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从小由姥姥带大,为什么还是爱爷爷奶奶比姥姥姥爷多呢?

YY麻辣妈咪



小孩子从小由姥姥带大,为什么还是爱爷爷奶奶比姥姥姥爷多呢?下面讲一个姑事。

某去姥姥家,姥爷带他和表哥去河边玩。忽然姥爷落水,表哥急得大哭大叫,喊人救命。而某却若无其事,对表哥说:你爷爷掉到水里了,我爷爷还在家里呢。

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在人们的心目中,爷爷奶奶远比姥姥姥爷的位置重要的多。

自古至今,在人们的心里,父母家才是家。而因为父母是和爷爷奶奶同住的,所以也就把爷爷奶奶当做了家里人。而不管在姥姥姥爷家住多久,他们待你有多亲,总也是感到是在住亲戚,没有住家的感觉。所以就有了外甥是狗,吃饱就走和亲孙子烧烧纸,亲外甥指一指的俗语。

虽然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的血缘关系一般远近,但因为血脉传承是以男性为系,可以追溯至千古,就连埋葬也是在一个坟地。而姥姥姥爷做为亲戚,恐怕没有了姥姥姥爷、舅舅妗妗之后,就不会有一点联系了吧。


民谚民俗民间故事

从血缘关系上来说,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与孩子的血缘关系是一样近的,并且,我并不觉得血缘是造成远近亲疏的直接原因。

小孩子一般会和两类人更为亲近,一是长期的贴身照顾者,给孩子盖被子、穿衣服、梳头发、洗澡、刷牙、喂饭……打理孩子一切近身事务,并且陪伴在孩子身边的人。

二是讨喜者,幽默风趣,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和孩子一起玩得很high,孩子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不会被管教、要求、批评、限制,这样的讨孩子喜欢的人。

有的时候,孩子更喜欢第二类人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因为贴身照顾者,在长期打理孩子饮食起居的同时,势必对孩子有所要求和限制。

例如,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控制孩子的零食摄入量,生病的时候喂食孩子并不爱吃的苦药汤,不给孩子买棒棒糖是为了蛀牙不再发展,督促怕麻烦的孩子每天睡前刷牙,孩子还没有玩尽兴就被拉回家,不论是因为时间太晚了,还是因为耽误吃饭或是拉大便的时间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任你再讲道理,在孩子心里都不会真正明白,孩子明白的只会是心里不高兴了,总有个人管着自己。

而如果这个时候,恰巧有个特别会讨喜的爷爷奶奶,想吃什么都给买,不想回家就一直玩,累了怕麻烦就不用牙刷漱口,吐两口水就了事……总之以孩子高兴为终极目标,从不对孩子说不,在孩子眼里那简直是救世主来了,没有不让孩子更爱的理由。于是乎,贴身照顾者就有种受累不讨好的感觉。


从问题来看,孩子从小是由姥姥带大,爷爷奶奶在没有带孩子的情况下,对孩子的接触肯定是少的,在少有的接触中,作为老人舍不得对孩子管教和限制也是人之常情,总希望不在身边的孙子(孙女),在短暂的相处时光中能带给孩子更多的快乐。

于是乎,就出现了这种问题,孩子从小由姥姥带大,还是爱爷爷奶奶比姥姥姥爷多些。作为成年人,放平心态就好,笔者的妈妈,孩子的姥姥,也是这种吃力不讨好型的。

孩子小的时候,我做了全职主妇,我的妈妈来我家帮我带孩子的时间远比爷爷奶奶要多,但并不讨喜,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帮我洗衣、做饭、收拾厨房、采买生活品、做家务上了,孩子的贴身事务以笔者为主。

姥姥并不像奶奶一样,只要见到孩子的时间全部用在和孩子玩耍上。姥姥受累,也未必讨喜孩子,是早就料到的了,姥姥也从不计较这些,她觉得只要帮女儿减轻家庭负担就好,更不会指望外孙女长大后能对她有所回报。真正爱孩子,就不要计较孩子更爱谁多一些,不图回报,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家长良好的心态,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更多人的爱,是有利无弊的。


静特发899

我儿子就是从小由姥姥带大的,最喜欢的就是姥姥姥爷。

他爷爷很久不回来一次,来了也不抱抱他,我儿子也不喜欢跟他爷爷玩,也压根没什么感情。婆婆忙自己的事情,什么时候都是只顾自己吃喝玩乐,心情好了抱一抱,心情不好自己睡大觉,抱的时候,儿子也跟他玩,不抱,儿子也不找她。

没有什么一定的,更多的是从小跟谁多,心理跟谁亲。看不起那些明明没有付出什么,却总是拿着“血浓于水”来道德绑架的道德婊,孩子小的时候你们不带他不疼他,现在孩子长大了省心了,你们过来表疼爱了,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

我会告诉我儿子,你是姥姥带大的,那么多个困难的日日夜夜,都是姥姥陪在妈妈身边,所以你长大了,将来一定要好好疼姥姥姥爷。至于爷爷奶奶,我不会教他,他想跟她们亲,我也不会拦着,毕竟是他的爷爷奶奶。

评论里的键盘侠不要瞎逼逼了,我月子里,婆婆没有照顾过我一天,没有给我做过一顿饭,我上班没人看孩子,请她请一天假,她都不乐意!你们怎么知道我没让她带?她不愿意!她得打牌逛街呢!

这话我不仅敢当着我老公的面说,当着公公婆婆的面,我照样说!他们做没做过,自己心里清楚,我这么说,他们没话反驳!因为我说的是实话!

就我自己来说,从小我的爷爷奶奶就没疼过我,最疼的是他们的孙子,我作为孙女,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没我的份,相反的,有一点好吃的,我姥姥都会给我留着。

所以直到现在,我和我的爷爷奶奶都不亲。偶尔逢年过节跟着爸妈一起去看他们,但是平时我是不去的,去也就是在那里坐坐,不见面也没什么感觉,也不会思念他们。

孩子到底跟谁亲,大部分是来自日常的陪伴,感情的积累。小部分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我每天辛苦上班,在家帮我带孩子的,是我的父母。我自然会教给他们,谁才是他更应该孝顺的人,而不是某些人在孩子小难照顾的时候不闻不问,长大了再给点零花钱说几句好听的话来坐享其成。

有付出才有回报,血缘是血缘,但是血缘并不会凌驾于一切之上。没有感情基础的血缘,也不过如此而已。


妇产科女司机

当看到这个题目时,在我内心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确有太多的感慨。

我的孙女现在才两岁多,一直以来都是她的爸爸妈妈、奶奶姥姥姥爷带着,因为工作原因,我是几乎没见过几次面,可每在过年见面时,她总是和我特别亲热,就连刚开口说话时最先会叫的是除了“爸爸妈妈”外,就是“爷爷”了。到现在都是玩具坏了“爷爷会修”,过年回家“和爷爷玩儿去”。虽然很少很少在一起,确胜过经常在一起的姥姥姥爷。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据我的体会,分析出以下几种原因:

一、谁都知道,小孩子虽小哪怕是婴儿时期,从外界捕捉到的任何信息都是有感知的,因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知道他有一个很完整很幸福的家,有在身边细心呵护照顾他的爸爸妈妈姥姥姥爷,还有不在身边也一样爱他疼他的爷爷奶奶,这些信息就是他身边人在交流过程中传递出来,被他捕捉到并牢牢锁定在幼小的心灵里的。

二、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在他心里的爷爷奶奶越是见面少越是最想见,久而久之当一见面,就显得更加亲切,如果爷爷奶奶再来点亲情上的互动,亲切感就更为强烈了。

基于上述分析,在大人眼里,看似孩子爱爷爷奶奶的举动大于爱姥姥姥爷,其实,在孩子的心里,爱,都是一样的。


梦的港湾328

  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和附文所分析的内容,其实没有什么关联,看似好像在自问自答,实际上并没有就问题本身给出答案。但不能否定的是,你是一位用心教育孩子的好妈妈。下面我就问题做出分析。

  血脉传承与感情是两码事。对于家庭中的大人而言,相处久了,彼此互相尊重与理解,那种亲情关系会越来越浓,尤其是媳妇关系、翁婿关系、夫妻关系至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早已因为多年一起生活,而产生自然而然的亲情感。但是对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孙辈间的关系,却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彼此间呈现感情逐渐增强的过程,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必须要重视家庭教育,能让孙辈在认知和好习惯养成方面打好基础。

  但有一种常见现象存在,就是如题主所提的——姥姥亲手带大外孙,为什么后来感觉儿子反而更亲爷爷奶奶呢?其实这是幼儿、儿童、少年期合理管教的问题,往往谁管的多,或者不当管教,就容易引发孙辈的不满,而不管他的人反而被孩子认为对他好。

  从孩子对两对老人亲近程度来看,这纯粹是大人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对于孩子而言,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样的。妈妈不能因为孩子和自己的爷爷奶奶亲近就说对姥姥姥爷另眼待之。还要考虑到是否生活在一起的问题,如果孩子一直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已经非常熟悉,包括表达情感意愿并不强烈。而如果不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则一见面后因为长时间不见面,很容易让孩子情感表达更热烈,更明显。

  但不管怎么说,感恩与孝心教育才是决定孩子是否亲近老人的关键,而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榜样示范,孝心传承一方面是靠身教,另一方面则是言传。两者做好了,孩子会非常懂事,知道对老人好,以表达自己的孝心。

  


韩国成老师

每天与您分享优质的健康心理知识,只需点击右上角【关注】即可

在古代社会,女子出嫁,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很少回娘家,甚至连生的孩子也很少回娘家,这个孩子只有一个家,肯定不是娘家。

我是九零年的,从小在姥姥村上学,姥姥也对我很好,经常会给我零花钱和做好吃的,我每次回到自己家,自家奶奶总是骂我,把好吃的给我弟弟和叔叔的儿子,但是我依然觉得我奶奶是我最亲的奶奶,因为我觉得奶奶和我是一家人。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我们的身份证上的地址是一样的,户口本在一块,而姥姥没有和我有这些联系,我和姥姥不是家人,是亲戚。

家人和亲戚之间是有差别的,家人永远是第一位,不过我现在更爱我姥姥一些。
到了现在,因为很多独生女(家里不一定只有一个孩子)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姥姥都会帮助自己女儿带孩子,只要这个孩子不跟母亲姓,那么这个孩子永远是爷爷奶奶家人,加上爷爷奶奶经常给孩子灌输这种思维,会让孩子越来越喜欢爷爷奶奶。

我婆婆就是那种让人很讨厌的奶奶,我婆家和娘家住的很近,在我生完孩子后,婆婆因为发现了心脏病,不能帮我照顾小孩,我孩子两岁半之后由我母亲看着,其实我哥就有两个孩子,母亲照顾三个孩子还是很累的。

每次周末,我婆婆就把孩子接回去,教他一些话,甚至当着我的面。

“宝宝,我是你亲奶奶,这是你亲爷爷,我们是你最亲最亲的爷爷奶奶。”
“那我袁奶奶呢?”儿子疑惑的问道。我们那里都不喊姥姥。
“袁奶奶怎么是奶奶呢!她是你外婆,你只有一个奶奶,就是我!”

而且每次都会把宝宝抱起来,到一张贴画那里,指着人物关系说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宝宝是一家人。”还让我儿子复述。

我因为这个说了婆婆一下,她就说我把她心脏病气出来了。而且还无限制的宠我儿子,每次都不肯回我妈那里去。
我让我婆婆和公公带我儿子,婆婆就拿她心脏病说事,遇上这样的婆婆真是拿她没办法。
不过我会花更多的精力教育儿子,不能让婆婆的行为毁了儿子的性格,喜欢自己爷爷奶奶是好事,但是也要懂得姥姥的养育之恩。
有一种爱叫点赞,喜欢的话,点个赞呗!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了不起的医生# #真相来了#

怡宁心理健康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遇到这种情况,我看到的情况还好。

我想,你有这样的看法,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你周边的人很重男轻女,小孩子一般是男孩,被教育的很封建,所以才会不亲养育自己的外公外婆,反而亲爷爷奶奶。

2.外公外婆每天接触,所以会比较严格,不会答应小孩子的所有要求,而且接触多了会有矛盾。爷爷奶奶接触少,见到面就喜笑颜开,什么都答应小孩子,小孩子哪里懂得道理了,就自然的喜好爷爷奶奶。

3.外公外婆性格上有缺陷,将孩子管束的很严,有些怪异的生活方式或者癖好,让孩子不合群,所以孩子会喜欢爷爷奶奶。

基本上只有这三种情况。人是感情动物,喜欢和不喜欢肯定是有原因的。

你说的血浓于水,从基因上看,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跟孩子的血缘关系是同样的远近。只有封建教育才会告诉孩子是爷爷奶奶家的人。所以这个不成立。

那就还是教育问题。

其实孩子是外公外婆带,就看他们教育了。他们自己把孩子教育的那么封建,有什么好处?

不过我身边有个例子,孩子的爸爸直接教育,孩子很听。那就没办法了。这时候母亲要起到自己的作用。


实梦阁

这里面有传统思想观念的因素,在一般人心目里,父母和爷爷奶奶是一个大家庭的人,而姥姥姥爷,只不过是,经常走动的亲戚关系,不是一家人,所以,有时候,尽管亲自把外孙带大,或者再怎么对外孙好,他也认为,自己和爷爷奶奶的骨血亲

有些比较重感情的小孩,他视亲情亲疏的程度,是跟谁一起生活的多,谁对他照顾和付出多一点,他就在谁面前感到有理,不生分,就会对谁亲密一点,也会感恩和回报谁多一点,但有些孩子却往往不这样认为,他觉得,是谁对他的溺爱程度大一点,对他的无理要求,从不拒绝的人,才是他看见亲的人,比方说,我姐家小孩,尽管他小时候,是我母亲带的比较多一点,可当别人向他,看见奶奶亲,还是姥姥亲,他说,奶奶亲,之所以会这么认为,其原因是,我母亲性格比较要强,在带外孙时,对他各方面的管理,也就比较严格,对他的无理要求,严加拒绝和约束,而人家奶奶的,临时来住几天,孙子要怎样,就怎样

姥姥姥爷带外孙,完全是出于对自己女儿的心疼和爱惜,为了让女儿,更好把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从而减轻女儿,各方面的压力和负担,也是出于和外孙有隔辈之亲,并没有多想从女儿和外孙身上,获得多大收获和回报,如果女儿和外孙,能够多对他们理解和体谅一下,多对他们心存感激,感恩回报,当然好,如果遇到不理解的,不懂感恩的,他们也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斤斤计较,所以,做为晚辈的外孙,在对待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的态度上,还是应该客观,公平合理一点,不要把对老人的亲疏远近的比重,过于倾斜才对





用户93315625552

奶奶带大的女儿一直认为姥爷才是最亲的,我问过我女儿你最爱谁,她说她最爱妈妈和姥爷!女儿小时候看到姥爷的大肚皮就去亲亲或者去拍拍,说姥爷是老笨蛋儿,妈妈是大笨蛋儿,自己是小笨蛋儿!!!现在可爱的女儿长大了,没事就说去姥爷家吧,有好吃的东西都会问问妈妈能给姥爷拿去吗!很欣慰我有个懂事儿的女儿!再说我吧,我其实也是喜欢姥姥的,姥爷去世的早,所以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虽然姥姥只带过我一年,但是我总感觉姥姥特别亲,姥姥也去世10多年了,刚刚去世的那几年,我做梦都梦见姥姥好多回,哭醒了在接着哭,梦中抱着姥姥哭,现在想想记忆犹新!


静静心玲

因为从传统观念来说,爷爷奶奶是家人,外公外婆是亲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