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對心理健康有哪些好處?

小樹懶的心理樹洞

樓主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其實毫無疑問,獨處一定對人的心理將康是有很大幫助的,但是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從學術的角度來看看什麼是獨處。關於什麼是獨處,很多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Goffman認為是否獨處主要在於是否正在進行人際交往,如打招呼就不是獨處,因為打招呼的過程中有信息或情感的交換。Larson 指出,獨處不是身體上的遠離,而是意識上的遠離,如一個人在家與他人打電話並非獨處,因為打電話的過程中,有信息的交換;反之,如果在公園中散步或在家看電視,如果是獨自一個人,也是獨處,因為這些過程中沒有與人互動與回饋。

獨處是一種積極的、具有潛在價值的人類經驗,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獨處對於心理健康的作用,主要來自獨處對個體認知和情緒兩方面的影響。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發現,獨處是一種心理需求,絕大多數心理健康的人每天都會花一定比例的時間來獨處,而它帶來的好處也會超出你的想象。馬不停蹄式的辦事和思考方法不但不能提高效率,還可能讓自己陷入更加疲憊的狀態中。遇到這種情況時,不妨讓自己獨處一會兒,什麼都不做,反而能幫助你擺脫困擾。

心理學家中,弗洛伊德把人分為本我、自我、超我,每一個不同的“我”都象徵著不同人生層次的不同追求,“本我”(完全潛意識)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獨處則更像是超我中和自己對話的一環節。在滿足了基本的物質需求後,人們會本能的追求更高層次的滿足,比如傳教士的傳教,僧人的苦行等等。獨處就是給自己一個獨立的空間和時間,和最深層次的內心對話,探究行為背後的本質。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階段,和自己對話,能更清晰得了解自己追求的是什麼,獨處,是摒棄了外部環境的干擾後,自己所思所想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答者:暖心理的獨泊伊河


暖心理

獨處和與人共處是我們存在於世的兩種狀態,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每個人都不停地在這兩種狀態中更迭。只是我們所處的社會往往過分強調人際共處的重要性,卻忽略獨處的意義,獨處者甚至容易被曲以"孤僻"之名。對此,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霍妮(Karen horney)早就對獨處進行了正名——

渴望有意義的獨處時間絕不是神經症,相反,沒有能力創造獨處時間其本身就是一種神經症的徵兆。

創造獨處時間意味著主動有意地選擇獨處,這一能力於人而言之所以是必要的,是因為個體都需要進行內在的整合,而獨處為內在自我整合創造了條件。

我們總會經歷不同的事,這些新的經驗必須能夠與我們已有的經驗建立聯繫,融為一體。通過整合,我們才能不斷地吸收新經驗,自我才能成為一個不斷生長完善的系統。當我們不再關注別人的時候,我們才能更好地關注自身的感受、感情與思想。

精神分析學家威尼科特(Donald. W. Winnicott)指出,獨處的能力是個體情緒/情感發展成熟最為重要的標誌之一,個體與其內在客體的關係及其對這種內在關係的信心,能夠給個體帶來生存的滿足感,因此,個體才能在外部客體和刺激暫時缺失的情況下依然享受這種獨處的狀態。

威尼科特引入真自我(the true self)和假自我(the false self)的概念對此進行了解讀:"真自我"是個體感覺到自己的思想和身體是真實的、活生生的,它讓人能夠真實感知並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假自我"則是一種防禦,一種行為的"面具",它是為順應他人的期待而存在的。

適度的、健康的"假自我"能夠讓人在公共場合表現出禮貌而恰當的態度。一個健康的人,即便在用"假自我"應對外部世界時,其內在仍然能夠同時感受到自己真實的感受;但如果假自我過度,或者真自我沒有得到很好的建立,無論看起來多麼符合社會的期待,其內心還是會持續地感覺無聊空虛甚至死寂。

那種缺乏獨處能力的人只具有"假自我",因此只是順從、而不是體驗外部世界,世界對於他僅是某種必須適應的對象,而非可以滿足其自身主觀性的場所。

一般人都需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獨處來完成自我修復與情緒上的自我更新。有研究者採用經驗取樣法對此進行了檢驗(Sarson & Csikszentmihalyi, 1980; Larson, Csikszentmihalyi, & Graef, 1982)。

參與研究的被試要在一週的時間裡全天性地隨身配戴尋呼機,在每天隨機的間隔時間裡,研究人員會尋呼被試隨時報告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和他們的情緒狀態。結果發現,在經歷了獨處後,青少年和成人都報告了比其他時間更多的愉悅情緒。

當然,Larson也在研究中指出:中等程度的獨處對青少年的成長和適應最為有利,太少或太多的獨處都可能帶來負面的作用。太長的獨處時間會導致抑鬱或其它軀體症狀,及更低的主觀幸福感,但是缺乏獨處時間也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後果。

此外,研究者還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獨處成為了越來越常有的體驗,這對個體的成長、發展和成熟都有著重要意義。依榮格(Carl G. Jung)所言,中年危機的出現正是因為缺少內心的整合,而花時間獨處則有利於實現整合。

儘管生活中適當的獨處是必要的,但顯然有人更喜歡獨處,有人則更偏愛與人共處。Burger(1997)提出,確實存在"獨處偏好"這一人格維度,它能描述人們在尋求和享受獨處時間上的程度差異。對於偏好獨處者而言,獨處可以帶來舒適感。

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者比一般人更加能夠肯定自身的獨處需要,他們並不一定是要逃避人際關係,但他們確實能享受與人分隔的狀態並從中獲益。還有一些人是受性格影響而更偏好獨處,相對於外向者而言,內向者更傾向於從獨處中獲得內心的平靜;在完成任務或者恢復精力時,內向者通常更需要一整塊的時間,不被外界所擾。

此外,從個體一生的發展角度來看,幼兒時期形成的依戀類型也會影響個體獨處時的體驗。安全型依戀的個體在獨處時更容易有積極體驗,而焦慮型依戀個體可能更加不能忍受獨處情境,迴避型依戀者則更傾向於借獨處以迴避親密關係。

作為個體存在的我們雖然都具有社會屬性,但缺乏獨處的人生是可怕的。自我的成長與內在整合是人一生的命題,而獨處的能力作為個體情感發展成熟的重要標誌,必然需要我們從外在的人群中適時抽離,越來越多地關照自己的內心,進而達成更深層次的整合。


小樹懶的心理樹洞

一個人在什麼情況下會獨處?1.某次意外,導致殘疾或先天性殘疾,喪失了出去工作的能力。2.寶媽級別,需要在家帶自己的孩子。3.失去配偶的男士或女士。以下四種,對獨處心理健康有好處。

1.獨處是一種能力。舉個職業例子,作家。我們都知道好文章就是作家一個人獨處寫出來的。《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歡樂頌》這些好的作品都是作者獨處寫出來的。反之,有的人就不會自己和自己相處,而導致很多心理疾病。抑鬱患者,就是因為某件事給自己造成的心理影響過大而導致的。其實就是不會自己和自己相處導致的。

3.

自我提升。不要因為孤獨而耐不住寂寞,因為這是你人生中最好的增值期。鄰居雷阿姨有段時間沒有工作,一個人早晨晨跑30分鐘,自律的安排時間,合理規劃自己。三個月後發現她整個人瘦了一大圈,臉上也紅潤了許多。整個人的氣場也不同——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石頭見了也要彎腰的親親阿姨。她臉上洋溢的笑容也感染到我們了。

奧普拉曾說:“所有那些獨處的時光,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願我們都能耐住寂寞,在一個人的光陰裡,揚帆起航。


擺渡笑姐

我是林珊,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青少年心靈成長輔導師,註冊OH卡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星級諮詢師,“童心理”講師。


英國醫生安東尼•斯托爾在著作《孤獨: 迴歸自我》中,基於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關於“獨處的能力”文章中的觀點,寫道:“能否自我發現與自我實現,能否覺察到內心最深處的需要、情感與衝動,與一個人獨處的能力息息相關。”

獨處是一種主動的選擇,是一種相當重要的能力。


擁有獨處能力,可以幫助心理健康獲得以下的好處:

1)獨處是一種特別的休息方式。

無論身處何地,暫時從紛繁的世事中抽離出來,靜下心來專注地做想做的事,讓你的內心迴歸平靜。

2)獨處是一個發現自己的契機。

讓自己的心放空,傾聽內心的聲音,看到真實的自己,感受自己,和自己連接。

3)獨處帶來一種愉悅的感受。

和孤獨不同,獨處讓人有所領悟,讓人的想象力自由飛翔,令人感到充實和滿足。

4)獨處是又不是一個人的事。

獨處不只和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相關,也影響到他周圍的人。當從獨處回到“塵世”中,像是重獲新生,和他人的關係也會發生變化。

5)獨處是進行內在整合的機會。

在平靜安寧的心境中,進行自省,看清自己以及和周遭人、事和環境的關係,是一個自我療愈的過程。

因此,在紛擾的生活中,我們只需要一點獨處的時間,就可以幫助自己找回自我以及療愈自我。

獨處是找回自己的良機

當孩子還年幼時,很多媽媽特別珍惜獨處的時光。盼望著孩子睡了,雖然這時很可能身體已很疲憊,但是捨不得讓自己睡著,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做些自己想做的事,看看書,聽聽音樂,追劇,痛痛快快洗個澡,等等。因為難得,所以珍惜。正是這樣的獨處,讓媽媽們從照看孩子的繁瑣生活中暫時脫離出來,看到自己除了當好媽媽以外的需求,找回曾經的自己。

除了睡前時光,在其它時候安排和創造獨處時間也是個技術活。一邊做家事一邊聽音樂聽課程,放鬆也可進修亦可。和家人分工合作,或者請家政人員幫忙來擠出一些時間也是可行的辦法。明確你的需求,大膽爭取獨處的時間來做想做的事情,將目標分解到每週每天,像計劃工作一樣,有固定的和相對靈活安排的時間段。

除了為人妻為人母的角色以外,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坦然地享受這些只屬於你的時間,不要有負疚感,因為獨處的時間會讓你的心情更好,幫助你在各方面成為更好的你。

獨處是讓心靈休息的機會

上有老下有小的上班族,結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在擁擠的地鐵上,開著私家車卻一路擁堵,走在趕著回家的人潮中,雖然不是空間意義上的獨處,當放下工作身份的面具,回家路上的這段時間正是心靈上的獨處時光。

這時的神經不再緊繃著,心開始變得輕鬆,腳步變得輕盈,不知不覺哼起歌來。有的人車已開到家樓下,還想在車裡再呆一會兒,再享受一會兒獨處的時間。回到家裡,又要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家庭角色。也許有人說這是一種逃避,恰是這種逃離現實壓力的獨處給人帶來重新充電的條件。

這段下班後到家前的獨處時光是讓心放鬆和休息的機會。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心情易於恢復平靜,此時產生的想法會比處於緊張狀態時更為積極,和家人的情感交流也會更輕鬆自然。

擁有獨處的能力,你就是自己的主人,在人群中也能享受獨處的時光,獨處時找回純粹的自己,感受自己,看清自己,思考自己,和自己對話,接納自己,因而更有力量更靈活地面對生活的種種境遇。


林珊

一位熱愛生活,親切溫暖的心理諮詢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青少年心靈成長輔導師,註冊OH卡諮詢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星級諮詢師,“童心理”講師

諮詢領域:婚戀情感、情緒困擾、親子關係、社交職場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具體說來獨處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

一、獨處可以遠離塵世的喧鬧,做自已想做的事。

二、獨處可以緩解與家人(父母、妻子、兒女)之間長期相處的審視疲勞感,緩解眼下存在的矛盾與不偷快,使家庭之間的不融合得到冷處理!

三、獨處可以緩解個人身心的疲勞,使自已從紛繁的工作事務與人際交往的繁瑣事務中解脫出來。

四、獨處可以很好的放鬆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事,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五、獨處可以很好地完成艱鉅複雜的工作任務與待研究與解決的科研項目,進行全身心投入,沒有外界干擾,可以專心致志地完成面臨的工作任務。

六、獨處可以冷靜地思考問題,閉門常思自已過,可以冷靜,客觀的處理自已面臨的問題與矛盾。





人生探索號

獨處,主動地去做這件事,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拿我自己來說,我在一段時間內,就喜歡去自己獨處一段時間,我認為的獨處可能他並不是遠離人群,自己封閉起來,也不是不與他人接觸,交流等。更多的是我們自己心靈上的獨處,每到一段時間,我都回去面對自己的心靈,感覺就像是你的世界裡沒有別人,只能夠看到你自己,和你自己的對話,交流,這種感覺很奇妙,也很舒服。

1.自我認知。

獨處,更多的是與自己的心靈相處,你能夠感受自己最近的所思所想,自己最近的煩惱,高興等等關於自己的一切。與自己去交流,認識到現階段的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對自己進行總結以及之後一段時間的規劃,更好的認識自己才能夠更好的自我調節。

2. 自律

對話自己的過程,也是更好的瞭解自己,規劃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能看到自己一步一步的按照自己的規劃去執行,相比於嘈雜的環境,氛圍,你能更好的去做自己安排給自己的事情,效果也是讓自己值得期待的。

3.一個人的孤獨是最難戰勝的

孤獨和獨處有何區別?我認為孤獨是包含在獨處裡面的,就像深夜裡的自己,無人相伴,卻也無法入眠,在這個時候,人們往往想要去依靠,依賴,很多大學的男女朋友有很多人就是因為心理上的孤獨,想要與人相伴,當然,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會遇到的,但是其他的方法畢竟只是暫緩之計,我們要做的是,在這種環境,這種氛圍中,去調解自己,該釋放的釋放,該前行的前行,學會給自己安排一些其他的事情和生活。

當我們能夠客觀地去安排自己獨處中孤獨的時間,我們就會變得無比強大,我們的心理,我們的能力都會有所提升,這不單單是獨處,更是我們成長中所需要去經歷的。

智聯校園 張紹毅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1、有利於自我認知

獨處的情況下,隔絕社會環境、遠離他人干擾和評價,能讓我們做更真實的自己,也讓我們有空間和自己對話,內觀自我的感受、情緒和思考過往等;

減少與外界的來往,我們就可以把更多的把注意力指向內在;沒有環境的影響作用,我們就可以選擇最原始本真的狀態,瞭解到更真實的自己;足夠的獨處時間,也會讓我們更細緻的感受自己的情緒、更久遠的回顧自己的過往;這些,都有助於我們的自我認知。

2、有利於發展能力

生存能力包括:洗衣做飯、修電器、解決問題、應對臨時變故等等;情商逆商提升,能自我勸解、自我鼓勵;

獨處時人不依賴藉助他人力量,而是自給自足,以及自己勝任生活中必備的其他社會角色,在自己滿足自己需求的過程中,相應需要的能力就會得到發展訓練。

3、有利於培養相關品質

傾向於獨處的人,都有一些類似的喜好,比如演奏樂器、長跑類耐力運動、瑜伽、釣魚、看電影、書法等等,這些都是獨自進行的活動;

相對應的,熱愛某一類活動,就像從事某一個行業一樣,會培養出相關的品質;比如愛長跑的人更追求長遠的意義,而不是眼前的物質快樂;演奏樂器的人有更高的專注度、辨別力,眼耳手的肢體協調度也高於常人;運動員往往更敏捷……

總體來說,獨處還有利於提升耐力、毅力、承受力,愛獨處者也愛自由,思想更獨立深刻……

4、長期獨處的壞處

上述好處,都是建立在自主選擇獨處、享受獨處但不封閉的前提下;如果人在獨處時感到混亂不安,如果人因為長期獨處喪失社交來往,隨之會帶來很多壞處;

瀰漫分散的影響有:與人疏離,不願分享、怕被佔有、不習慣親密等阻礙關係進一步發展;當兩人親密時,更容易採取破壞性手段應對遭遇衝突、信任危機等問題,用不友好的方式尋求個人絕對自由而傷害雙方;

行至極端的影響有:活得太自我,在人群總也與他人格格不入,或者總是以自我意願主導一切,造成掌控他人或與他人衝突的局面;容易鑽牛角尖,陷入精神疾病的困擾;很多心理問題的起因或者後續階段,都是當事人處於過分自我封閉的狀態,沒有建立穩定的親密關係;

5、合適的獨處階段和程度

青少年成長的階段,獨處是必要的;在獨處的過程中青少年可以更好的建立自我同一性,青少年也必須經歷一段獨立成長的時期,從依賴到獨立,再到互相依賴,才是真正的成熟;

頻繁忙碌於工作社交的人,也需要一些獨處;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白天很忙很累,但是晚上我們也輕易睡不著,因為夜間失眠熬夜也是我們尋求和自己獨處的一種表現;

至於合適的獨處程度,不以形式和時長為標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感受為判斷標準;獨處太久,會導致幻想,接著感到太平淡的乏味;當你感知覺變得單一麻木的時候,當你開始抗拒走出去的時候,正是你需要停止獨處的時候;

平衡,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名不在

我目前也處於獨處狀態。我認為,“獨處”是一種和自己單獨相處的狀態,沒有過多外界干擾、獨自工作、生活或學習。時間有長有短,獨處時間可能長至一個月甚至好幾年,比如長期獨居生活的人;也可短則幾分鐘,如下班到家後坐在車上聽首音樂抽支菸發發呆的時光。

獨處有主動選擇有意義的獨處和缺少合適的他人陪伴的被動獨處之分。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獨處,只要我們能夠認真對待獨處的時光,獨處都可以給我們帶來以下幾種好處。


一是學會“樂獨”。

很多人習慣了在家裡有父母陪,在學校有同學陪的日子,但是在出來社會或者還是單身的狀態下,會發現一個人生活也是一件非常有挑戰的事情。最大的挑戰是不知道怎麼和自己相處。對於某些外向性格的人來說,沒有人陪著說話和吃飯就簡直是一種“酷刑”,寂寞無聊空虛冷,簡直難受得要死。這說明他們還沒學會享受獨處的時光,沒有習得和自我相處的能力。

善於自我相處的人,分外懂得珍惜這段時光,他們能夠享受獨處,並樂在其中。比如在週末的早晨做一頓營養豐盛的早餐,然後靜靜地捧著一本書,享受心無旁鷲的晨讀時光;比如在夕陽西下時,聽聽歌,發發呆;比如獨自一人背上揹包去遠處旅行,傾聽內心的聲音,感受不一樣的世界。

二是學會“自立”。

很多時候,在獨處時你遇到了問題,不知道找誰幫忙,於是你只能嘗試自己幫自己,慢慢地你學會了買菜做飯、懂得了安裝電器,整理房間,越來越懂得照顧自己,於是你不知不覺“自立”起來了。一個能夠不依賴別人,照顧好自己的人,以後的婚姻生活想必也不會差。


三是學會“自律”。

每個人究其一生會有相當長時間處於個人獨處的狀態,獨處也是一項容易被人忽視的重要能力。如果一個人能夠在獨處時都能管理好自己,合理安排好工作與生活的時間,排解寂寞和壓力,抵抗誘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自律的一個人,生活必將美好和豐盛饋贈與你。


大學生不迷茫

我喜歡獨處,一個人靜靜的想自己的心事,一個人獨自去旅遊,一個人去做事,這就是個舞臺,獨舞是更知道自己的能力,跳出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的舞步,漫步在春天這個人生的舞臺,訴說著自己的心聲,邁步走出自己的旋律,獨美,不受別人影響,不受限制,很多場合都有自己的舞美。這就是生活,獨自走在大馬路上,靜靜思索一切過往和往事,像一部圖畫閃過,生活有時必須獨處,當一個人工作時,就要自己拿主義。獨立人格,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工作。


金鎖146615002

其實單說獨處,對人沒有什麼好壞之分,應該說是獨處時候做什麼事,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好處。這就好比你說吃飯對人有什麼好處,沒法說,因為這就是個基本需要。應該說按時吃飯,吃健康的食物對人的好處。獨處也一樣。獨處時候自己打遊戲,和去網吧和朋友打遊戲,對人的心理影響沒有什麼區別。重點是哪些事是獨處時候可以做的,方便做的,做這些事又對人有什麼好處。

很多事其實需要相對安靜或者獨處的環境,比如讀書,比如反思,都是這樣。如果想在獨處時候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心理彈性,可以選擇看書,冥想,運動等方式,也就是主流的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式。關鍵在於堅持做,長期做。

獨處,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之所以我們總覺得獨處能帶給我們什麼,是因為人本身就是社會化的動物,需要與人交流和相處,所以自己一個人的時光就尤其寶貴甚至顯示出了不同。適當的獨處,進行自己想做的事,無論是讀書鍛鍊還是睡覺休息,只要感到放鬆都可以。但是人本身的社會性,決定了很多事還是需要溝通交流的。美國的一個關於即成功又幸福的人的調查,他們和普通人的最顯著區別就是保持一定的良好的社交,無論是和好朋友去玩,還是和家人去旅遊。真正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事沒有標準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