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中的天使:淺論中華文明的奠基人-商鞅

最近,有幸拜讀了孫皓暉先生的《大秦帝國》,書中塑造了一個才華橫溢、忠誠為公、鞠躬盡瘁的“白衣衛鞅”的形象,可在真實的歷史上呢?商鞅評價如何?為何筆者說他是魔鬼中的天使?是中華文明的奠基人?各位看官,不必著急,待我一一道來。

魔鬼中的天使:淺論中華文明的奠基人-商鞅

商鞅劇照

01 商鞅入秦

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為中庶子。

有人說,魏國之亡,在於空有寶山而不知用,一個國家發展的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不是府庫財貨,不是精銳士兵,而是人才,商鞅的離魏入秦,則拉開了戰國形勢大變動的序幕。

當時,秦國盡失河西之地,被魏國死死鎖在關中,積弱不堪,六國卑秦,無論從政治、軍事、經濟還是外交上,在外人看來,秦國內憂外患,已經處在滅國的邊緣,21歲的秦孝公不忍國家貧弱,決定力行變法。

魔鬼中的天使:淺論中華文明的奠基人-商鞅

戰國初期形勢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彊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於是,法家出身的商鞅,動身西行。

02 商鞅變法

戰國之世,百家爭鳴,君擇臣,臣亦擇君,衛鞅深知待價而沽的道理,先後提出帝道、王道、霸道三種治國方略,三次面見秦孝公,試探秦公是否值得輔佐,就像從商一樣,先示劣貨而後出珍奇,如此則百不差一。

魔鬼中的天使:淺論中華文明的奠基人-商鞅

秦孝公

第一次,衛鞅呈帝道即以堯舜之法治國,孝公時時睡,其志不開悟也。

第二次,衛鞅呈王道即以儒家仁政治國,以王道而未入也。

第三次,衛鞅呈霸道即以法家之法治國,(孝公)意欲用之,語數日不厭。

當時,生產力進一步得到發展,鐵器得到大力發展,新型的封建私有制經濟亟需取代舊有的奴隸貴族制,從戰國初期的李悝變法到後來的秦楚韓齊等國變法,舊貴族死死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阻撓變法,衛鞅出身法家,崇尚性惡論,深刻意識到貴族勢力就是秦國推行變法的最大阻礙,於是,衛鞅在秦國朝堂舌辯群臣。

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

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資治通鑑》

民強則國弱。——《商君書》

筆者認為,商鞅其人,才華橫溢,思維敏捷,不易受外界事物影響,天賦過人,以現代人的視角來看,思想有些偏激,司馬公說“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

他對自己的才能有著絕對的自信,不需要面對世俗和普通的非議,法家治國,只求國家強盛,不必計較普通民眾的想法,他們只管遵守已經制定的法律即可,換句話說,商鞅的想法有了中央集權制的雛形,國家權力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就行了,完全忽視了普通人的想法,法家認為“以吏為師”,老百姓不需要老師,只需要聽官員的命令即可,弱民而強國,可以說是戰國時代的“法西斯”,也為他悲慘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魔鬼中的天使:淺論中華文明的奠基人-商鞅

徙木立信

商鞅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此之前,法家已經在魏國小試牛刀,結果稱霸中原百餘年,周邊諸侯紛紛眼熱,蒐羅法家人才,商鞅選擇了偏居一隅落後的秦國,他主張“法不阿貴”,君王之外,所有人必須受法律約束,加上秦國實行重農抑商和耕戰體系,在當時的士人看來,商鞅是一個瘋子,一個徹頭徹尾的軍國主義者,一個闖入人間的魔鬼,埋葬了賢君良相的大周天下。

唯物主義者認為事物都是處在不斷髮展的進程中,因此,以現代社會的觀點再次著眼商鞅的思想,確實有些狹隘和偏激,但就當時的形勢來看,商鞅的出現打碎了已經日落西山的舊貴族,建立了封建主義私有制的根基,在一定的時空範圍內封建主義代替奴隸主義,是一個飛躍的進步,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具體體現,也是中華文明前進的重要基石。

雖然後來秦惠文王繼位後,處死了商鞅,但是秦國並未廢除商君法制,同時徹底平息了舊貴族的叛亂,鞏固和加強了新興的地主階級的統治,有學者表示,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方才確立起封建制度,

但是筆者認為封建之始,在於衛鞅,在於商君,沒有徹底的變法,就沒有後來的法治觀念深入人心,也不會出現“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可以這麼說,商鞅之功在於,以法治疏導人性,以法制強軍強國,無商鞅就無秦國,大一統王朝的建立就會延後,紛紛擾擾的戰國亂世還將繼續,從這個層面說,商鞅雖入地獄,但一手奠定了兩千餘年的中華文明的存續根基,善莫大焉,說其為天使,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