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的錢放進去100萬,虧了50萬,這虧的錢去哪了?

3雨雪霏霏7

炒股不會產生實際的效益,它只是把從你口袋裡的錢轉移到其他人口袋裡而已。炒股的錢放進去100萬,虧了50萬,這虧的錢大致去向如下:

一、大股東套現拿走了一部分。

這些大股東的持股成本是極低的,隨著股市的上漲,他們就會逐步套現,把真金白銀裝進自己的腰包。

二、極少數炒股高手盈利了一部分。

有些炒股高手就是依靠在股市內掙錢,用炒股來吃飯的。他們對於股市有敏銳的觀察力,實踐豐富,兇猛有力,在股市內拼搏一般都是賺多輸少。



三、國家稅收收取一部分。

炒股都會交印花稅和其他有關稅用的,這是國家稅收的一部分。無論賠賺,這部分的稅收是必須要交的。

四、交易所的費用和證券公司的佣金也收取一部分。

這些費用也是作為股票交易者所必須繳納的費用,當然應當從本金中扣除了。所以說,當你不盈利的時候,你的股金只能會越炒越少。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法重情深

你虧損的50萬現金從來就沒有少過,被別人拿走了,只是你自己少了50萬而已。你相當於100萬從a買的股票,100萬現金交給a,a給你100萬的股票;此後,你把這100萬的股票以50萬的價格賣給了b,b給你50萬,你把這些股票交給了b。這50萬被a拿走了。但是這50萬從來都沒有消失。

舉個房地產的例子,你2009年以100萬的貨幣從小明這個人買了套房子,他拿了你100萬,100萬從你的手裡轉移到小明手裡,小明失去了一套房子。不考慮別的事情,過6年以後,到2015年,房子漲到了300萬。你們兩個人加起來從100萬一套的房子和100萬現金,變成現在300萬一套的房子和100萬現金。對於你們兩個人來講,房子的價值上漲了,但是100萬現金並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對於股票來講,也是如此。股市不是零和博弈,長期來看,股市是正和博弈,也就是你們所有人的收益加起來長期是正的,也不排除中間的某些人是虧損的。短期有可能是負和博弈,也就是所有人的盈利加起來是負的,但是這中間也不排除某些人是盈利的。股票的買賣之間,貨幣沒有減少,你虧損的被別人拿走了。但是大家加起來有可能是盈利的,你虧損的錢在整個社會來看,從來沒有少過。

這就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資產的交易如果沒有市場摩擦的話,從來就不消耗貨幣。因為這個交易都是瞬間的。所以也就不存在有人說的,房地產市場差了,錢會不會流向股市,根本就不存在這個事情。房地產市場差了,表明經濟變差了,股市反而可能會是下跌的。同理,在房地產市場比較好的時候,也是這樣,房子賣得好了,房價上漲了,鋼鐵、水泥等行業會變好,進而整個經濟都會變好。房子和股票一起上漲,整個社會的財富增加了。(lat)


首席投資官

其實在2008年的股災中就有人發過這樣的問題,但比這個有水平,他還引用了物質不滅,但論證了半天,就是找不到自己賠的錢到底哪去了。我知道!

不過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給大家變個小魔術:你昨天干活,付出的勞動等於5個饅頭,但你昨天有吃的,你就沒要這5個饅頭,而是要了可以買5個饅頭的一塊錢。今天你餓了,拿著這一塊錢去買饅頭,結果饅頭漲價了,一塊錢只能買4個饅頭。你沒發現你丟了個饅頭嗎?哪去了?

古代,你拿著一個銅錢去買五個饅頭,因為這一個銅錢,本身銅的價值就等於這五個饅頭。你拿十兩銀子去買一頭牛,這十兩銀子的本身價值就等於這頭牛。但我們今天拿的錢是紙幣,這張紙本身是沒有價值的,但它可以買饅頭,為什麼?是因為發行這個紙幣的銀行告訴你,這張紙就值五個饅頭,他用自己的信用擔保。

你工作一天,等於為這個社會創造了五個饅頭的貢獻,而銀行給你價值五個饅頭的一塊錢,就是承認你為這個社會做出的工作,你可以拿著這一塊錢在需要的時候,換回你的五個饅頭。等到物價上漲,這一塊錢只能買四個饅頭,就是銀行不再承認你為這個社會做的那一個饅頭的貢獻,你也就拿不回跟當初付出所等值的回報。

而你的100萬,就是以前你為社會做出的貢獻,銀行給你的憑證,在你需要物資的時候,你可以拿著這筆錢換回等值的東西。而在股市裡蒸發了50萬,就是銀行不需要再承認你曾經為這個社會做出的價值50萬的貢獻,你不能再獲得價值50萬的實體物質資源。

就像我上面說的市值蒸發了20萬個億,就是銀行不再承認你們股民曾經為這個社會創造出20萬個億的價值。你的錢就是這麼沒滴!


銳視覺何老師

我有個愚知的問題。就是炒股錢放進去100萬,炒虧50 萬這虧的錢去哪裡了?

關於上面的問題我有些哭笑不得,炒虧掉的錢去哪裡了?呵呵!假如說跑我口袋裡去了你相信嗎?可能你此刻還是半信半疑!我告訴你股票有兩個"家"一個"輸家"一個"贏家",你虧的錢跑贏家口袋裡去了


關於你100萬里其中50萬的錢到底去哪裡了呢?我這樣跟你說吧;股票的買賣是對等的,當有賣才能買得到對吧?沒人賣這個股票是時你是不可能這這個價位買到這個股票的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好了,既然買賣是對等的,當不對等的情況下就可能向一邊傾斜,賣的人多了且沒有人接收買的情況下股價就會隨即往下掉或調,而買的人多了且賣的人少了的情況下,股價就會往上漲或升。這就是最基本的一個道理通俗理解或概括就是一個供需關係或供需不平衡關係導致股價的波動。

好了那麼你的50萬虧到哪裡去了呢?為了方便你理解,我就用你和我做一個假設,我在你之前買進了你現在買入的股票,我現在盈利了覺得這個股票已經到了我心裡預期的價格了或者說已經到了我止盈的價位了,我現在就20元/股賣出,而你此時就是以20元的價格買入了我此時賣出的股票市值100萬吧(當然也不完全可能就是我一個人賣出這麼多股票,可能還有其他人,只不過我做一個比喻,而且也不一個就剛剛好20元這個價位,可能會有其它價格的變動)然後股價就慢慢的回調或調整,一直調到你市值的一半也就50萬了,而虧的50萬就相當於進了我的口袋,呵呵!現在你相信你的錢進入我的口袋了吧?

其實上面我的假設可能有些不實際,因為你不可能一下在一個價格買進這麼多市值的股票階梯式價格的買進是可能的,而且也可能涉及你買進的可能不是同一股票或者有其它股票但是道理或瞭解都是一樣的。你的虧的錢就等於進了你買進賣出股票人的口袋裡了,這樣解釋你是否明白了呢?


孤城之殤


概念咱們就不講了,太繞,直接舉例來說吧。假設甲、乙、丙三個人都在買同一支股票,股票名字叫AAB,AAB一共發行了2000股,甲、乙分別以10元/股的價格買了1000股,這時候甲、乙手裡的資源產各是:10元/股x1000股=10000元,AAB公司的市值是20000元。這時候丙也想出價10元買AAB這支股票,但有買就得有人賣呀,甲、乙二人都不賣,丙沒辦法,就提高出價,出價11元/股,沒有人賣,12元/股仍然沒有人賣。當出到15元/股的時候,甲覺得是時候賣了,於是甲將自己手裡1000股以15元/股的價格賣給了丙,這時候AAB這股投票在股市裡的價格就是15元/股,市值變成了15元/股x2000股=30000元。乙什麼也沒做,手裡的資產變成了15元/股x1000股=15000元股票,贏利5000元股票。甲呢,原來10000元股票,現在手裡有15000元現金,贏利5000元現金。甲、乙兩個人加起來贏利了10000元。丙手裡有15元/股x1000股,也是15000元股票。這中間的交易其實是丙花了更高的價格從甲手裡買了股票,讓這支股票的價格升高了,導致持有這支股票的其他人賬面財富都增加了。可贏利的這個錢來自哪裡呢?按說有人掙錢就該有人虧錢才對,物質守恆嘛。但恰恰股市裡的贏利並不是這樣,賬面價值的增加沒有人虧錢,但得有人願意按這個價格買你的股票,你手裡的股票才能換成錢,否則就是賬面資產。

賬面資產代表的其實是大家的信心,你信不信這支股票能漲到30元/股、100元/股。但你把股票賣出去拿到錢時,意味著一定有人拿出了同樣金額的錢,你拿到手的每一分錢都是別人從自己兜裡真金白銀掏出來的。


同樣的道理,虧錢也是這樣,假如丙這個時候對AAB股票沒有信心了,想給賣掉,但15塊錢/股沒人買,降到10塊/股仍然沒人買,最後沒辦法給降到5元/股,甲覺得這個價格挺低了,又從丙手裡花5元/股買了1000股。乙同樣什麼也沒做,但賬面的資產就變成了5元/股x1000股=5000元股票,資產少了一半。自己當時買股票時花的可是真金白銀啊,什麼也沒做就虧了一半了。所以股市才說市值蒸發,並不是有人虧錢就一定有人掙錢。公司估值本來就是個虛數。

說完例子可能還有人不太懂,我們再來說一個例子。甲投資10萬創業做了一家公司,經營的還不錯,這時候乙想入股,投資100萬佔了10%的股份,顯然公司估值1000萬。甲持股90%,公司估值1000萬,甲的資產就變成了900萬。但甲一沒股入這麼多錢,二也沒掙到這麼多錢,這個錢是哪來的呢?


逸然決然

比如,企業想融資10億,發行了1億股的股票,股價是10元,這是原始股價,幾個大股東認購後,有3000萬股的股票在資本市場交易,如果大家都想投資這家企業,就會買這個股票,因為資源稀缺,股票就漲到20元,這個時候你買1萬股,就是20萬。可見你這20萬中有10萬是人為抬高的,如果漲到30元,你就賺了10萬,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只有你賣出去了才有,這賺的錢就是別人給的。同理,你虧的錢也是給了別人。股票的意義是你對某個企業進行投資,企業贏利你就有分紅,叫股息,如果股息比銀行利率低,你也是虧錢。炒股的行為應當叫投機,並不能算投資。因為炒股的人並不在乎企業的經營狀況,更不在乎自己投資的是什麼行業,只是像賭博一樣的預判這家企業的股價漲跌,這樣的心態很容易虧錢。要以投資的心態去研究一個行業或一個企業,以這個為依據來決定增加投資還是撤資,這樣就會賺錢或少虧!


凱美小王

我說一下我的理解,你虧得,就是人家賺的。

下面是我的理解,股票價格×股數=市值

股票在股東手裡,股票數是一定的。市值隨價格波動,主要原因是投資人對企業未來的預判,有人看好,有人看差,看好就買,投資人變股東,看 差就賣,股東的股數對應減少。還有股東需要套現,可能去幹別的,也就賣吧,總之,有買有賣這是對等的。所以,你虧的,一定是人家賺的,套現就算數。

為什麼大家不認同這樣的問題呢,原因是,假如,股票不買不賣,那麼股票價值就是企業自身的資產,以及盈利,這些錢將根據股東持股多少進行分。利潤可以現金分紅,可以變化價格加到股價上,也可以分一部分,加價股價一部分。這些事實際靜態的。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就是簡單的靜態,看好一家工資,長期投資,靠企業運營利潤增值。巴菲特的企業重來不分紅只上漲股價也是這個道理。

但是,流動的股票還受到投資者對公司利潤預判的動態影響,就像買房一樣,大家看漲,都買,買的多,賣的少,就會哄抬價格,賣的的除了公司當前本應該的實際價值外,又多了一份你願意購買的哄抬增值價。問題就在這。這部分動態的哄抬價在對公司預判利潤下降的時候變為貶值。這就是投機的所在。投機就是股票的買賣,不關心實際,只關心價格。

價值投資。巴菲特常勝就是不關心一時的股價,他關注我買了以後,企業是否能夠發展更好的發展,然後使我的價值增值。

講到這,你買的就是別人賣的,就虧的就是別人賺的。不細思考就是這樣。

假如你看好公司,價值8元,你在八元左右買入都正常,但實際公司企業增值兩元后變成10元,現在變成了10元以上。如果你在10元賣了說明你牛逼的價值投資,如果你在10元以上賣的,說明你投資後又炒賺了。你在九元就賣了,說明你沒有實現價值的投資的正常增值不能算虧,變相投資增值小。如果你6元賣了,說明投資虧了。

這裡面也有很多疑問,你買的8元符合當前或者一段時間內的價格麼,這是第一疑問,增值了兩元,假如增值,是否是兩元,這是第二疑問,即便是兩元,會不會受其他影響產生變動是不是在10元以上這個價位,這是第三疑問。

這三條誰弄得清楚誰就賺,巴菲特天天研究這個,而且還得跟蹤,如果懂這行就更好,如果還經常和這個行業打交道,長期跟蹤基本就能預判的更準。所以沒人願意花心思,下功夫價值投資。反倒是網上的炒作概念,運氣概念宣揚的滿天飛。


善國夫子

本質而言,你是活在一個龐氏金融的規則裡面,所以你的錢早就被上家拿走了。

你買到的是一張被上家炒高了的債務,它在你這兒延遲兌現了而已。

你買入時候的數字只是一張空頭支票,你不虧損的唯一策略就是,把空頭支票的面額炒高,讓下一個冤大頭來接盤,只有你成功溢價賣出股票的那一刻,你的股票才真正有了價值。

股票是不存在當下價值的,所以你不用疑惑錢都虧到那兒去了,在上家那兒呢!

因為股票啊,本質上是一個跨時空的博弈遊戲,你博弈的對象不在當下,而是上家和下家那兒。


依凡論道

例如你買了1噸黃金存在銀行,那麼它的價值就是一噸黃金.如果你買時黃金市價300,那麼你的一噸黃金價值300000000。如果黃金跌了,只值200了,那麼你的一噸黃金價值200000000。如果你不缺錢,一直存在銀行,那麼它還是一噸黃金,沒有多也沒有少,如果你缺錢了,需要出售,那麼你就虧了100000000.同理,買進的股票你不換錢它就不是虧的,只是市場對這支股票的認同降低了。

例如,馬雲的身價今天1500億,明天1000億。那是因為他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漲了.但是對馬雲本身沒有什麼影響,因為他的股票持有量並沒有變,說不定後天又漲回去了。

可以這麼想,所有的商品包括貨幣黃金股票債券等等,都是有信用價值的,信用等級提升,那麼就能換更多的信用幣,信用等級降低,那麼就只能換更少的信用幣,通脹和通縮應該也是同樣的道理,這也是發行信用貨幣的根本原因。

非專業解答,不喜勿噴!


那朵雲裡有東西

這問題裡有個關鍵得先說明白,你這100萬買了股票,是不斷買入賣出各種股票以後剩下50萬呢?還是說你一直不動,就剩下了50萬的市值?

如果是前者,那麼很簡單,你每次從某個人手裡買入了股票,你將錢給了某個人或者某些人,賣出的時候或盈利或虧損,除了你交出了一部分的稅,剩下的就是某個人或者某些人的錢到了你的手中。到最後你只剩下了50萬,先算算你交了多少稅,剩下的都是賣給你股票的人賺走了。

但是如果你買入之後,一直持有不動,股票跌的剩下50萬的市值,事實上,你的虧損根本不止50萬,而是100萬,因為你還沒有將股票換成錢。你所有的100萬都被賣給你股票的人拿走了。

假如有極端情況,比如說連續跌停,今天收盤你的市值是50萬,你能換回50萬嗎?不能。除非有一天某個人或者某些人從你手中以某個價格收購了你所有的股票,那麼這個時候,你才擁有實際的錢。

其實這個道理和房子是一樣的,大家買的房子價格都漲了,誰賺錢了,誰虧錢了?在你沒賣出之前,你的房子一分錢都沒賺,你還損失了買房子的那筆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