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徐悲鸿不画马了,改画“猪”,赶紧来看看画得如何

这次徐悲鸿不画马了,改画“猪”,赶紧来看看画得如何

据说在画坛上,有猪不入画之俗。因猪给人以脏懒的视觉,画笔又难以体现。更何况,有人索画,画猪赠之,岂不有骂人之嫌?

这次徐悲鸿不画马了,改画“猪”,赶紧来看看画得如何

虽如此,在画坛上,也并非人人都不曾画猪。“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猪还是吉祥、丰收和财富的象征。在明清以及近现代中,以猪为题材的艺术品,基本上都是取其大吉大利、富贵吉利之意。齐白石、黄胄、陆俨少、黄永玉等也画过猪。

以画马而享誉画坛的徐悲鸿,其画猪亦十分有名。

这次徐悲鸿不画马了,改画“猪”,赶紧来看看画得如何

徐悲鸿《旺财猪》

早在1998年,徐悲鸿的《双猪图》就出现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成交价近37万元。在2003年的中国嘉德拍卖会上,徐悲鸿的《桑梓野猪图》又拍出了104.5万元。

这次徐悲鸿不画马了,改画“猪”,赶紧来看看画得如何

1934年作 《桑梓野猪图》

“墨猪”一词,本是美术史上聚讼千年的书法审美术语,出自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笔阵图》一文:

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

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

这次徐悲鸿不画马了,改画“猪”,赶紧来看看画得如何

《墨猪图》

“墨猪”用来形容书法线条笔画丰肥而无骨力。而悲鸿先生泼墨挥洒一幅《墨猪图》,图中活现一只满脸褶皱目光惊恐的黑猪步态蹒跚的滑稽样子。

这次徐悲鸿不画马了,改画“猪”,赶紧来看看画得如何

此图既一变“墨猪”的书法病态美而为画面形象美,又以文人笔墨游戏的精神妙造黑猪一头,故徐悲鸿题跋曰“槐准先生一笑”。创作此画是1941年,徐悲鸿为抗日募资客居星洲,与海南名士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兼种植专家的韩槐准雅集于“愚趣园”,倾力之作只为博韩君一笑,映照出风雨名士间的一片赤诚。

这次徐悲鸿不画马了,改画“猪”,赶紧来看看画得如何

1935年作 《墨猪图》

这幅墨猪画的右上配了首诗:

少小也曾锥刺股,

不徒白手走江湖。

乞灵无着张皇甚,

沐浴熏香画墨猪。

浓淡分明的墨色、轻松的笔法构造了这只体态浑圆、憨态可掬的肥猪。猪的头部刻画入微,那两只大眼睛一刻不敢放松,警惕的注视着观者,趣味十足。

这幅画的题款中“乙亥岁始”几个字,已透露出其中的端倪。1935年,按中国年龄计算法,生于1895年的徐悲鸿已是虚岁四十一了,孔夫子说过“四十而不惑”,徐悲鸿在“乙亥岁始”之际想起了孔夫子的话,人到中年,回顾往昔,免不了会有一番感慨“少小也曾锥刺股,不徒白手走江湖。”徐悲鸿有一方印“困而知之”,正是“锥刺股”的注脚。

这次徐悲鸿不画马了,改画“猪”,赶紧来看看画得如何

徐悲鸿《大头茱》

徐悲鸿的动物画经常赋予人性,他不仅善画马,喜绘狮子、雄鹰、公牛、灵鹫等勇猛的动物,也对麻雀这种卑微弱小者寄予同情,而偶一涉笔的墨猪,或借题发挥,或写其浑浑噩噩,看似托兴自嘲,实在讽刺社会的朽腐。

此幅《大头茱》笔墨腴润,以“大头茱”谐“大头猪”音,画意鲜活,此猪身体浑圆,将猪的閣态和趣态表现得恰到好处。

这次徐悲鸿不画马了,改画“猪”,赶紧来看看画得如何

《双猪图》

《双猪图》是徐悲鸿于1944年夏天画的,画面上方还有他亲笔题的一首有趣的诗:

白云覆青山,静观意自闲。

有人好肉食,喂猪于期间。

忽然我想起,闲哉回回也。

甲申夏日,悲鸿漫嘉庆陵江上磐溪。旁边钤印注明:“悲鸿之画”。

这次徐悲鸿不画马了,改画“猪”,赶紧来看看画得如何

徐悲鸿《肥猪图》

徐悲鸿的这幅《肥猪图》用高丽宣纸画成,长105公分、宽55公分。画面的下方,一头摇着尾巴、威风凛凛的水墨雄猪,黝黑而壮硕。这头肥猪的身后,优雅地点缀着牵牛花篱笆墙图案,绿叶红花缠绕着篱笆墙。

画的左上角题字:“悲鸿酒后成一猪,亚尘牵牛美人如,公展得之大欢呼。”下面还有署名为“谢公展”的阴刻阳刻两印章。

这次徐悲鸿不画马了,改画“猪”,赶紧来看看画得如何

徐悲鸿 1945年作 《猪》

1940年去世的谢公展曾在上海教过书,汪亚尘和徐悲鸿也在上海工作生活过,三人同在一城的时段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由此推断这幅画系那个年代所作,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创作时间应是谢公展的生辰,宴会上三人酒后挥毫绘就,徐悲鸿画猪祝贺,汪亚尘涂画牵牛花篱笆墙。由于赴宴,两人均未带印章,便无法落款印鉴。

国内最权威的文物鉴定机构之一——中博文物检测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专家给该画做出结论:此画为徐悲鸿、汪亚尘合绘,谢公展题字,虽然无徐的落款和印章,大家功力显而易见。

这次徐悲鸿不画马了,改画“猪”,赶紧来看看画得如何

1935年作 《猪》

虽猪鲜入画,但徐悲鸿用他那支挟雷霆万钧之力的笔,大笔淡墨、细笔勾画,将猪描绘得栩栩如生、气韵生动、匠心独具,或写意、或戏谑、或讽刺,皆有无尽的艺术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