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城市品牌 讲好城市故事

塑造城市品牌 讲好城市故事

就像产品建立品牌标识一样,一个城市也需要有自己的品牌。

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品牌建设,早在2006年主持浙江省委工作时,便提出了“以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明确要求。

2014年则进一步提出要努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品牌强国系列讲话精神,推动国家品牌价值提升工程,5月26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社、国家城市品牌提升项目组主办的“2018中国城市大会暨中国城市品牌评价试发布(地级市)”颁奖典礼将在人民日报社举办。

届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领导、央企和上市公司代表、城市主要领导等重要参会嘉宾将共同总结城市品牌创建经验,进一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我国城市品牌建设提速

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生态形象、文化形象、经济形象、政府形象的客观展示。它既是城市对外宣传推介的重要名片,也是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和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城市品牌的发展建设由来已久。

宋代范成大《吴郡志》曾写道“天上天堂,地下苏杭”。文化的DNA已深深根植于这座古城,杭州也乘历史的东风,打造成现代生态旅游城;“服装经济”成为江苏省常熟市在改革开放中捞取的“第一桶金”,更让常熟获得服装针织之乡的美誉;深圳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让人们看到城市品牌塑造的魅力;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近年来,洛阳大做“国花牡丹”的文章,以花会友,以花引资,实现了全市政治、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等,都让全社会看到了城市品牌的重要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城市竞争也逐渐聚焦在城市的品牌之争。率先看到其中潜力和商机的城市管理者,开始有计划、有目标、分步骤地打造城市品牌,不断提升城市品牌价值。

深圳、大连、北京、上海等城市主动塑造了一批特色突出、效益显著,影响力大的特色城市品牌。浙江省则在2014年率先在全省开展了特色小镇的创建工作,并很快取得政治、经济方面的丰硕成果。

品牌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

37项标准为城市排座次

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品牌发展仍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比如在对城市品牌价值的认知上,全民性的普及稍显滞后。相当一部分城市管理者更多关注GDP,而对于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文化遗产等无形资产缺乏认识和宣传,不善于科学的打造与提升,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破坏历史文化遗产建工厂、建办公楼的现象。

而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品牌塑造等方面,至今尚缺乏针对性的科学指导,往往是效仿大都市,缺乏特色,乃至出现千城一面;同时,不少城市建设无序,“城市病”问题突出,在资源配置、综合服务等方面严重失调;城市建设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甚至出现烂尾工程、重复建设等问题,这都拖累了城市发展,影响了城市品牌价值的提升。

因此,城市品牌建设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并上升至国家战略。

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正式成立。随着城市品牌建设的稳步推进,2016年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值得关注的是,同年,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城市报、中国城市品牌提升技术委员会正式组建了国家城市品牌评价项目组。

2017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的批复》,同意自2017起,将每年的5月10日设定为“中国品牌日”——这标志着我国城市品牌价值提升工作已全面步入国家指导、部门牵头、行业引导、全面提升的发展新阶段。

时光回溯到2017年底,由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社牵头制定,历时2年,经过13轮专家答辩审核,国家财政部重大经济类专项——《品牌评价 城市》(GB)国家标准,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

据此标准,并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和有关部委权威数据分析,在对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之外的298个城市,以及2017年度城市品牌评价的4大维度、5大要素、37项指标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国家城市品牌评价项目组将试发布中国城市品牌(地级城市)综合分值居前100名的城市,最终榜单将在“2018中国城市大会”期间正式对外公布。据悉,未来城市品牌评价将每年进行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