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鏡——只為每顆受傷的胃

北京東單九號院,是著名的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所在地。百年來,從這裡畢業的莘莘學子,已成為中國醫學界的脊樑。現在,他們又彙集在這裡,為每一位中國老百姓,用平實簡單的語言,做負責任的醫學科普。

胃鏡是胃腸道疾病常見的檢查方法之一,我們或多或少聽過親朋好友胃鏡檢查的經歷,可能自己也做過胃鏡。相對消化系統另外一些常見檢查(比如血化驗和CT)來說,胃鏡並不是一項舒服的體驗,檢查前後的禁食也令人難受。

而且常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同樣是”胃痛”,同樣是噁心嘔吐,有的人需要做胃鏡,有的人也不需要。我們不免有所疑問:

♦ 為什麼要做胃鏡?

♦ 什麼情況下要做胃鏡?可以不做嗎?

♦ 做好胃鏡後能進食嗎?

♦ 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嗎?

今天我們就相關的一些問題進行簡單的介紹。

胃镜——只为每颗受伤的胃

小小胃鏡,學問可大著呢

為什麼要做胃鏡?

每個人做胃鏡的原因都不盡相同,總體上可以粗略地分成3種原因:

♦ 診斷:判斷有沒有“病”,胃鏡下能夠直接“看到”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腸部分的情況,是診斷病變的重要手段,特殊情況下還需要在胃鏡下進行活檢。在早期食管癌和胃癌的篩查和診斷上,胃鏡更是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 評估:通過胃鏡下觀察疾病的形態,周圍條件等來評估疾病總體狀況及輕重程度。

胃镜——只为每颗受伤的胃

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胃鏡?

1

上消化道出血

常見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有消化性潰瘍、門靜脈高壓、食管炎、胃炎、十二指腸炎、動靜脈畸形、腫瘤等。

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現跟出血量有關,大量的出血可以出現嘔血或者便血,少量的出血可以表現為黑便,長期慢性失血可以表現貧血,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

胃镜——只为每颗受伤的胃

嘔血了?需要查個胃鏡

2

吞嚥困難

吞嚥困難主要表現為吞嚥費力、吞嚥時梗阻感、吞嚥過程延長,甚至不能嚥下食物。引起吞嚥困難的原因很多,比如口咽部疾病、食管疾病、食管外壓迫、神經肌肉疾病。

對於持續存在的吞嚥困難,在排除口咽部疾病後,胃鏡檢查可以初步確定該症狀是否是食管疾病引起;結合胃鏡下的活檢,還可以判斷疾病的良惡性

3

反酸、燒心

反酸、燒心通常是由於胃內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的。當反酸燒心合併吞嚥困難、消化道出血、貧血、體重減輕和反覆嘔吐

等警示症狀時,可能也需要胃鏡檢查來明確胃食管反流病的診斷。胃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到反流以及食管黏膜損傷情況,並對病變部位進行活檢,查看是否有癌變。

長期的反流刺激可能引起局部食管黏膜改變,形成Barrett 食管,其發生食管癌的概率比普通人增加40倍,建議每年一次胃鏡檢查以便發現早期癌變,及早處理。

胃镜——只为每颗受伤的胃

經常反酸燒心可能也需要胃鏡檢查

4

噁心、嘔吐

噁心嘔吐是常見的上消化道症狀,引起噁心嘔吐的疾病非常多。對於長期的、反覆的嘔吐,尤其是與進餐有明顯關係的嘔吐,如果嘔吐物中含有沒有消化的食物或者隔天食物,但不含膽汁(含膽汁時多有苦味),多提示幽門梗阻食管性嘔吐,可以行胃鏡檢查進一步確認原因。

5

腹脹

腹腔內各臟器,胃腸、胰腺、肝臟、膽囊等病變都可以引起腹脹。腹脹時通常優先行X線或CT,當懷疑胃、十二指腸疾病時,需要做胃鏡檢查。

6

腹痛

懷疑腹痛是由胃惡性腫瘤胃十二指腸潰瘍所引起時,可以行胃鏡檢查來確診。胃惡性腫瘤的腹痛表現為中上腹隱痛,可有中上腹飽滿感。胃潰瘍的疼痛多發生在進食後半小時左右,十二指腸潰瘍導致的腹痛呈週期性發作,多表現為飢餓痛和夜間痛,進食後可緩解。

胃镜——只为每颗受伤的胃

懷疑胃或十二指腸來源的腹痛也需要胃鏡確診

7

腹部腫塊

8

吞嚥困難

常發生於兒童、老年人、精神異常者以及自殺者。常見異物包含是假牙,魚骨、玻璃、鐵釘、縫針、刀片、硬幣等,需要配合X線檢查,評估異物位置,在食管、胃內時,可行胃鏡下異物取出。若有穿孔,須行急診開腹手術。

如果食入的是腐蝕性物質(比如強酸或強鹼),需要12-24小時內行胃鏡檢查是否有燒傷,明確燒傷程度,並可採取措施預防食管狹窄。

9

篩查

♦ 來自食管癌或者胃癌高發區;

♦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 有食管癌或胃癌家族史;

♦ 患有慢性食管或胃部疾病

♦ 吸菸、重度飲酒、高鹽飲食、醃製品飲食等

胃镜——只为每颗受伤的胃

胃鏡是早期篩查胃癌和食管癌的重要手段

看了上邊林林總總的各項,是不是已經蒙圈了?其實,只需要記住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出現以上症狀的時候,

需要儘快去找靠譜的醫生就診,醫生會根據您的病情決定是否用胃鏡。

做胃鏡後要注意什麼?

♦ 剛做好胃鏡時不要進食、喝水。1-2小時後可以先飲水,如果沒有不適,可以進食清淡流質或半流質,比如稀粥、牛奶等;第二天可以恢復正常飲食。

♦ 如果有做活檢,檢查後2-3天內仍以清淡軟食為主,不要吸菸、飲酒、引用濃茶和濃咖啡。

胃镜——只为每颗受伤的胃

劉鳳林

東單九號院

面向大眾普及的醫學資訊

來自東單三條九號的校友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出品人:九號院健康理事會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歡迎轉發給親朋好友及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