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打罵更傷孩子心的,是教育裡的“冷暴力”

“你天生就不是讀書的,你真笨!”

“你再不遵守紀律,把你的家長叫來!”

“神經病!”

“我要報告學校開除你。”

……

這些話無論對於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不陌生。教師在被學生氣得口不擇言的時候,類似的語言往往脫口而出。在特級教師王友強的眼中,這些都屬教育行為的“冷暴力”。他認為,沒有冷暴力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校園裡的欺凌現象是由教育行為冷暴力組成或引起的。防控校園欺凌現象,必須對教育行為冷暴力進行深入研究並加以防控。

-1-

什麼是教育行為冷暴力?主要特徵是哪些?

王友強▼

比打骂更伤孩子心的,是教育里的“冷暴力”

我們首次提出了“教育行為冷暴力”的概念,並界定為:在學校教育活動中,由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間相互有意或無意地不理性、不公平對待,致使對方心理受到侵犯和傷害的行為現象。

有人提“教育冷暴力”概念,我們研究後認為,教育本身不產生冷暴力,教育冷暴力實質是教育行為不當才產生暴力,所以用教育行為冷暴力表述更為準確。

冷暴力的實施往往是通過輕慢、羞辱、挖苦、孤立、恐嚇、排斥、痛罵、藐視等不公平對待的方式,威脅著對方的基本心理需求,造成其心理創傷並潛在而長期地影響自己和對方的心理健康,這是既傷己也傷人的惡劣行為。

教育行為冷暴力的主要特徵是沒有肢體接觸,施暴者是通過言語、肢體語言、網絡等途徑和方式進行的,使受暴者心理受到侵犯或傷害;並且冷暴力也可能發展成熱暴力,導致肢體傷害或財產損失。教育行為冷暴力傷害的結果雖是心理傷害,但也可能發展導致肢體傷害或者財產損失。

-2-

我國中小學對教育行為冷暴力有何認識?其表現形式有哪些?

王友強▼

我們參研教師自己對教育行為的冷暴力認識都有一個逐漸深刻的過程。

有一個教師在案例分析中講,她檢查學生的作業,發現一個學生連相當簡單的基礎題都沒有做完。課堂上,她很嚴厲地批評了他,說他太懶了,作業多次不做完,太不像話!下課不許玩,必須把作業補完。

下課後,事情太多,這位教師沒空再找孩子溝通。沒想到,孩子回家後非常難過,不吃飯,情緒反應很激烈,甚至說不想活了,家長趕緊打電話問老師情況。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這位老師及時和家長溝通,第二天又和孩子溝通,並對孩子表示歉意,表示以後會多私下交流,也希望孩子改掉不完成作業的毛病,事情才得以平息。

這位教師後怕不已,她想起孩子從學校回家後服藥自殺或跳樓那些新聞。她認識到,釀成悲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確實是因為教育中的暴力行為,哪怕是一句嚴厲的批評或者長期的漠視,都可能對學生心理造成嚴重的侵害和傷害,直接或間接釀成悲劇。

我們把冷暴力的行為分為四類:

比打骂更伤孩子心的,是教育里的“冷暴力”

第一,教育言語行為冷暴力。教師直接言語行為冷暴力則是專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及管理過程中運用不恰當言語對學生進行諷刺、挖苦、嘲笑等使學生受到心理傷害。師生、生生間,也有對其身心發展具有傷害性話語的消極語言行為。包括利用諷刺挖苦、貶損歧視、負向預測、消極對比、斥責謾罵和侮辱誹謗等對對方產生消極作用的直接言語行為。

第二,教育肢體語言行為冷暴力。就是選擇負面態度、利用肢體語言和不良行動暗示的表達方式,給個人或集體施加心理壓力、危害心理健康的教育行為舉動。比如教師把成績不好的學生安排到後排,或者長期漠不關心、不聞不問、無視學生的存在的行為。

第三,教育制度行為冷暴力。由學校或者班級正式規定的、推行的,使一部分師生群體持續遭受普遍的、規範化的不公平對待的制度行為,導致個人或群體的心理感受到被侵犯和傷害。

第四,教育網絡行為冷暴力。

在學校生活中,使用互聯網形成的虛擬社會中的非理性表達方式,採取誹謗、汙衊、騷擾等手段介入現實學校教育活動中,對虛擬社會以及現實社會中與之對應的個人或集體施加壓力、造成負面影響、形成威脅的一系列行為。比如在網上發帖謾罵師生等行為。

-3-

教育行為冷暴力應如何有效防控?

王友強▼

比打骂更伤孩子心的,是教育里的“冷暴力”

特別要落實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精神,要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工作,關心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減輕教師的精神緊張和心理壓力。學校在教職工校本培訓時,必須普及什麼是教育行為冷暴力以及它的危害的相關知識,還要給家長和學生普及相關知識。

學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預防教育行為冷暴力的制度。建議成立預防教育行為冷暴力工作小組,校長擔任組長,成員由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副校長、德育幹部、班主任、心理老師組成,辦公室設在學校心理輔導室。工作小組要讓教職工、學生和家長了解什麼是教育行為冷暴力及其對學生健康成長的危害;調查教育行為冷暴力在學校的表現形式及其活動規律,提前預防和控制;對已經和正在發生的教育行為冷暴力行為進行科學處置,儘可能減少師生的心理傷害;對因為已發生的教育行為冷暴力而造成後果的師生進行心理干預,讓這些師生儘快走出心理陰影。還可以出臺一些必要的規章制度以加強防範,制定《教師禁忌用語清單》等。

我們更建議從校園行為文化建設層面防控。在教師方面,教師專業的優良行為在教師個人和集體的教育教學生涯中不斷地積累豐富,形成了一種文化。正是教師集體共建的“師人為學,範世為行”的教師行為文化,才能形成“潤心範行,共襄合育”的教育教學行為。教師的行為影響學生行為和引領著學生的行為文化。一所學校教師集體的行為形成了一種健康良好的文化現象,如冷暴力這樣的教育不當行為也就可以逐漸銷聲匿跡了。

王友強:巴中人,四川省特級教師,曾任校長27年,先後編著《班主任工作藝術》《中等職業教育思考與探索》《貧困地區建綜合中學研究》《木朝夕鐸》,從2013至今研究教育行為冷暴力,2017年著《教育行為冷暴力初論》。

鏈接

2011年12月,人民網教育欄目將“教育冷暴力”列為十大熱詞;

2016年4月28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

2016年11月11日,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出《關於防治中小學校園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

2017年4月12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要建立防控校園欺凌的有效機制;

2017年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於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

文丨夏應霞

圖丨陳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