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为什么那么在乎辈分?

故纸汇

不仅仅是相声界,各行各业都很在乎辈分,只不过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而相声辈分的规矩,更像旧社会的帮会。

家族中依照血缘讲辈分,辈分高的被尊重。相声也是如此。

如果你父亲是说相声的,儿子可以跟父亲学,但不能拜亲爹当师父,必须再找一位师父。但在辈分上可以参照父亲的,即使年龄小,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如果是行外人拜师,就容易被质疑。什么时候入行的,为什么后来的还拜了大辈。特别是德高望重的前辈收徒弟,更是焦点。

还有一种带拉师弟,一般都是健在的大师兄替去世的师父收个徒弟,只是名分而已。

未来相声辈分也要消亡的,因为不同门户之间的辈分和资历年龄经常出现倒挂现象。很难在进行大排行,仅限于师徒之前的认可了。


几苇渡

从业希望通过制定一些“规矩",从而对本行业的人进行约束,因为人性的复杂,远非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具体到相声界,此种情况就更明显了,此行业自清朝开始,延绵不绝至今,其传承靠的皆是口耳相传。故而师徒之间关系非常紧密,代代传承下来,便有许多“前辈"产生,这些人掌握了这一行业的话语权,形成一种实质上的联盟关系,后辈若有人不服,就会受到前辈的打压,从而便在这一行业站不住脚,因为谁也无法忽略其门生故旧的影响力。一呼百应之下,势力非同小可。

相声这一行,具体在现代社会中,辈分问题依然表现的很明显。只是如今社会环境下,法律,文化,观念改变可谓巨大,比古代更是规范,更有效率。许多行业己逐渐弱化了辈分问题。

但相声界对辈分依然十分固执,相声世家中的候家,马家,都是此行业的世家,其话语权那是十分之大,就连郭德纲也拜入候耀文门下,成为其弟子。然后有个"出身”。

但现实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在古代,学个手艺不容易,十年苦学之后,若真是被前辈或师父逐出师门或这一行业,下场都是很惨的。现代社会,人们选择更加多样,“跨界"发展也非难事,而且所谓的辈分也在逐步弱化。

所以当郭,曹二人争议事件之后,曹依然可以在相声界混,并且可以跨界进演艺圈,这在古代基本是不能的。

人们固守着传统,希望传统不丢,然而实际上一直在流失,没有什么东西是守得住的,看似不可改变,却也终将都会慢慢的失去。

有意义么?有意义,没意义么?毫无意义。


摘仙之人

相声界的师承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第一个收徒的是“穷不怕”朱绍文。过去,没有拜师的艺人是不能上台说相声的。换句话说,拜师等于相声艺人的上岗证。当年,戴少甫从北京去天津演出,因没有师承,不许他上台。后来,拜了张寿臣他才被允许在天津说相声。

解放前,在相声界徒弟拜师是要签卖身契的,师傅也因此被写成师父。徒弟其实分为两种,即拜门和授业徒弟。拜门徒弟是带艺投师,只是为了取得上岗证,一般一年业满。授业徒弟则要从头开始学,三年才能出师,出师后还要替师父效力一年,没有任何的报酬。

解放后,相声界的拜师传统存在过一段时间,但师父剥削徒弟的事不再被允许。后来,干脆连拜师仪式也不让办了,师徒只能以师生相称。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收徒弟的应该是马季。他收的这些徒弟,很多人在拜师前都已经红遍了全国。碍于当时的大气候,收徒时并没摆知。1990年,中央广播说唱团在苏州办了场谢师会,算是昭告天下,等于摆知。

如今,相声演员拜不拜师跟能不能说相声早就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就是说上岗证被取消了。相声演员之所以热衷于拜师,就是寻找靠山,渴望早日成名。正因为如此,一旦遇到更大的腕,跳门(改换门庭)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当然,也有人拜师是为了能进相声家谱,比如李文华。如果说过去的拜师是为了使得相声队伍更加团结,那么如今的拜师不仅无关乎团结,反而变成了站队,彻底背离了拜师的初衷。


萧陶

不请自来,传统行业,都比较在乎辈分。

中国相声,自祖师爷朱绍文开始,一百来年,一直在乎辈分问题。辈分可以让人清楚你的底细,能够通过辈分在行业内部得到认可,主要是进行行业保护。

相声是门手艺,这行有这行的规矩,如果没有师承,再大的能耐也不会得到行业的认可。没有师父,就意味着没有“爸爸”。通过辈分,认清不是外人,可相互帮扶,相互进行业务交流,共同寻找饭辙,还有就是为了防止外人偷艺。

中国人一直都在乎名分,辈分这类东西,这是和中华文化密不可分的,只是相声这行的特殊性,使外界看来,他们更注重辈分而已。比如中国的姓氏,同样都是姓王,得盘道先祖是谁,是第几代传人,对面这一姓王的,是爷爷辈儿还是孙子辈儿,这对于古人来说很重要,只是现代人逐渐开始不再关注这一姓氏和辈分传统文化。

归根结底,相声行业为了行业保护,所以不得不在乎辈分。


油墨不打烊

相声是一门比较古老的表演艺术,早年间由于撂地演出相声演员社会地位比较低,互相之间的帮衬就特别重要,久而久之形成了相声独有的一些行规,比如演出纪律、收入分配和辈分关系等。



这些规矩大多为约定俗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容不断增加,尽管很多规矩没有文字记载,但由于口口相传并遵照执行,使得文化水平比较低的艺人们也能有章可循,保证了相声艺术的顺利发展。



由于时代所限,很多行规难免带有封建意识和迷信色彩,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与新时代相悖的规矩已经逐渐被淘汰。而辈分关系却沿袭至今,相声演员从古至今都看重师承门户,讲究长幼有序。



从过去来说,一个人有师承,到另一个新地方演出只要报出门户,当地就给个面子。如今这种情况不再出现,但相声演员之间的关系还是有所讲究,明白师承关系互相就能有个照应,“人不亲艺亲”。

一些老传统保持了那么多年,只要没有特别的坏处,不对新社会的人际交往造成太多困扰,没有必要急着把它丢掉。那种“老的一定是不好的,新的一定是好的”的武断思想,要不得。


郑捕头

相声界的名分,辈分,行礼拜师,师道尊严等属陈规陋习。新中国成立后,老一代的相声界艺人均按国家法律办事,对于行内一些规矩及对艺术的追求上进行过不间断的改革创新。如马季的学徒,候宝林先生就没搞过什么仪式之类的。而且为师者不只一位,有好几人。马季也培养过不少徒弟,直到晚年才把徒弟们招到一起举行了仪式,但是新的,没有旧时代的痕迹。历史到了廾世纪末,随着国家的改革发展的深入,有些优良传统也得到了传承。但从整体上来看有些茛莠不齐,有的崇洋媚外有的守旧循古,有失国风。不尽人意。特别是郭德纲出現后,他们把这些东西当作神圣的法则,妄自尊大,不可逾越。相声界这种混乱局面应该改正了,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手机用户50033158426

其实大家有个认识上的误区,相声界在乎的不是辈分,而是门户。辈分和门户的区别在于,辈分是上下之分,而门户是内外之分。

在相声行业辈分不怎么重要,但是门户很重要,因为门户直接决定你是不是干这个的,至于干的怎么样不重要。相声行业有句老话叫:“钱压奴婢手,艺压当行人”,注意是艺压不是辈压,让别人服气的是手艺而不是辈分。

在过去的某段时间,相声界的辈分其实是被人忽视的,换句话说,并不会因为有辈分获得尊重。在旧有的文艺体制内,辈分代表不了什么,演员的收入主要看级别和职称,甚至跟领导的人脉关系都比辈分管用。

为什么大家会认为相声界重视辈分,其实主要还是近些年德云社的兴起,德云社的这种班社管理主要依赖的就是行业辈分,行业辈分是连接每个演员的纽带。拿德云社为例,在它的后台几乎每个人都与德云班主有关系,或者是徒弟、或者是师兄弟、或者是师叔师大爷,甚至是师爷。

那么在德云社后台,所有人的第一关系是相互的师门辈分,第二关系才是工作关系;而在国有院团,第一关系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第二关系才是师门辈分。


逗妇乳不是豆腐乳

七十二行,辈分最乱,最杂就是相声行了,它越杂,越乱更说明它在乎辈分。它不同于家族辈分,那是血缘关系,动不得改不得,有句俗话说:能乱族,不能乱辈,但在说相声界里,往往攀高枝儿,认一个辈分大点的师傅,人前人后,脸上有光,主要相声界有名望高的辈分都靠前,主要还是为了名望在乎了辈分,为什么叫名师出高徒呢?新中国成立后,打破了陈规,什么代师,保师,摆知统统去掉,以老师为称呼。改革后相声又有了新的变化,这一行,容易出名,养家混饭吃也简单,不少人蜂拥而上,以郭德纲为例,学不好好上,也没什么出息,说相声去吧!谁能想到?相声界出了位大家。要说相声就在乎辈分,最主要的责任,你们媒体过度宣传,如今对辈分不如从前,可找师傅最最好是大腕儿,名望越高越好,能在文艺界,早早出名,所以造成了今天,胡乱认师,认干爹的现象,不行就换,一人有多名师傅很平常,有多名干爹也不稀奇,最主要的还是利,有了名才有利。


用户52897786258

在乎辈分是旧社会所有的学徒文化的特征,包括京剧等。我觉得在乎辈分很重要,会使伦理有序,长幼有序,社会有序,这样才能保证一个行业的正常传承。否则,行业混乱,整个社会规则会遭到破坏。这也是传统文化尊重运行规律,自然形成的文化现象。

相声的辈分论,能让人们找到师承,从而清晰的知道你从哪来。对老师和徒弟都是鞭策,说不好老师脸上无光,学生愧对恩师。从这些角度看,都是有价值的。

至于现在的意义,我倒是觉得师徒辈分不可破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还应成为徒弟心中的守则。但形式大可不必那么严苛。所有的艺术都要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否则,社会就不进步了。

马季对很多就旧形式不太关注,比如收徒没搞什么引保代,完全用新形式,也挺好。不过,沿用旧有的形式,能让人体验到师道尊严,也不错。只不过,应不拘一格降人才。传统中创新更好。


吴非这样

辈分关乎于师承,符合中国人长幼有序,尊师重道的儒家思想。也是你跨入这个行当的领路人。在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是利益至上的原则,已经忘却了做人应有之本份,国家现在也大力倡导儒家思想,就是希望在人们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要学会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的儒家中心思想。当然现代社会已经没有君了,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没有一个就否定整个的思想。所以综上所述,辈分不但是承袭相声的整体支架也是承袭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支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