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客家大围:广东最大的客家围楼

在粤北始兴的莽莽原野中,矗立着一座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罕见的城堡式巨型客家建筑满堂客家大围。它是始兴现今保存良好的200座左右的客家围楼中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全广东省最大的一处客家围楼。1996年,满堂客家大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堂客家大围:广东最大的客家围楼

对客家人而言,祖籍地的祖屋往往是家族寄寓“代代永兴”美好祝愿的载体,这座历经百多年依旧固若金汤的堡垒,正是客家“根”之情结的具体表现。

满堂客家大围:广东最大的客家围楼

有777间房

从公元1833年起至1860年止的28年间,在重山环绕的粤北古郡始兴,神奇地矗立起了一座面积逾2万平方米、有大小房间共777间的庞大城堡——满堂客家大围。

满堂客家大围共分上中下三围,共有9厅、12院、28个天井、777间房,建筑面积达2.3万余平方米,这也是目前广东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客家围楼。据始兴县博物馆馆长钟旭介绍,这座围楼历时28年才建成,被人誉为“岭南第一大围”“粤北第一民宅”和“客家土宫殿”。在历经太平天国军队攻击及近代战乱等诸多劫难后,时至今日围楼主次建筑基本完好。

作为岭南外来者的客家人,客家围屋的建筑特色表现了外来者自我保护的浓厚意识。而围屋的敦厚与牢固,又证明了他们对新栖息地的高度认同与扎根的意愿。罕见的满堂客家大围以其完整的建筑构造,深具民俗学、建筑学、军事学、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研究价值,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堂客家大围:广东最大的客家围楼

青砖古朴凝滞旧时光

寂静与寂寞,却难掩当年的繁华。墙上所砌的青砖依旧保存着百多年前完全由人工手磨而成的规整风貌;各种由当地花岗石凿砌而成的门框、台阶、井台依旧坚实古朴;而堂阁之上漆上了一层金粉的精致木雕,依旧闪着雍容典雅的光芒。

与寂寞的中围不同,上新围目前居住者较多,充满了生活气息。后裔们从附近山中搬运而来的山石、小树、花草四处可见。老人们坐在门前做些简单的农活,小猫小狗、母鸡率领着毛茸茸的鸡仔在院子里四处乱窜,好一幅悠闲的“农家乐”场景,时光仿佛也在此凝滞了。

满堂客家大围:广东最大的客家围楼

仿如一个小城市的古堡

被人称为“岭南第一大围”“管家”的始兴县隘子镇退休干部官桂根,曾任隘子镇文化站长,也是官氏18世后裔。尽管时隔久远,但官氏后裔仍能清晰道出建筑大围的能工巧匠。为大围择址的风水先生叫何广莲;设计、施工的大师是清化先贤张九龄的三十三代孙张赞业。

官氏先祖官乾荣,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开始修建满堂客家大围。大围由中心围楼、上新围和下新围三部分组成,全部工程至清咸丰十年(1860年)竣工。大围建成以后,俨然是一个小王国。正如一位日本建筑学教授所说:“这动人的客家土楼,与其说是一幢庞大的住宅,不如说是一座小城市。”

满堂客家大围:广东最大的客家围楼

这座庞大的建筑建在两条河流汇合处冲积而成的沙坝地上。据说,当年工匠开挖地基数十米后,仍未到坚实的岩石层,两边的河流之水渗透进来成一大水塘,工匠们眼看前功尽弃,最后决定用附近山上的松木沉入其中。

客家人中素有“水浸千年松”的说法,意思是生松木深埋地下水浸不但不会腐烂,反而时间越长越坚硬。满堂大围建造时共使用了九层上好百年生松木作固定地基。如今,宏大的建筑群历经170多年风雨,仍无一处出现裂缝或下陷迹象。

官桂根自豪地说:“整个围楼用料十分考究,墙体的青砖经人工磨制,光滑规整。砌墙用的是成本昂贵的蛋清糯米石灰浆。门框、窗框、台阶、廊沿、井台等以花岗岩石条砌成,坚实大方。走廊和庭院的地面用河石铺砌成花朵和各种图案,典雅别致。门窗、家具等雕刻着花鸟、动物等图案,并贴上亮闪闪的金铂,显得雍容华贵。”

满堂客家大围:广东最大的客家围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