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之谜:到底是孔明吓跑司马懿?还是司马懿有意放孔明?

(说历史的女人——第195期)

题记:空城计在历史上有好几个,就算在三国,也不单是孔明诸葛亮使用过,比如赵云也用过空城计,但是我们一旦说起空城计,却唯独记得孔明诸葛亮的空城计。这一切都要拜《三国演义》之所赐。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诸葛亮这个空城计,诸葛亮设空城计发生的时间是在第一次北伐期间,一开始整体的战况是利于蜀国的,还没有开打,已经有三郡望风而降,诸葛亮的内心别提多得意和舒服了,但是等大军进入实质性的对阵之时,蜀军的前锋部队便惨败,即马谡惨失街亭,蜀军锐气大挫,加上另一线的赵云邓芝也兵败,导致诸葛亮还没笑起来就哭丧起了脸。为了防止腹背受敌,被夹击,那么只有一条路可走:退军,回蜀国老家去。但是曹魏方面却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生机,司马懿率军来追。

空城计之谜:到底是孔明吓跑司马懿?还是司马懿有意放孔明?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马谡失街亭之后,诸葛亮内心变得十分紧张和犹豫不定,其实他内心已经被失败的阴云所笼罩。但是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他虽然不擅出奇制胜,但是还是深谙行军和治军之道的。所以就安排张苞和关兴各领3000精兵,往武功山的小路走。目的是充当疑兵,遇见强敌不可出战,只鼓噪叫嚣起到威慑对方心理的作用即可。如果敌方担心有伏兵,就会自行退去,然后再领军进驻阳平关。同时,诸葛亮又令张翼带兵去修筑剑阁之道,以迎接后方的部队撤退。再令姜维和马岱带兵埋伏在山谷,等大军全部撤退,他们最后再撤。

诸葛亮还做了一些细碎安排之后,全部妥当之后,然后他就亲自带着5000兵马前往西城去搬运粮草。单是从诸葛亮这个安排来看,就能足见诸葛亮果然是个心细之人,安排得事无巨细,也非常周全,似乎毫无破绽。但正所谓百密一疏,他没有料到司马懿会得到他的动向,因为司马懿亲率十万大军直奔西城。

根据书中的具体交代来看,此时的诸葛亮身边只有2500个士兵,因为另外2500士兵被派去搬运粮草了。同时更糟糕的是,诸葛亮身边也没有大将,只有文官。所以说,当哨兵报告司马懿大军来到时,众人就只有一种表情:大惊失色。其实孔明诸葛亮也是吓得不轻,因此他赶紧来到城楼之上,登高而望,看见司马懿的大军黑压压地从远方分两路压了过来。搁在一般人看到这般情景,基本上都会做出一种选择,那就是快逃。但诸葛亮不愧是诸葛亮,他表现得非常淡定,或者说临危不惧。当然诸葛亮的大脑应该也是迅速转了一下的,逃跑这种念头他不可能没有产生,甚至可以说他的第一念头也是逃,但是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想逃的可能性很小,而且逃的后果则更严重,不仅自己所率2500士兵全军覆没,恐怕各处部署的兵马也凶多吉少。因此诸葛亮做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偃旗息鼓,打开城门。

不要以为这样做很轻松,这是需要相当大的胆识的。城门四开之后,他安排一门二十个军士装扮成清扫工打扫洒水,而诸葛亮自己当然也没闲着,他换上轻便的衣服,高坐城楼,面前摆一架古琴,然后就凭栏而坐,焚香弹奏。

却说司马懿大军来到城前,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人生疑的事,或者说有三个疑点:第一个疑点即司马昭认为诸葛亮城中根本没有兵,他坐在城楼上弹琴,不过是做样子吓唬人。既然司马昭都能看出的端倪,想来司马懿不可能什么也没看到。

空城计之谜:到底是孔明吓跑司马懿?还是司马懿有意放孔明?

第二个疑点是诸葛亮当时所在之城不过是一座小城,并非坚城和大城,所以其屯兵和屯粮是有限度的,如果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强攻,很轻易就能拿下,就算城中有埋伏又怎样?

第三个疑点古人常说擒贼先擒王,既然诸葛亮在这个城中,而且诸葛亮又是蜀汉的顶梁柱,把诸葛亮弄死或捉了,那么蜀汉的天就基本坍塌了。司马懿用十五万之众,硬拿诸葛亮,也是值得的事。可是司马懿却笑了笑,没有做,而是退兵而去。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司马懿并非被孔明诸葛亮吓跑,实际上是司马懿有意放了孔明诸葛亮一马。那么司马懿为何这样做呢?其实司马懿这个老狐狸看问题实际上比诸葛亮更长远,或者说诸葛亮是一心为蜀国大业,而司马懿则还要考虑自己的身家性命之安全。

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司马懿就差点因为自己的“狼顾鹰视”之长相而丢掉小命,若不是他埋头苦干装傻子获得了曹丕的信任,他岂能活到今天呢?到了魏明帝的时候,司马懿就更加低调,说白了就是更善于夹着尾巴做人,而且做出了很高的境界,让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他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的地步。

司马懿这里,他必须要坚守一个准则,那就是做对曹魏有用的人,但还不能让曹魏感到威胁。而诸葛亮的连年北伐,终于逼得曹魏政权不得不重用他司马懿,这是司马懿的机遇,但是其中当然也暗藏危险。那就是诸葛亮的北伐一直在继续,司马懿的价值也就一直会被体现。因为曹魏这里能够抵御诸葛亮的统帅,无人能比司马懿更合适。所以司马懿虽然内心早已看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但也虚张声势说不能中计,而是撤军回去,继续守着街亭等地。

空城计之谜:到底是孔明吓跑司马懿?还是司马懿有意放孔明?

结语:所以说孔明诸葛亮的空城计看似高明无比,实际不过是两个高手之间心照不宣的一次意外合作,孔明诸葛亮获得性命,司马懿则为自己保留了余地。最终的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孔明诸葛亮通过不断北伐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司马懿则获得了自己的权力,为自己的子孙铺平称帝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