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解读——关于巴菲特你不知道的3个事实(上)

你知道吗——巴菲特逾九成的财富在60岁后才赚得。

一文读懂巴菲特,全是货真价实的赢取财富知识点。

提起巴菲特,人们想到的第一个称号就是“股神”。热血青年被他可敌国的财富吸引,投资者将他的价值投资理念奉为圭臬。有人认为他少年时做报童的经历很励志,有人津津乐道他与比尔·盖茨“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谊,有人钦佩他终身做慈善的决心。

虽然“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巴菲特”,可能你无法准确说出巴菲特的投资历程或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公司框架,但有一个共同点不变:巴菲特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能“上头条”,每个人都乐于听取他对经济、金融、商业和投资的建议,还有人愿意付出上百万美元与他共进午餐。

非凡解读——关于巴菲特你不知道的3个事实(上)

巴菲特的财富很耀眼但并不逼人,他给公众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个“慈眉善目、乐呵呵的老爷爷”。这反映出巴菲特的形象塑造之成功,虽然他10岁就立志要“尽快致富”,但实现理想后衡量成功的指标转为了“被多少人喜欢”,并认为最好方法是在不激起嫉妒心的前提下“保持可爱”。而他靠投资致富的途径,又似乎比其他世界级富豪通过创业或参与实业等方式更易模仿。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巴菲特最不为人知的3大“知识点”。

非凡解读——关于巴菲特你不知道的3个事实(上)

事实一:巴菲特送报不是因为家穷?

巴菲特小时候做过报童的经历被人乐道,股东大会在2018年以前的惯例项目是与巴菲特比赛扔报纸,正是模拟他少年时期共送过50多万份报纸的经历。

但不要误会,巴菲特送报纸并不是因为家穷。从开小卖部的爷爷辈开始,他家就算是殷实的中产阶层,父亲在当选美国共和党籍众议员之前经营股票券商业务。

巴菲特从6岁起就骑着自行车在社区送报纸,这也是纸媒兴盛年代很多美国人童年的共同经历, 是家长培养孩子财商的第一步。

非凡解读——关于巴菲特你不知道的3个事实(上)

事实二:巴菲特的人生观被一只雪茄改变?

由于“蜗居”在美国中部小城奥马哈,巴菲特的父亲在每个孩子10岁时会带他们去美国东海岸旅行。1940年正值“大萧条”的余温仍在,小巴菲特在纽约与纽交所驻场交易员摩尔共进午餐。

午餐结束后,有销售员托着一盘烟草走来,为摩尔当场制作了一个由他亲自挑选烟叶的雪茄。这一举动深深迷住了童年的巴菲特,也与纽交所外被经济危机影响的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让他立志要“尽快致富”,例如在35岁之前赚到100万美元。事实上他做到了。

非凡解读——关于巴菲特你不知道的3个事实(上)

事实三:巴菲特少年时三次“投机”失败!

巴菲特高二时与朋友丹利经营租赁弹球机生意,这其实是一次投机选择。在花25美元买了一台旧机器后,巴菲特主动要求与丹利联手,后者负责维修机器,他则对奥马哈理发师Frank Erico自称代表威尔逊投币弹球机公司,并与之“谈合作”,一年后将发展到8台机器的生意转手卖了1200美元。

但他的“赛马经”生意没有成功。已于1995年歇业的阿克撒本跑马场曾是奥马哈小城的赛马胜地,由于年龄小不能下注,巴菲特就带领小伙伴捡掉在地上的赌马票,再利用数学能力推算胜率,制成赌马小报《小马倌精选》,每份仅售25美分,非常畅销。不过因没给马场“交份子钱”,很快失败了。

事实上,巴菲特第一次选股也没有成功。他在11岁时买入了希戈石油(CITCO)公司前身的3股优先股,每股买入价38美元。结果该股跌了30%,巴菲特在涨回40美元时匆忙卖掉了。几个月后,这家公司的股票涨至200美元,巴菲特首次试水投资“折戟”。

巴菲特青年时最大的一次“投机”失败,莫过于申请哈佛商学院被拒绝。巴菲特自己也承认,想去哈佛读研究生是看中了无法凭自学带来的东西:人脉与名望。凭借在奥马哈小城的经验,他在面试时大谈自己的股票投资经,以为如往常一样“Carry全场”,结果被面试官发了拒信。

巴菲特回忆道,当时虽然他20岁了,但看起来像16岁,情感上像9岁。被哈佛拒绝,成为巴菲特的“人生转折点”。他不仅在21岁付费上了戴尔·卡内基的公众演讲课,还在后来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名单上发现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名字,而他在19岁刚拜读完《聪明的投资者》一书。

经历过速买速卖的倒手生意,品尝过盲目追求哈佛大学名气的失败滋味,巴菲特在当时不为培养世界领袖,而愿意务实教授学生一门“手艺”的哥大结识了精神导师,开始走上价值投资的“正路”。但他在投资早期也不是一帆风顺,未来的岳父甚至还预言过他会一败涂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