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修表师改何去何从?

说起修复物件,在荧幕上呈献给众人,并且最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了吧。

路边修表师改何去何从?

这是一部重点记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等等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

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完整修复的过程和技术,也第一次近距离走进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

路边修表师改何去何从?

钟表组的王师父,总是静静修复钟表,组里三个人,除了必要的交流,几乎所有时间都用来陪伴这些流传了千年的古物。随着故宫窗外的几株幼树,红瓦方墙,偶尔掠过的鸟儿,时间仿佛就这样慢了下来。

1088年,宋朝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钟表的发明,催生了大批修表匠,修表在手工行业中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上世纪70年代,手表、缝纫机、自行车被称为百姓生活的“三大件”。修表伴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成一门老手艺。

细致静心是关键

喧闹的街市,总有那么一处地方,安静简洁,仿佛隔绝人世间。在小小一寸方桌上,修表师傅往往埋头修表,不受外界人来人往影响,独立而遗世。

修钟表这份工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很多人年轻时曾为了混口饭吃而进入钟表行业,但后面往往会被外界的热闹所吸引而离开。

成为一名修表师父,十分不易。在当学徒期间,很多人就从跑腿打杂开始,各个环节都要学扎实,才能试着去拆表。一点一滴积累,方能有掌握这一手艺的精髓。

低调内敛沉下心

“钉、补、锡、焊”,修表匠们自己做零活,以前很多手工做的,都是在挑战人体技能的极限。修表要屏气静心,以极大的耐心,用最微小准确的动作来操作,不能有丝毫的闪失。

在没有什么车床、量具、工具的情况下,只凭人眼人手,居然能钻头发粗细的钻孔,能挫制极小的轮齿,能修整微细的游丝。

所以修表师更多的时候,是安静地坐在操作台前,手里拿着手表,小心翼翼地将一个个零件拆下来,该清洗的清洗,该检测的检测,逐一排查问题。

这枯燥又寂寞的钟表维修就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他们在繁琐的工作中,坚守着内心的初衷,排除外界带来的干扰,秉着呼吸静着心,一次一次地修复每一只坏掉的钟表。

如今纵观修表行业,由于极其考验耐心和细心,加上挣不了大钱,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钟表修理这种苦行当,修表行业慢慢走向没落。

单很多师父依然作为修表行业的忠实坚守者,他们经历了手表由盛转衰,继而又复苏的轮回。

万表名匠,由万表公司专业的维修服务团队携手国内专业的名表维修服务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钟表维修诚信联盟。

是一个公正、中立、严谨的第三方平台,只选择跟全国优质的钟表维修商家及维修工匠合作,让更多优质的维修师傅给消费者看到。

路边修表师改何去何从?

他们共同建立一个绿色、公平的维修环境,希望能让整个钟表维修行业都更加蓬勃地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