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档案│营口外围的政治攻势

营口外围的政治攻势

作者 张海涛

  1947年11月21日晚,我们酝酿的内部起义计划暴露了。廉政决定,为保存革命力量,立即撤到解放区去。晚9点左右,廉政带领我和吴国璋(我俩的身份是中共中央东北局社会部敌区工作团政治工作员)等一行4人,持五十八师通行证,经盐警哨卡,顺运盐小铁路出城后,急奔大石桥找石迪。石迪热情接待了我们。

尘封档案│营口外围的政治攻势

石迪领导对五十八师的争取工作,需要同五十八师三团团长戴逢源联系。戴逢源思想比较开明进步,曾经救过王家善,两人交情甚厚。王家善对戴逢源言听计从,通过戴逢源再做王家善的争取工作是很合适的。我给戴逢源当过副官,知道他有一位表叔赵忠海住在汤池附近,石迪认为这个关系可以利用。大约在12月中旬,石迪和我带警卫员小王,乘大车到汤池区找区长母世忠,请他帮忙。母区长告诉我们赵忠海居住的村落,并写了一封信。

尘封档案│营口外围的政治攻势

戴逢源

我们到了赵忠海家。石迪说明来意,并拿出母区长写的信。赵忠海表示愿意前往,并说:“戴团长对我很敬重,每次回家来,都要看看我。”因时间紧迫,当晚赵忠海就同我们一起乘大车到大石桥。第二天,我给戴逢源写了一封信,解释一下我投奔解放区的原因,并要求戴逢源劝王家善师长早日弃暗投明参加革命。信交给赵忠海带好,由营口县公安局派人护送他到营口外围。约过五六天,赵忠海从营口回来了。我问他戴团长有什么反应。他说:“戴团长哭了,问海涛在解放区做什么?居何职?我没答上来。”关于五十八师的情况和戴逢源的态度,赵忠海也不太了解,这次联络收效不大。我和石迪只有另想办法。

尘封档案│营口外围的政治攻势

后来派高文浩七进营口,连续往返,与戴逢源、王家善接上关系,争取工作进展顺利。大约在1948年正月初五六,戴逢源派班海来大石桥,下午到达,住在西医大夫刘某家。我和石迪会见班海,班海问:“解放军对起义人员怎样?待遇如何?”石迪叫我代为解答。我说:“按照中共政策,对国民党军队武装起义人员不缴枪、不编散、不咎既往,一切待遇与解放军相同,家属可以分得土地房屋,个人私有财产可以得到保护……”石迪对班海说:“武装起义是件大事,请你转告王家善派正式代表来详谈。”

1948年正月十三四,五十八师派作战科长王文祥、三团团附刘凤卓为代表到大石桥谈判,转交了王家善给石迪的信,信中写道:“兄等早参加革命,弟等愿随其后……”信的左上角写有:“向廉政、张海涛问候”。

当晚的谈判,我方是以辽南军区司令员吴瑞林为首席代表。吴司令员谈话声音很高,态度也较严厉,王文祥的神情非常紧张、激动。他说道:“如果这样对待我们,那就得重新较量,战场上分高低吧!”谈判结束,我和石迪最后走出会场,石迪告诉我:“你再跟他们谈谈,缓和一下气氛。”我对王文祥说:“咱们这一代青年,只有投奔共产党才有前途,中国也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前途。应以爱国为重,切不可因计较小节而误大义。”王文祥听后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1948年2月25日(正月十六)晚7点后,我离开大石桥不远,遇到五十八师师部上尉副官武作华,得知起义部队第一梯队(一团)已向解放区开拔。我乘武作华的吉普车进入营口市,在五十八师司令部见到王家善师长。王师长和夫人赵芷馨热情地接待我。

我离开五十八师仅仅三个月,这支部队就发生了根本转变,从国民党的内战工具,一跃而成为人民的军队。这一过程,充分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和党的政策的无比威力。

(作者当时系中共中央东北局社会部的地下工作人员,曾任国民党暂编五十八师三团副官。)

本文选自《营口春秋》“驻营口国民党暂编五十八师起义70周年”纪念专刊

尘封档案│营口外围的政治攻势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