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青春期女孩不願意和父母說話?

曾盜冬蓮

  對題主提的這個問題有必要做一下糾正,並不是所有的青春期女孩都不願意和父母說話,只是所佔的比例較大而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韓老師結合家庭教育實踐工作做以下總結與分析:

  第一,姑娘長大了,但是父母卻仍用對待幾歲小孩子的心態去管教,焉能讓孩子服氣。我經常接待前來諮詢的青春期孩子家長,聽著他們嘮叨女兒的種種不是,我一般都是先耐心傾聽,然後問,你在家裡也這樣和孩子說話嗎?家長說,差不多吧。我又問,你是否想過這樣嘮叨,孩子會不會煩?家長說,怎麼不會煩啊,經常是我說一句給我頂好幾句,然後就是沉默,真讓我受不了。我再問,為什麼孩子聽不進你的話?家長答,嫌我管的多唄。

  你是否從上面的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其實,家長一說話,孩子就煩,甚至用沉默來回應,根源在於家長完全忽略了女兒已經進入青春期這一事實,仍然用管教幾歲孩子的觀念、心態、手段和方法,結果肯定是行不通啊。女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在行為上必然有自己的做法,而這些做法恰是很多父母看不慣的,甚至是不允許的,結果就會引發親子矛盾和衝突。時間長了,孩子一看父母不講理,乾脆就不說話了。

  第二,家長忽略青春期女兒敏感與自我封閉現象的存在。進入青春期後,女孩子的情感愈加豐富,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方式較常見,而很多家長卻忽視女兒情感上的變化,對孩子內心情感需求不能合理的滿足,或給予理解與關懷,慢慢就導致女兒不願意和父母說話,因為她們發現自己說了父母也不理解,就如對牛彈琴一樣,何必自找煩惱。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進入自我封閉狀態,越是這樣,很多家長越是讀不懂猜不透孩子心裡想什麼。

  試想,在一個家庭裡,由於不能彼此保持順暢的溝通,家庭氛圍會是怎麼樣的?可能會讓人感覺特別壓抑吧?在這樣壓抑的家庭環境裡,每個人都變的易敏感,甚至會懷疑他人。如有一個青春期女兒對我講,每次看到媽媽陰沉的臉,我就特別不舒服,我不知道哪做錯了讓她這麼不高興。我再問媽媽,你當時對女兒有過不滿嗎?媽媽說,沒有啊,我以前也曾經常笑臉相迎面對女兒,可是她不理我,我慢慢就臉上無更變。瞧,這就是情感交流中的誤讀現象,彼此在誤解著對方。

  第三,家長對進入青春期的女兒管教不當干預過多,導致矛盾對立與衝突。最容易引發青春期女孩子對父母不滿的現象無非有幾種,一是父母擔心女兒早戀,於是用偷窺手段來了解女兒的生活隱私,結果輕易就被女兒的敏感防範意識給發現,引發孩子極大的不滿;二是父母嫌女兒懶惰經常指責,導致孩子對父母有怨氣,青春期女孩子受生理發育的影響,時常會有身心疲憊之感,自然會在衛生習慣、做家務、完成學習任務等方面有消極和懶惰現象,父母看到後只要不滿或責備,就容易讓孩子逆反心理發作;三是孩子有追星和關注與學業無關的興趣愛好佔用較多精力,引發父母不滿,結果父母越阻止女兒越偏要做,矛盾和衝突就這樣每天不斷。

  父母應該怎樣與青春期女兒保持良好的相處關係呢?

  首先,建議家長要多學習青春期成長教育的知識。很多家長總是拿自己當年的成長經歷作為經驗,或者總是拿教育幾歲孩子的方式來管教女兒,那是根本行不通的。時代在快速發展變化,青春期成長的很多現象與新生事物是緊密相連的,如果家長不加強學習,你就跟不上孩子成長的步伐。當女兒發現父母無知且無理時,很容易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假想敵,處處作對。因此,理性的家長會從多種渠道學習教育青春期女兒的知識,讓自己熟悉青春期生理與心理特點,能合理滿足女兒的需求,力爭做女兒的好朋友或好姐妹,放下高高在上的父母架子,臉上多一點尊重與笑容面對女兒。

  其次,建議家長要成為青春期女兒最耐心的傾聽者。以往的溝通方式是什麼?是家長整天嘮叨不休,孩子不厭其煩。現在完全可以反過來嘛,你適當提出問題,然後在女兒說的過程中保持傾聽的姿態,時不時點頭微笑,或者用讚賞的手勢鼓勵孩子繼續說,以表達你有極大的興趣去聽。當孩子發現爸爸媽媽竟然如此有興趣聽自己說話時,會放下心理戒備,敞開心扉一吐為快。有那麼幾次開心的傾訴後,青春期女孩內心的壓抑便會極大地緩解。父母再適當針對女兒的困惑談談自己的看法或做法,鼓勵女兒嘗試去體驗一下,或者做做看,你會發現女兒情緒變了,臉上有笑容了,心情好了。

  再次,建議家長要結合具體的事告知女兒自己的態度和原則。青春期女孩子缺乏與人相處的經驗,做事亦是摸著石頭過河,難免有時會做錯事。理性的父母往往不會批評女兒,而是告知女兒對此事的態度,當女兒發現父母很民主很開明時,對父母的尊重便會顯示出來。如有一個女孩子向媽媽提到班上有一個男孩子給她寫紙條,媽媽就對女兒說,我姑娘長大了,有男孩子喜歡了,媽媽真是好開心啊,但是媽媽要問你幾個問題喲。女兒說,問吧。媽媽問喜歡和愛慕的區別是什麼?愛與責任的關係是什麼?怎樣告訴對方我現在還不適合談戀愛因為會影響我的生活與學業?等。瞧,這位媽媽把問題提出來後,女兒就清楚媽媽的態度了,同時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母女倆就達成了意見的一致,女兒就知道該怎樣去解決問題。

  最後,建議家長要信任青春期女兒,不要無端猜疑和指責。鑑於青春期女孩子心裡特別敏感且脆弱,因此家長千萬別去無端猜疑女兒,你的不信任很容易讓女兒受傷,她不僅委屈,還會用逆反心理在行為上表達對你的不滿。有時你本是好心,便是一個猜疑就會破壞彼此的信任關係。因此,父母與青春期女兒在關係相處中應該明確原則,那就是有話要說出來,說者真誠,聽者尊重。只要把話拿到明面上來說,這就是最好的信任,也避免了因為猜疑或誤解而產生的矛盾。只要父母首先能做到,你會發現青春期女兒自然也會變得樂觀與豁達。反之,如果你不先做好榜樣,而是寄希望孩子能證明給你看,那就錯了。所以,面對青春期女兒時,家長一定少一些批評,多一年合理的引導。

  由於內容很多,韓老師只概略式總結以上這些內容,如果你有煩惱,不妨在評論中寫出來,我會在那裡給你一些建議。如果有不妥之處,請多批評指正。


韓國成老師

青春期的女孩,多數與同齡人、夥伴之間相處火熱,與父母之間卻變得只有隻言片語了。



缺少與父母的交流,是青春期的女孩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箇中原因無非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處於青春期的女孩正處於生理發育漸漸成熟的階段,她們正對生理上的變化作出心理上的調整和適應,有了自己的

隱秘,開始對外界有所封閉和防禦。在個人隱私上,常常更容易和與自己經歷相同的同齡人進行交流和解惑,對夥伴的信任在這個時期勝過父母。與此同時,自己所經歷的一些生理上的變化,常常使得與父母的交流有一種心理妨礙,自己的一些想法,害怕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便索性不與父母交流了。



其二,青春期的女孩在心理上出現了一些比較大的變化,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開始想證明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獨立存在,漸漸地想擺脫父母。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更願意自己獨立解決,而不願與父母交流意見。


墨染衷情

女孩兒的心事你別猜,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這話誰說的?貌似已經成了經典語錄,一方面反應了青春期少女的神秘百變,另一方面也驗證了不願意回話兒的根本所在。

處於青春萌動期的少女,內心裡駐了一個強大而虛無的自我,還幻化了好多濃情蜜意的白馬翩翩有鳳來儀畫面,細密的心思深藏其內,加上極易懷春動情的躁動,除了她的意中人和少數閨蜜可以破解,其他人乾脆就是丈二和尚,任誰也是,包括自以為懂得女兒的父母。

要說女孩出現這般狀態,也是因了性格的原因,女孩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心思細密得間不容髮,一個稍稍的舉動就可以引發山呼海嘯一般的狂風驟雨,甚至哭得梨花帶雨、嬌喘可愛。

但我們這些家長們所做的,卻不是及時的化解女孩的心中塊壘,而是聲嘶力竭的要孩子多讀書少分心,傳統習慣中,家長是一家之長,什麼都是我說了算,卻全然不顧孩子大了,也會增添很多心事,一門心事就是將學習和未來前途放在了萬事之首,一切的出發點、落腳點也都以此為軸。尤其是獨生女家庭,更是怕孩子沾染了風情萬種的所謂“惡習”,堅決杜絕涉足感情一塊,因為他們的思維裡,感覺吃虧的總是女孩兒,卻不會去分析和解讀孩子心中已然形成的是非觀念和愛慕情結。

這就人為的樹立了對立面,造成了女孩兒和父母之間的隔閡,也為關係的僵化、惡化埋下了隱患和伏筆。

總是在想,為什麼我們的家長不能和風細雨的和孩子處朋友當知己呢,為什麼孩子寧願有話憋在肚子裡或者說給外人聽,也不願直面父母的絮叨和責罵呢,就是因為孩子也是人,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兒,不僅心事細密,還分外敏感,自尊心特別強,無辜被父母的數落責罵會讓孩子在外人面前無地自容的,雖然當時並不見得有人在場,或者在場的人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但女孩兒卻並不這麼想,莫名的虛榮心和強大的自尊心牢牢把控了孩子無比虛無羸弱的內心,她會感覺無數的目光都涵蓋了憐憫和質疑,感覺自己就是被扒光了衣服慘兮兮的裸露於萬人面前,那種自悔、自責、自怨自艾是任何人都不能幫助平復的,也會給自己帶來心理障礙和嚴重內傷。

最後的出的結論就是,女孩的心事能不猜就不猜,但並不妨礙父母和孩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交心朋友,無話不談,無所不包,讓孩子的心事攤開在陽光下,還孩子一個澄明世界,還父母一個開放空間,還天下女子一個裝填情感、貯藏秘密的所在。


龍吟148119260

萌動的青春之所以美好,就在於它既不意識自己的產生,也不考慮自己的終結。它是那麼快樂而明朗,竟察覺不到它會釀成災禍。借用歌德說的,由此可知,不願意和父母說話,只不過是暫時被青春這個小魔鬼附身的小小反應吧。


現在說什麼美而不自知,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才是最不自知。包括我們自己,也是知曉有青春期的說話,回頭去看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當時的自己處於青春期啊,怪不得。於是,所有不可理解的事都有了答案:我當時青春期嘛。


女孩子早熟,情感更“豐富多彩”一些,打個比方,夏天的天氣,眼下晴空萬里,可能轉瞬就烏雲壓頂,如世界末日,但說不定等了半天結果雲消雨散。或者電閃雷鳴,暴雨傾盆而至,又轉瞬彩虹綻放。嗯,最可能還是轉臉日出轉臉雨。你的世界下著雨,我的腳下乾巴巴,而我們在手拉手。


所以,如果剛好有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原諒她的不搭理吧,小棉襖暫時被施加了黑魔法,無法正常啟動。


其實青春期也有跡可循,首先就是生理特徵的變化。家長要在進入青春期的年紀多加關注女兒,拿出寶寶剛出生時的精氣神,和領導溝通時的腦細胞,和閨蜜聊天時的輕鬆與坦誠。因為寶寶已長大,不再僅僅需要寶媽包辦的吃喝拉撒,更需要內心自我無法掌控的暗黑小宇宙的引導、舒緩與釋放。


可是,歷經滄桑的父母忘了。忘了當年的自己是如何苦苦掙扎,生活已經給當初敏感的心覆蓋了一層斑駁老繭。即使偶爾回想當年,心中柔軟了一下。被工作、賬單等等催醒落入現實後,也大多數會以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安慰自己,覺得不用太理會“不可理喻”的女兒。


一般第一性徵、第二性徵的出現表明孩子進入青春期。


細心的女孩子會發現最近說話聲音怪怪的,我明明不想這樣大聲的。胸前鼓起了小包,偶爾會隱隱作疼。我是不是生病了?身體有些部位居然長起了毛,好難看!我居然控制不住地想偷看以前看不上眼的的男生,想和他們聊天,玩耍……我是怎麼了?朋友也這樣嗎?還是就我自己?要不要問問媽媽?可是這怎麼問出口?


這些問題的呈現很多時候家長是感覺不到的,細心的家長可能會覺得女兒最近有點怪怪的。說話有時候顛三倒四,不知道到底想說什麼。很多媽媽意識到女兒進入青春期是月經初潮的出現,因為弄髒的衣物實在瞞不下去。但是,面對如釋重負的女兒,媽媽除了簡單指點生理期如何應對之外,可能更多的是覺得女兒長大了。


有些家長可能會不自覺地以為長大的女兒更懂事。所以仔細觀察會發現,初潮之後,聽到你已經長大了的次數直線上升。難道來了月經就被打通了任督二脈?瞬間懂得人情世故,擔負起自己作為女兒的責任?媽媽忽視了女兒此時是多麼恐慌。媽媽說的聽不懂怎麼辦?自己按著做了還是弄髒了怎麼回事?為什麼會有這麻煩的狗屁月經?還不如不長大!


生理方面的變化,激素的改變,接踵而來的就是情緒的多變,自我意識的增強,思維的獨立,性意識的萌發。


情緒尤其不穩定,而且具有兩極性。可以參考夏天的天氣預報和實際情形。如果和女兒探討問題,會發現她比以前活躍。插話的行為也會增多。表現為如果是是我就怎麼怎麼樣。如果遇到不文明行為或者道德問題的討論,可能還會義憤填膺地控訴怎麼可以這樣。這個時候,不要一味指責女兒的不禮貌,也不要輕易笑話她的假如,她的道德制高點。這個時期的她很迷茫,因為書上學的,老師教的,父母說的,為什麼和真實的情況有太多出入?這個時期的她急需要合適的引導。不要用我們世故而老練的所謂經驗,所謂看透人生百態來刺激女兒的迷茫。當然也不能一味地保護,覺得她該做的僅僅是好好學習。她需要的是客觀的分析與三觀端正的辯論,然後從迷茫裡破雲見日。


青春期另一個談之色變的話題就是異性之間的交往,大人眼中的早戀,以及近幾年越來越高發的過度年輕的性體驗。難道僅僅是孩子太叛逆的原因嗎?


初始時期,也許女兒曾經在胡言亂語裡試探過你對男女交往的態度,表現出那麼一丟丟對異性的好奇。聞絃音而知雅意的你是不是瞬間警覺性炸裂?進入偵探模式?啟動滅絕師太思維?開始逼問女兒喜歡誰?開始神神秘秘的監視?開始自以為是的嚴防死守?可是,此時的她可能都不知道什麼是喜歡,更不明白你說的男女之間的喜歡,只是單純的想和異性交往而已,像同性那樣。因為此時的她會不由自主地發現異性身上的亮點,他們比女孩更有活力和激情,他們打球奔跑的姿勢很帥,他們恣意張揚的笑臉很陽光,他們搶答的速度很快,而且回答問題的思路很簡潔易懂……


所以,敬愛的家長,請不要用你的有“色”眼睛看問題,從而把她們過早地引誘入你真正擔心地地帶。


其實,也不能全部讓家長背黑鍋。因為對青春期孩子影響最大的已經不是家長,而是那些同齡的同學與所謂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人際交往重心已經漸漸脫離家庭的依賴進入同齡人無知無畏暢所欲言思緒盡情飛揚的圈子。同齡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在異性交往方面的表現尤其明顯。


去觀察初中孩子的言論圈,會發現可以從兩個人彼此對看了一眼誇張到兩個人私定終身。而且不是開玩笑的語氣,他們斬釘截鐵。他們嚐嚐可以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像小偷分贓一樣,一邊觀察周圍,一邊討論的熱火朝天,時而發出實在憋不住的笑聲,時而神經兮兮地集體環視周圍。如果此時路過了老師或者異性,瞬間消音,比課堂上的敲黑板,老師的怒吼管用多了。所以有一種現象是,大家都說我們在一起了,那就在一起吧。我好像真的喜歡你。


這種喜歡,嗯,十對裡面有八對會今日確定明天分手,換對象像吃飯。不是花心,而是像過家家。如果和他們關係好,他們還可能像你炫耀談了幾個朋友,誰的多。當然不排除確實會有一些情比金堅,因為早熟而進入真正的戀愛時期。


所以,她們的憂愁善感你不懂就算了,還總是用你的人生經驗來高高在上地告誡,說什麼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我都是為了你好……


那麼,我去找一起吃飯的,一起走路的。


和你沒話說!和你沒法說!


桃夭

陶姓先生對家庭關係問題有很深的研究、也曾經接觸過有一些同樣問題的來訪者,對這個問題有一定的認識。從三個角度淺要的探析這個問題

並不是青春期沒有交流,而是一直沒有“真正的交流”。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我和孩子一直有交流呀,我們原來經常一起玩呀。”

但是這些事情並不能說是交流,只能說“我養育了她”。而真正的交流,不是教育孩子、也不是陪孩子玩,而是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

這種情況呀,青春期的叛逆,更多是因為孩子大了,

不在需要父母的養育,而父母又不能傾聽孩子的想法。




這個年齡段,正好是孩子從尋求獨立、尋求自主到自我統合的時期。

簡單來說: 她的思維正從分裂走向整合,同時對自主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所謂分裂就是:沒有辦法辯證地看待事物,只能二者擇其一,不是好的就是壞的。

但是由於孩子沒有整合各個分裂思維的經驗,又要尋求更高的自主感。

在剛開始的時候,往往用力過猛!

導致和父母失去聯繫,容易會形成對父母的錯誤觀念“父母不尊重我”、“父母將要傷害我的自由”。(即沒有辯證地看待父母)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來引導孩子。

引導孩子的前提: 正是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




生理變化

一個是孩子身體、心靈的成熟、不再需要父母的養育,可以一個獨立生活。

這是孩子疏遠父母的生理基礎。

另一個是,確實身體發育以後,有一些難以啟齒的現象,拉遠雙方距離。


希望大家可以認真傾聽孩子的真實感受,而不是單方面的教育、甚至訓斥。很多情況下,孩子又皮又鬧,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想讓父母好好“看看他”。

其實只要父母可以耐心傾聽孩子的訴求,產生真正的溝通,一切就都不是問題。

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真正和睦。


中國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諮詢師、擅長心理動力學諮詢、婚戀情感問題、青少年發展問題等


其二心理陶實覺

首先,青春期的女孩並不比男孩好調教,女孩的心思本身就難捉摸,也許她們會更加叛逆或者更加自閉。




女孩處於青春期階段時,她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會增強,想法也會增多,並且不愛表達,把心思都藏在心裡,愛胡思亂想,喜歡封閉自己的內心。回到家後,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做自己的事情,不愛與他人溝通,交流。這些現象都是比較正常的。



她們會無緣無故的為小事發脾氣,哪怕是和他人說兩三句也會最後演變成爭吵。所以她們會主動避免與他人的交談,想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且她們不喜歡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會對周圍的環境,事物以及人產生厭煩的感覺,尤其是離自己最親近的父母和朋友等等。也許她們會認為父母過於嘮叨,會管著自己,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歡被父母囉嗦,也不喜歡被管制,束縛。她們希望自己可以想什麼就做什麼,感覺自己像個大人了,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私密空間。所以,父母會發現可能與孩子之間產生了隔閡,有距離感,孩子不願意和自己說話了。




如果家長髮現了這種情況,父母要對孩子付出更多的關心和耐心,嘗試著給她們獨立自主的時間。青春期的孩子也是需要成長的。趁此機會鍛鍊鍛鍊她們的能力。讓孩子不僅能夠順利地度過青春期,也學會很多生存技能。除此之外,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當她們情緒低落時,上前詢問情況。如果孩子不願意說,不要刨根問底的逼迫她們。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主動與她們交流,也不要句句不離學習成績等孩子比較在意敏感的話題,從她們感興趣的話題切入,哪怕簡單地問幾句晚飯想吃什麼之類的比較普通家常的問題也可以。不要讓孩子認為父母不關心,不愛她們,不聞不問會讓她們缺乏愛。




安達曼海的藍

其實青春期不光是女孩不願意和父母說話,很多男孩跟父母的交流更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家有青春期孩子,家長最苦惱的就是溝通不暢,溝通不暢裡最難的就“異性親子交流障礙”。

“異性親子交流”指母親與兒子、父親與女兒之間的交流。青春期階段由於第二性徵的發育,孩子大都會對異性有比較害羞的心理,對於自己的父母也不會例外。如果父母在孩子幼年期沒有和孩子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異性親子交流就會從青春期開始進入“障礙期”,很糟糕的是,這個“障礙期”不會短時間結束,有的會延續的孩子成年後為人父母,有的會一生都得不到緩解。

那麼,如何緩解“異性親子交流障礙”呢?大原則是:生理問題找同性家長,心理問題找異性家長。大前提是:父母都放下矜持和羞澀,不要以“居高臨下”的“管教”替代平等交流。你要記得——

孩子在你這裡找不到合理的解釋和情緒出口,他就會求助於“外人”,這個“外人”可以是你不瞭解的網紅主播、也可以是心懷不軌專向未成年人下手的犯罪分子,還可以是他自以為很信任轉眼就會把他的隱私當笑話一樣宣揚的同齡人……

有一個好消息是:很多在幼年期並沒有認真參與孩子成長的父親,在孩子青春期修復了跟孩子的感情。原因有兩個:一是這個階段的孩子理性思維已經比較完善,與父親的溝通更傾向於思辨而非幼年時的感知;二是這個階段跟孩子的交流更需要家長的敏銳而非耐心(如果你能做到敏銳+耐心當然最棒!),跟耐心比起來,敏銳是父親更容易具備的特質。所以媽媽們可以在這個階段把跟孩子溝通(尤其是情感、學習、前途問題)的“重任”交給父親來完成。

親媽:留英雙碩士,傳媒經濟學博士在讀,高校媒體專業教師,致力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更好的自己。


親媽學堂

①關於自身:從小言傳身教。我們和父母暢開心扉交流的時間有多少?

②關於引導:批評要正中孩子的錯誤位置,不可拿批評當吃點心一樣隨意。否則孩子會認為你是在亂施威。失去孩子的信任,在心裡他會看不起你。然後就不搭理你了。

③關於學習:教育過程和結果樣重要。比如孩子考試分數不理想,你會不會問考試時檢查了嗎?怎麼不好好想想再答?與其對埋怨,不如告訴他平時該聽講再認真些,筆記記仔細些,課後複習,課前預習做到位些。錯題本里做錯題,一知半解的題和完全不明白的題分類清昕明化。這麼做孩子會認為你很明智,對他你有幫助。


④關於影響:父母教育孩子時,關會要保持一致,否則孩子會無所體從,沒有是非標準。如果經常為了他爭論,甚至吵架,他就不會和你們溝通了。就寫這些吧,還有三條不寫了,手機沒電了。


笛俏有升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通常家長會突然發現,以前貼心的孩子變得不喜歡和父母溝通,甚至不願意跟父母說話,通常給父母的答覆都是“還行,沒事,好啊,還可以”。

青春期是孩子從兒童到成人的過渡期,孩子已經不再依附於爸爸媽媽的管束了。他們的思想,從這個時候開始萌發,有了自己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時候的孩子要向大人們宣告:我是大人了。

其實,造成這種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有責任,做孩子的當然也有。也沒法理所當然的去怪誰。這種狀況也不只是女生,男生也是一樣的。都不喜歡和父母交流。典型的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啊。

孩子角度:

“媽,我今天和朋友出去玩了~”

“什麼朋友?男的女的?成績好不好?少和成績差的同學玩!”


你幹嘛一天都這麼沉默?還耷拉個臉?”

“媽,我今天很不開心,遇到了很多煩心事。”+

“你能有什麼不開心?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每天要翻幾十裡山路去上學,還要做家務照顧弟弟妹妹,我都沒說什麼。你有吃有穿生活條件這麼好,還能有什麼不開心?真是身在福中不福!”

孩子說的話,孩子的意見,都是個屁,都不重要,小孩子你懂個屁,小孩子你沒資格說話。 偷偷闖進孩子的私人空間,翻閱私人信件,家常便飯。

當我需要傾訴時,從未關心過我的心理狀況,向來都是以語言暴力或者身體暴力來回應。

現在卻來埋怨我什麼都不願意說。+為什麼不願意和父母聊心事?+很簡單,我又不是抖M,為什麼要主動給自己找虐?+

敞開心扉的基礎是,我和你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

父母角度:

從父母的角度來說,他們會習慣於用過去的眼光看待我們。當我們離開家庭、與父母分開生活後,父母跟不上我們變化的腳步,他們以為我們還是“從前的自己”,因而在看到我們的變化時,父母可能一時間難以接受。

  與此同時,我們對父母也存在偏見。我們對父母的能力有一種本能的不信任,認為自己接受的一些新觀點無法被父母接受,我們做出的解釋也將無法被他們理解。


看到這,你可能已經明白了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和父母聊心事。在這裡,我們想說的是,想要改善現在的這種相處模式,作為子女的一方需要承擔起主動溝通的責任。

主動付出努力,嘗試與父母重新鏈接,歸根結底是為了你自己。我們在這世上如此渺小,如此孤獨,而父母是你可以嘗試去鏈接、降低彼此孤獨感的人。你已經在時間中,成長地更加豐富、更加立體。也許,是時候向父母重新介紹你自己,也重新認識你的父母了,就像初次相逢的兩個人一樣。

再過十年,等我們組建新的家庭,或者等我經濟獨立了,怕是再也不會回頭,看看他們了吧。

這種事,沒有誰對誰錯,只能說,緣分註定,我們是一個人。


心靈流浪站



孩子不願說,不代帶他們不愛父母。

這時的孩子,他們認為自己有一定的處事能力,生活中的很多事完全可以自己搞定,沒必要去依靠父母,告訴父母。

孩子不願說,他是在捍衛自己的獨立空間,設置個人邊界。

進入青春期,孩子內心就會一個秘密的角落,除了自己,不允許任何人的窺視與闖入。父母不要認為,我是他父母,養育他,有什麼不能說的。

孩子不願說,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沒順應孩子的成長。

父母對青春期的孩子,沒有改變教育方式。仍然像過去一樣,什麼都想管,經常嘮叨學習的重要,干涉孩子做這做那。一上來就一大通道理,以自己的經驗現身說法,孩子聽到就煩,他會樂意跟父母說話嗎?

青春期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時期,記得一位心理學家建議:青春期的孩子什麼都不要給父母說,那會扼殺他們的創造力,限制他們的想象力。雖然這話有些偏激,同時也說明,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孩子很難成為獨立的社會人。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只要給他們設置一個生活底線,理解、支持、尊重他們,就行,不要試圖去知道孩子的想法。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向作者致謝!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你閱讀與分享,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