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明明是皇帝,为什么却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象征?

云石君

18世纪末期,伴随着启蒙运动的逐渐兴起,法国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席卷全国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随着大革命的演进,拿破仑逐渐登上了法国的政治舞台,并在1799年的雾月政变中掌握了政权。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拿破仑踏上了开疆拓土的征程,征服了欧洲绝大部分地区。随着反法联盟一次次被瓦解,拿破仑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使他成为了法兰西共和国的人民英雄。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并获得了成功,成为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官,实际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独裁者。

为什么反对君主,倾向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在经历了漫长的思想启蒙和法国大革命后,不仅没有迎来民主、自由和平等,却搞出了一个超级集权的皇帝?这背后又有哪些政治和现实因素?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拿破仑凭借着卓越的个人魅力,在法国民间俘获了一大批信徒和民众,时至今日仍然拥有一大批拥趸。他的一生军功显赫,24岁就被晋升为准将,30岁成为法国第一执政,35岁加冕为皇帝。他有超人的精力,非凡的胆识,雄狮般的勇猛,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历史。

但这就是拿破仑能够成功的全部原因吗?

当然不是。中国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拿破仑或许的确出色卓越,完全具备走上神坛的资格,但从个人素质角度来说,他绝不可能是唯一。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考虑到1794年7月雅各宾专政崩溃后结束的几年内,法国的政局一直动荡不安,经济上一片混乱的现实状况,仅仅依靠民众对领袖的崇拜,显然是不足以让拿破仑顺利登上皇位的。在云石君看来,拿破仑之所以能法兰西皇帝,其权势以及个人崇拜比波旁王朝还猛,和法国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法国大革命面临着内外部的重重压力,法国资产阶级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要权力尽可能集中,减少革命派的无谓内耗。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法国大革命发生的前夜。1787—1789年的法国,农业连续歉收,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粮食短缺,成千上万的人从贫困的农村地区涌进巴黎。积累起来的经济病和社会不满情绪为当时即将召开的三级会议带来不祥的兆头,终将导致严重事态的发生。

为了摆脱现状,法国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流血革命,但革命并没能让民众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失控的人民拥有无穷的破坏力,反而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长久的动乱中。不仅如此,法兰西共和国国内的保王党势力也在逐步增强,不断在各地发起武装暴动。

这是法国内部的混乱状况,我们再来看外部压力。

云石君在上文中说过,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像晴天霹雳一样,强烈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也让欧洲各国恐慌不已。为了干涉法国大革命,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列强纠集了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德意志联邦等国,难得地达成了一致意见,多次组建反法联盟,武装干涉法国大革命,大有誓不罢休之势。法国的资产阶级正面临着严重的内外部危机。

这种持续的整体受压,使得法国有强人政治的必要,对内压制分歧,维持稳定;对外则集中资源,强势应对。而且,由于法国国运的衰颓,法国国民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都急剧滑落。这种情况下,法国有必要打造一个强势的政治领袖。

要知道,政治领袖作为国家的代表和象征,对他的个人崇拜和高度认同,有利于国家凝聚力、向心力提升,以及中央强权的形成,进而为法国内部整合和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基础——而拿破仑此前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已经开始在军政界崭露头角。法国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政治领袖集中权力,减少内部的无谓消耗,共同迎接内外部挑战——拿破仑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换句话说,法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国家发展需要决定了,资产阶级掌权派捧出一个有皇帝称号和实权的拿破仑,对法国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其次,资产阶级必须尽可能的将社会资源收集用于革命,而这种搜集,肯定也会遭遇大范围反抗,所以也需要中央集权,尤其是权力集中到军人手中。有枪杆子做后盾,征集资源起来才有效率,对反抗者才有威慑力。

以分权制衡为特征的现代西式民主制度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在法国内外部重重压力的现状下,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盟来势汹汹,要想在这场战争中赢得胜利,强化自己在欧洲的话语权,国家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不管是外部军事压力、势力扩张还是内部维稳,这都是要花大价钱的——而且这还是长期支出,中间一旦资源枯竭,就会前功尽弃!

这种事,搁在家底殷实,中央手握大量资源的强势大国,倒是可以办到,但法国刚刚在大革命前经历了一场残酷的经济危机,又在大革命中“血流漂杵”,到了拿破仑上台时,国家已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其手头掌握的资源实在有限,不足以应对法国面临的内外部军事危机!

这种情况下,法国必须尽可能的将社会资源收集起来,而这种搜集或者说掠夺,必然也会遭遇大范围反抗。法国需要中央集权,尤其是将权力集中到军人手中,只有依靠政治领袖的超强驾驭能力,在绝对权力的加持下,以枪杆子做后盾,征集资源起来才有效率,才彻底,对反抗者才有威慑力。至于这种掠夺对本国乃至周边民众带来的伤害,法国已无暇顾及,一旦法国在这场反法联盟中输给欧陆各国,必将被这些列强群起而瓜分之,到时候就更谈不上什么民众的权益了。

再次,法国需要捧出拿破仑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英雄人物作为法国大革命的代表和象征,让民众有一个明确而一致的效忠目标,同时基于对领袖个人魅力的崇拜和认可,而支持领袖所领导的革命。

如前文所言,法国革命派内外压力巨大,外部,反法联盟来势汹汹,且屡败屡战,大有不破法国终不休之势,内部,保王党势力贼心不死,不断在各地发起武装暴动。筹集社会资源又要侵犯民众利益,这时候就需要煽动社会思想,让他们思想一致,支持政府和革命。

革命离不开社会民众的支持,但问题在于,革命这个愿景比较虚幻空泛,只能忽悠得了一时,时间一长,民众对革命的兴趣自然就会慢慢变淡。民心似水、民动如烟,仅靠一张画饼忽悠,缺乏一个明确而实际的目标,从来就是靠不住的。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只得捧出拿破仑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英雄人物,作为法国大革命的代表和象征,让民众有一个明确而一致的效忠目标,同时基于对领袖个人魅力的崇拜和认可,而支持领袖所领导的革命。

事实证明,拿破仑显然没有辜负民众的期待,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在法国呼声日渐高涨,收获了一大票粉丝,而他也在民众的支持下,一次次击败了反法联盟,一步步走向皇帝宝座。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拿破仑这个效忠目标,法国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意志会打多少折扣。

在拿破仑的领导下,法军接住了来自反法联盟的攻击,一次次反败为胜,横扫欧陆各国,使得法兰西第一帝国达到鼎盛。在此过程中,拿破仑也成为了欧洲霸主,成为跟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的拿破仑大帝。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世界征服者”,却在之后的远征俄国中失利,紧接着又在滑铁卢遭遇惨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郁郁而终。而他一手建立的拿破仑帝国也在他去世后灰飞烟灭。


云石君

首先我想让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拿破仑为什么会成为全欧洲的公敌,遭遇数次反法联盟的攻击,两次被流放和囚禁?

因为拿破仑没有任何贵族血统,出身不过是一个军队的士官,他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才能和统帅能力一步一步建立战功,依靠保卫法国的领土安全走上了无人能及的地位。

因为拿破仑最初的带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王政的人物,不管他是不是内心早有想法要取而代之自己称帝,但在事实上却带动了整个法国社会,乃至整个欧洲对王政的怀疑,所以欧洲其他的王政国家才会联手想要除掉这个“搅屎棍”。

其实这件事情,在200年后的中国可做类比,这个任务就是:袁世凯袁大头。

袁世凯这个人物,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早就变成了一个干瘪的形象,而袁世凯之所以有能力对王朝取而代之,自然是因为他也建立了累累功勋的。

他虽然一心想的是自己当皇帝,却在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客观的造成了全中国民众对于推翻封建统治的观念,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进步。

正因为如此,袁世凯的复辟注定失败,可见想要利用民众,千万不要用先进思想,不然就容易把自己玩儿进去。

综上,事实就很简单了。说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这是一个客观的评价。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使他成为资产阶级最强有力的带头力量,如果没有他,法国,甚至全欧洲,都不可能是现在的样子。

所以说,直到现在,整个欧洲,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都非常敬重拿破仑,即使是曾经与拿破仑敌对的国家,都留下了拿破仑的雕像、完好保存拿破仑留下的遗迹。


在拿破仑最后兵败的滑铁卢,比利时人为这场战役专门建立了纪念馆,最大可能的还原当时的战况。

人们能够中肯的去回顾历史,明辨对错,这是一个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旅读欧洲

首先,皇帝不代表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皇帝他就只是个“职业”。奴隶社会可以有皇帝,奴隶社会的罗马帝国就有皇帝,封建社会可以有皇帝,这个无需多言,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一样可以有皇帝。只不过中国的历史上,皇帝这个身份似乎只在封建社会出现过。所以很多中国人潜意识里认为皇帝就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最高领导。其实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多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些社会关系说明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迁,不是国体的区别,帝王制度还是分封制只是国体,就好像中国的“封建制度”并不发生在“封建社会”,中国的奴隶社会才有封建制度,所以皇帝当然可以是资产阶级代表,资本家当了皇帝,并且推行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制度,那这个皇帝自然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