,拒絕了這一請求。幾天後,陳子昂親眼目睹了武攸宜的指揮能力,看著唐軍以優勢的兵力卻一敗再敗,他忍無可忍了,又一次慷慨激昂地請戰,卻激怒了武攸宜這個公子哥,將他貶為軍曹。

陳子昂壯志難酬,憂心重重地登上薊北樓,“感昔樂生,燕昭之事”,憤然寫下了《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其中一首《燕昭王》寫道:

陳子昂用22字訴說的孤獨為何能流傳千古?

(契丹騎兵)

南登碣石坂,遙望黃金臺。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悵已矣,驅馬復歸來。

陳子昂不僅僅表達了自己的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悲愴,更體現了家國情懷,對社會,對國家的歷史責任感。

陳子昂用22字訴說的孤獨為何能流傳千古?

(《大唐文宗》裡的武攸宜)

三、摔琴明志

陳子昂於唐高宗開耀元年(公元681年)初入長安,那時他剛剛二十出頭,就胸懷大志,希望入仕報國,兼濟天下,卻報效無門。當他在街上看到有人賣胡琴,喊價百萬,圍者如雲,遂有了主意。他當場花巨資買下這琴,並且當眾宣佈次日公開演奏。

第二天,他捧著這架胡琴,望著裡三層外三層,還不斷湧來的人們朗聲說:“我是蜀人陳子昂,善作詩人,已達百篇,但是喏大一個京城,卻無人識我的才華。胡琴是戲子(樂工)的小把戲,不值得我們重視!”

說罷,興起胡琴當場摔碎,然後把自己的百篇詩文分贈給眾人。

陳子昂用22字訴說的孤獨為何能流傳千古?

於是,一日之間,他的聲名傳遍了京城,引起官府的重視,此舉,頗有點一鳴驚人。唐睿宗即位,陳子昂以平民的身份上了《諫靈駕入京書》,力阻朝廷西遷梓宮這一勞民傷財之舉,得到武則天的慧眼賞識,欣然展讀,對其文意、文采讚不絕口,親自在金華殿召見陳子昂,時“子昂貌柔野,少威儀,而佔對慷慨”,武則天遂任命他為麟臺(即秘書省)正字,進而拔為右拾遺,專門對皇帝進行規諫,從此躋身仕途。

武則天稱帝,陳子昂保持清醒的頭腦,他的壯志不僅僅是當一個“進諫”的小官,崇尚的是書劍為業,文武並舉,體現“君子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於是,屢屢出於公心而進諫,“每上疏言政事,詞旨切直”。雖然素懷“達則以公濟天下,窮則以大道理身”,但仕途一直不順,還因事下獄。最後在家鄉四川射洪縣受縣令段簡陷害而又一次入獄,慘死獄中,令人嘆惋。

陳子昂用22字訴說的孤獨為何能流傳千古?

唐代愛國詩人杜甫就十分敬仰陳子昂,在其《陳拾遺故宅》詩中贊曰:“位下曷足傷?所貴者聖賢。有才繼騷雅,哲曆不比肩。公知揚馬後,名與日月懸。”

一個時代都有一個時代的主流精神,唐朝詩人以人文主義的眼光觀照社會、觀照自我。高奏起自尊自強的人格獨立的最強音,舍小我為大我,兼濟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高昂著英雄主義。陳子昂胸懷大志,希望得到青睞重用,報效國家,然後憂憂不得志。

陳子昂用22字訴說的孤獨為何能流傳千古?

筆者亦十分敬慕陳子昂的浩然之氣,那麼,什麼是浩然之氣呢?就是一種胸懷道義、包容萬物,堅定信心,激憤昂揚,積極進取的精神。寫到這裡,不由想起陳子昂那千古流傳的詩句,雖然我們沒法弄清,當時陳子昂寫這首的時候是超然還是惘然,但應該是憤懣的: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用22字訴說的孤獨為何能流傳千古?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