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和满清的统治者将自己视为中国人吗?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的《诗经》中,话语中的“中国”实为“国中”,即相对于当时的东夷南蛮西狄北戎所谓的“中央之国”,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对自己所居住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并还没有具备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经过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衍变过程,从夏商周到清末,三千多年的历史转变,也仅仅是一个地域观念,从没有一个王朝或者政权用其命名,但是它所代表的含义却是独一无二的。

蒙元和满清的统治者将自己视为中国人吗?

神州、中原、华夏等都是对于这个地域的代名词,所谓“定鼎中原”,“威震华夏”,“神州大地”指的就是这个以黄河流域为基准的地域版图,后来逐渐衍变成为王朝正统的象征,如此一来,在文化的塑造氛围下,只要入主华夏的势力几乎都是以“中国”自居,如此才能标榜自己的正统性,执掌神器,君临天下也就变得顺其自然而不再阻碍重重。

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之为“中国”,而当时代的异族在入侵华夏后也会争相以“中国”自居,如此占据着正统,出师有名。在南北朝时,鲜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称为“中国”,而衣冠南渡之后的汉族政权却被叫做了“岛夷”,虽然北方一直号称为中原正统的传承,可是南朝的汉族统治者却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双方各不相让也互不承认,这在宋、辽、金的时代表现的也是异常激烈,由此可见“中国”就是政权的正统的象征。

蒙元和满清的统治者将自己视为中国人吗?

蒙元和满清是华夏周边的异族入侵势力而建立的王朝,为了争霸天下,统治万里河山,他们同样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如此也就名正言顺的占据着这片久经沧桑的黄土地,统属这文化底蕴厚重的地域。满清和蒙元在入侵华夏之时,的确是有着自己特色的文化,可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在大环境下的渲染,满族和蒙古逐渐的融合入了华夏的大家庭,它们汉化了,直至今日是再也不可分割的一员。

其实在我们不少人的认知里,“中国”即汉族政权的代表,而这个题目中大家是更想知道满清和蒙元在当时的情境下是否将自己当成华夏人而自居。

蒙元和满清的统治者将自己视为中国人吗?

满清和蒙元的建立的确用不少鲜活的生命而换取了入主中原的契机,这几乎是每一个朝代都所经历的杀伐,只不过满清和蒙元表现的较为明显和刚烈罢了。不过在元朝时,统治者自认为是蒙古人,他们将人分为四个等级,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原来北宋和金国的汉人、以及原来南宋和南方少数民族的南人,其中蒙古人是主人,色目人是自由人,汉人和南人则是属于家奴的性质,限制很多,生活极尽屈辱,种族歧视极为严重,根本就感受不到在过去朝代时期的那份自由和宁静,蒙古人高高在上,汉族人则成为最底层的木偶。

蒙元和满清的统治者将自己视为中国人吗?

满清入主中原后,也同时是有着种族歧视,他们对待蒙古人是很看重的,可以满蒙通婚,而对于汉族人则是极为防备的,满汉不能通婚,在中枢机构汉族在初期是被排斥在外的,直到太平天国之后,汉族官僚崛起,可是同样为清廷统治阶层所忌惮不已,雍正曾说:“朕以外国之君,主中国之事”,乾隆:“朕乃夷狄之君,非中华之人”,以及慈禧的那句“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这都显示,满清统治者并没有将自己认为是华夏之人。

蒙元和满清的统治者将自己视为中国人吗?

从蒙元和满清对待华夏汉族人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知道,他们以“中国”自居,以正统性的“中国人”自号,可是面对华夏族的“中国人”他们却是以主人的身份而俯视,那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嚣张跋扈,你说他们当时是将自己视为我们普遍所认为的“中国人”概念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