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商鞅之死


商鞅變法這場改革讓秦國變強了,讓秦國的百姓有新奔頭,但是他得罪了秦國的貴族。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秦王一代人嘛。

商鞅變法,在秦國推行軍功爵制度,這個改革本身動了整個秦國貴族的蛋糕,確實是實實在在給秦國一般的百姓發一個紅包。因為百姓可以通過軍功改變自己的社會階級,即便是奴隸都可以通過軍功為自己贖一個良民身份,一般平民則可以通過軍功一步步往貴族階層邁進。然後,秦國算軍功法式,可以說是比較公平的,也可以說是簡單粗暴的,直接算敵人首級。不過,這個大好的紅包領取的時候,有很多限制,比如實行什伍連坐法,也適用軍功。說白了,一場戰爭下來,如果你自己殺了很多敵,但是你所在小組有人陣、脫逃等等,你的軍功也是要扣。

小談商鞅之死

軍功爵制度下,真正平民升到徹侯,基本上是可以用罕見來形容的,奴隸就更不用說了。但是,軍功爵制度對大部分秦國中下層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事情,打破了人的階級觀。原本週朝都是世親世祿,你很優秀,你爹只是一個大夫的話,那你如果是長子,繼承家宗最多就是一個大夫,你不是長子,你只是一個士。有軍功爵制度,你會打戰,有功勞,就可能爵封徹侯。軍功爵給了人一層希望,很大跨度跳級其實很難的,但是中層跳上層,下層跳中層的難度,在商鞅變法之後降低了很多。那麼我們可以看出商鞅變法得罪秦國貴族是什麼階層,就是上層的貴族。

小談商鞅之死

商鞅變法為了立信、立威,對違新法是秦國貴族是毫不客氣的嚴肅處理。所以,商鞅割了公子虔的鼻子,黥了太子之師公孫賈的面。說起來,公孫賈被黥面,不是因為公孫賈犯法,而因為太子駟犯了新法,公孫賈是頂包了。商鞅在當政的時候,他已經把下一任的大王提前得罪了。公孫賈,公子虔等等在商鞅變法中利益受損的秦國上層貴族,他們對商鞅肯定不滿,甚至是恨之入骨的。

所以,秦孝公死,秦惠文王上臺(太子駟),怎可能不處理商鞅。於私,他們本身關係就不好啊。秦因為當初變法的時候,當時還是太子嬴駟一度觸犯了禁條,商鞅就說:法之不行,自於貴戚。君必欲行法,先於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師。(譯文:法令行不通在於宮室貴族的干擾。國君果真要實行法治,就要先從太子開始。太子不能受墨刑,就用墨刑處罰他的師傅。)後,太子的老師公孫賈就成了替罪。誅商鞅也算是還老師的人情。畢竟,公孫賈是為了嬴駟背鍋黥面的。

小談商鞅之死

於公,平那些上層貴族之怒。上層貴族在戰國來說,他們是抓握諸侯國命脈的人。因為他們大都處在要位,世代積累聲望財富很多。這些人家中門客肯定是不少的。說白了,不可能一次二次變法就可以把他們全部罷黜,這樣會橫生很多事端,只能慢慢削弱。變法過程就是一個逐步消弱的過程。過程中,顯然得有棒有棗。秦惠文王上臺後,他的態度很明白,變法這大棒是肯定要繼續打下去,商鞅嘛,他是可以當棗發給那些貴族消消氣。更重要的是除了可以消上層貴族的氣,還可以打散商鞅在下層積累的人氣。

商鞅被車裂,是因為他的罪名是謀反。這個謀反罪,其實有點尷尬。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的是“欲反”,實際上他們也沒有充分證明,秦惠文王為什麼會信他們的話,這不是信,而是於公於私都有必要性誅商鞅。所以,秦惠文王立刻下令追捕商鞅了。商鞅被迫出逃,其後他潛回封地,發動邑兵攻打鄭縣。這事情算是被做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