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探春是王夫人养大的,贾环为什么由赵姨娘养?

科学怪授

(欢迎点击右侧关注本人)

王夫人对探春和贾环姐弟俩的不同态度,造成了两人完全不同的成长结果。这里简单说一下。

一,庶出的儿女都应该由主母抚养!

贾探春和贾环都是赵姨娘生的。不过赵姨娘妾的身份决定她没有抚养权。贾探春和贾环都应该由王夫人抚养和教导!


贾探春也明确表示了自己是由王夫人教育的。从小就不和赵姨娘一起生活,和迎春,惜春一直在贾母那边结伴上学!我认为探春是贾家所有子孙中最有出息的一个,只可惜不但是女儿,还是庶出。

贾环恰恰相反,虽然王熙凤骂赵姨娘:“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可通篇贾环都和赵姨娘生活在一起。王夫人不但没让贾环进大观园居住,一直就让他生活在自己身边。赵姨娘作为贾政的妾,天天伺候在王夫人身边,贾环变相等于赵姨娘抚养长大。赵姨娘什么品行?贾环在赵姨娘手里长成了“上不得台盘”“形容猥琐”的人。


赵姨娘还每每在贾环面前说诉苦,教唆让贾环恨哥哥贾宝玉。贾环其后几次陷害贾宝玉,出手之狠毒,令人发指。这一切都是赵姨娘的“功劳”。贾环成长成这样,王夫人冷眼旁观不可能没有察觉,但王夫人就是不管,真真是细思极恐了!

二,探春和贾环价值不同!

贾探春是女儿,出身就是贾家的小姐。女儿最大的作用是联姻。无论嫡出,庶出,女儿对于家族来说,都是最好的助力,都要好好抚养。我们看贾敏嫁林如海,元春进宫,迎春嫁孙绍祖,贾家就这样通过联姻不断势力盘根错节。四大家族也通过联姻紧密团结在一起。可见女儿的重要性!


王夫人重视探春的教育主因就是如此。作为二房,长子贾珠早亡,女儿元春进宫。贾宝玉于仕途人生又不上心,十分需要一个好的助力!探春越来越受到王夫人宠爱,最后竟然让她管家,明显着力培养她,就想她以后出嫁也有能力扶持一下贾宝玉!毕竟兄妹比父母的陪伴更长久!

贾环则不同。虽然是庶出。可该属于他的一点都不少。贾宝玉有八个丫头,贾环应该也有六七个。王熙凤和王夫人谈论贾宝玉身边丫头时就说:“若不裁她的,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了”。可见贾家嫡庶的少爷的待遇基本相当。

贾环也有继承权的。贾赦中秋宴会就当着众人的面夸贾环:“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贾环也是有继承权的!这才是王夫人最大的担心之处,如何肯着力培养贾环?


贾环赵姨娘时刻对贾宝玉居心叵测,王夫人也知道,贾环烫伤贾宝玉那一节,王夫人就骂赵姨娘:

“养出这样黑心不知道理下流种子来,也不管管!几番几次我都不理论,你们得了意了,越发上来了!”

王夫人这里就全赖在赵姨娘身上。殊不知她已经失了本分。赵姨娘我们上面说凤姐儿骂的话,是没有资格抚养教育贾环的。应该负责的是王夫人。王夫人情急之下说漏了嘴,表明她内心根本就不管贾环,贾环越长的不堪,她才越称心如意!我之前说过,每次看到王夫人对贾环的态度,都不寒而栗。这活生生的把贾环养成坏蛋的温水煮青蛙之计,处处透露了荣国府这样大家族的冷漠和无情!

综上,同样赵姨娘所生的探春和贾环,由于王夫人的原因,所受到关注和教育不同,生生长出了两个极端,有时候很替贾环感叹和可惜。我认为《红楼梦》中最可怜的人,就是贾环!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君笺雅侃红楼

探春和贾环都是赵姨娘所生,应该都养在王夫人身边。但探春养在贾母跟前,这是以孝治国的古代所提倡的,因为将孙子孙女养在身边,可以解除老人寂寞。



可是贾环养在赵姨娘身边,却不合社会规矩。一是妾虽为奴才,毕竟是生母,所生子女虽为主子,但却为人儿女,因而关系难处。二是妾的见识短教养低,不足胜任教育子女的责任。王夫人不走寻常路,应该是因为第二点。



王夫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贾珠早亡,小儿子宝玉只在姐妹圈里混,虽然聪明伶俐,看起来并没有大的前程。如果将贾环养在自己身边,教养的好,就如探春一般气度不凡,见识高远,追求远大,那也是嫡母份内之事,而且要面临嫡弱庶强,宝玉被贾环辗压的困境。如果教养不好却是嫡母的责任,还很有可能被冠上嫉妒,不贤的恶名,成为人生的污点。况且将女儿养好可以作为儿子的助力,将庶子养好,却是儿子的压力。王夫人除非傻了,还做这样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而把贾环养在赵姨娘那里,则一切矛盾便可迎刃而解了。



赵姨娘是家生奴才,无论见识,心胸,教养都跟王夫人相差太多,将贾环交给赵姨娘,在赵姨娘的耳濡目染下,贾环不但目光狭窄,心思狠毒,而且形容猥琐,见识短浅,活脱脱一个被养废了的孩子形象。


碧水蓝天222533528

红楼梦里有很多细节特别值得玩味,越解读越觉得“此中有深意”,绝非泛泛之笔,一定是曹公精心安排好的,比如同是赵姨娘生下的孩子,为什么探春能够由王夫人带大,而贾环却跟着生母赵姨娘呢?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疑问,乍看会觉得没什么,探春是女孩,是贾府四春之一,从小被喜欢女孩的贾母都让她们跟在自己身边生活,所以她没有跟自己的母亲,这很正常,但这又不正常。

按照古代的礼法,妾生了孩子,是没有权力抚养的,一般要交由正室抚养,她的孩子虽然是庶出,但要认正室做嫡母,她这个生母只是姨娘,如果我们对照红楼梦,就很好理解。

王夫人是贾政的正室妻子,赵姨娘是贾政的妾,也就是说,贾政所有姬妾生的孩子,按理都要归到王夫人这个嫡母名下抚养,所以探春、贾环姐弟,应该全由王夫人抚养才是。

但奇怪也就在这里,我们知道,探春由王夫人抚养长大,这个是符合规矩的,但为什么她没有抚养贾环,而是把他留给了赵姨娘自己抚养呢?这里面就牵扯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知道,荣国府分大房二房,贾赦为长,贾政为次,袭官的也是贾赦,按理来说,荣国府未来的继承权应该是贾赦—贾琏这条线,但奇怪的是,贾母更偏爱自己的次子贾政,她跟贾政生活。

这样的话,荣国府家产的继承权就偏向了贾政这边,我们知道,宝玉上面曾有个哥哥贾珠,是荣国府二房长子,宝玉相当于是老二,所以是二爷,贾环就是三爷。

按照继承顺序来分析,如果贾珠不死,那么荣国府未来的继承权就应该是贾政—贾珠—贾兰这条线,但贾珠忽然死了,这条线就断了。

另一方面,贾母、王夫人对在贾珠、元春后面出生的嫡孙宝玉爱如珍宝,于是我们基本也可以断定,荣府未来的继承权,在老大贾珠病逝之后,就会自然落到宝玉身上,这是顺位继承,也就是说,无论是从出身还是继承顺序,都不可能轮到排位在宝玉之下的庶出之子贾环头上。

对王夫人来说,有了亲生子宝玉之后,她自然不会把庶出的贾环放在眼里,而且为了保证宝玉未来能够顺利继承家业,作为母亲的她,面对丈夫的妾生的儿子,会怎么做呢?一定是想尽办法,让他们远离权力核心,把他们排斥在荣府的核心圈之外。

虽然按照继承顺序来说,有宝玉在先,贾环是不大可能继承家业的,但王夫人毕竟是个曾管家的主妇,也是个响快人,为了以防万一,她自然会做多手准备。

在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的古代,作为正室妻子,最怕的是什么?当然是有人威胁自己的地位,什么样的人可以威胁正室的地位呢?自然是生了儿子的妾,所以我们看,王熙凤得知尤二姐怀孕后,想办法除掉了她肚里的孩子,因为她自己没有儿子。

如果正室有了儿子,妾也有了儿子,她依然会担心,因为儿子一多,将来继承家业时难免纷争,无论上至皇家,还是贾府这样的贵族,嫡庶之争,继承权之争,从未止息。

所以,王夫人不抚养贾环的心思就很清楚了,她不想抚养一个将来跟自己的儿子争家产的庶出之子,她不想养虎为患,与其培养敌人,不如让敌人自己去折腾,成人不成人看他自己的造化。

这即是王夫人不抚养的贾环的深层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她要把贾环完全排除在荣府家业继承权之外,不给他任何成人成才的机会。

那么王夫人为什么会抚养探春呢?这个很好理解,探春再有才干,她终究是女孩,是要嫁出去的,不会对宝玉继承家业带来任何威胁,甚至还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目的,把探春送出去。

这一点,结合探春远嫁,也可以做一个推断,探春的远嫁,可能正是王夫人的主张,因为探春相当于是她的女儿,她有权力做这个决定。

当然,曹公原文中,并没有写到这些,这都是红楼背后的故事。生活在大家族,表面和睦背后算计再正常不过,所以赵姨娘为了自己和儿子以后的尊荣,三番五次要害宝玉和凤姐,而赵姨娘的愚蠢也正在这里,王夫人眼见她把自己的儿子教坏了,甚至几次想害宝玉,她都没理论,她就是要袖手旁观地看着这对母子自生自灭。

当然,王夫人不抚养贾环,还不止继承荣府家产这么简单,原文里的另一处情节,又为我们交代了另一段纷争。贾政考宝玉、贾环、贾兰三人才学时,贾赦谁都不夸,偏偏夸了人人不待见的贾环,原文有这样一段描写:

(贾赦)因回头吩咐人去取了自己的许多玩物来赏赐与他。因又拍着贾环的头,笑道:“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这话有意思了,贾赦作为长房大哥,为何当着二房弟弟贾政的面夸庶出的贾环,而不是一向受宠的宝玉和贾兰呢?而且他的夸奖也绝不一般,而是说荣国府以后的世袭可能是贾环。他为什么这么说?

这就涉及到了大房二房之争,我们知道,贾母不大喜欢大儿子贾赦,连带儿媳邢夫人,一直都疏远着他们,在贾府众人眼中,荣国府以后的家业自然非宝玉莫属,难道贾赦会坐以待毙吗?不会!

他不仅之前说过一个笑话试探贾母,说贾母偏心,接着又说让贾环世袭官职,而非宝玉,这种种的不合理,都指向了一件事:赵姨娘暗中极有可能已经和贾赦联手,想挤掉宝玉。

贾赦夫妇在贾母跟前不讨好,且有两房之争,赵姨娘母子在贾母、王夫人跟前不讨好,虽然可能过去邢夫人也不大喜欢贾环,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他们有共同的“敌人”,结成联盟就很再自然不过了。

所以我们看,王夫人为了杜绝以后贾环与宝玉争家业,于是没有抚养他,对他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贾母跟更喜欢的小儿子生活在一起,对大儿子贾赦冷淡疏远,两方被排斥在荣国府核心圈之外的力量,为了各自的利益,结成联盟反击就好理解了。

有时候想想,也许是我脑补了太多,但人心本就如此,红楼梦的精彩之处,全在这些不写之写之中,就像脂砚斋说的“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

最后我们不妨再做一个假设,如果贾政的另一个妾周姨娘也有儿子,那么毫无疑问,王夫人也不会抚养,她同样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个庶出之子,永远也触摸不到一丝一毫家产。


少读红楼

探春并不是王夫人养大的,而是贾母养大的。

送宫花一回,补叙:

原来近日贾母说,孙女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便,只留宝玉、黛玉二人在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

在这之前,三春是跟着贾母居住的;而在这之后不久,有了大观园,三春、二玉、宝钗、李纨都搬到大观园里去住了。


探春并不是由王夫人养大的。事实上,连王夫人自己亲生的儿女,也未必是由她自己养大的

宝玉从小跟着贾母,“他与别人不同,自幼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一处,娇养惯了的”。黛玉进贾府,安排住处,贾母本来让把宝玉的碧纱橱让给黛玉,让宝玉“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也可见宝玉是跟着贾母的。

元春呢,

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

三四岁的孩子,由姐姐教授读书识字,很可能是在一起居住。因为数千字、几本书非一日之功,而三四岁的孩子又不大可能每天定时定点做功课、像打卡一样,多半是在一起居住,随时教授。这样一来,元春小时也是跟贾母生活在一起了。

贾珠在开场之前,已经死去。无法推测他小时候是跟谁长大。但元春、宝玉都跟贾母,一方面可能是贾母疼爱孙辈,另一方面也可能王夫人本身不善于养育小孩子。贾珠早死,是否与王夫人养育不当、从小身体不好有关?然而这只是推测,无法证实了。



贾环为什么跟着生母,比较容易理解。赵姨娘连生两个孩子,已经有了一定地位,又得贾政宠爱。她一定想要把儿子留在身边养育,贾政可能会支持她。但贾环跟着这样的母亲,生活环境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奇怪的是三春为什么跟着贾母。

探春容易理解。生母地位地、性格不好,贾母愿意把她接到身边,自己教养,以免被粗俗的生母耳濡目染带坏了。贾母已经有养育元春的经验,想必贾政夫妇不会反对,赵姨娘人轻言微,反对无效。

迎春更容易理解。邢夫人说过“你是大老爷跟着人养的……如今你娘死了”,迎春也是庶出,生母早死,嫡母又不亲近,当然跟着祖母。

那么惜春呢?她本来不是贾母的亲孙女,甚至血缘已经比较疏远了。宁、荣两位国公是亲兄弟,其子贾代化、贾化善是堂兄弟,贾敬是贾代善和贾母的堂侄,惜春则是贾母的堂侄孙女了。这么远的关系,却偏要跟着贾母生活,只能是因为宁国府的环境,“队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实在不适合未婚少女成长。


贾母也算尽心,族中之人,尽力保护,连堂侄孙女也收在身边,给她一个比较好的成长。对惜春是这样,对亲孙女探春就更是这样了。只是在时代的大变迁、家族的大崩溃来临之际,已经年老的贾母,再也无力庇佑孙子孙女们的未来——她已经尽力了。

红楼似海,相逢是缘。为免失联,请关注“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老却英雄似等闲199

  

红楼梦中探春是王夫人养大的,贾环为什么由赵姨娘养?

  宛如清扬

  探春是贾政和妾室赵姨娘生的,按照封建伦理,赵姨娘虽是她亲娘,却也是下人,探春是主子,她算得上是王夫人的女儿。但咱们说探春是王夫人养大的,似乎不太合适。贾母喜欢女孩子,小的时候就把她们带在身边。其实也不过是说得好听的养大,象她们这样的贵族家的孩子,哪一个不是奶妈带教引嬷嬷和一堆丫头婆子伺候着?贾母王夫人只要偶尔检查检查就好了。当然了,我这么说,是有那么点嫉妒了,也可能抹杀了贾母部分功劳(贾母别生气,妹妹别介意),毕竟探春很优秀,和贾母的教导是分不开的。王夫人作为嫡母,自然也是有功劳的。

  探春是将来的一张好牌,联姻必备,寄在王夫人名下,无可厚非。但和她同样出身的贾环,为什么却是由赵姨娘养呢?

  赵姨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典型的尴尬人,奴才(小妾)的地位主子的野心,智商不高,偏还要做争夺家产的大梦,天天生事,把儿子带得人憎狗厌。

  赵姨娘如此不堪,为什么王夫人还要让她养贾环?  

(网络图)

  咱先得理理这个赵姨娘养贾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养,既可指生育抚育照顾,又可指教育训练培养。赵姨娘是没权利培养贾环的。因为妾生子女一旦生下来,就和亲娘无关了,妾不过是个生孩子的机器,用凤姐的话来说就是“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这道理是不错的,太太老爷都教导的他,老爷没什么空管教贾环,重责大任,还在于太太身上。只是,太太有空管教贾环吗?除了偶尔让他抄经书外,似乎没见过她教过什么人生道理的,就连贾环身边配备的全套班子,也很少见有正面的引导。贾环的很多事情,都是由赵姨娘来作主的,他很多时候,也都是和赵姨娘在一起,这个时候,似乎不仅是照顾,更是培养了。

  贾环被赵姨娘培养成了什么样子?

  贾环举止猥琐,读书不行,做首诗也不咋的,连个灯谜都出得怪里怪气,没人猜得着;他人品也不好,金钏掉井,他对着不明就里的贾政告贾宝玉的黑状,至于宝玉的死活,他可管不着,如果真因此死了,那倒是合了他的意了;他和莺儿等人赌钱,明明输了还要赖账,毫无公子形象;他看宝玉在王夫人怀里撒娇,他不乐意就朝宝玉头上泼,贾环怎么成了慌脚鸡似的,上不得高台盘的样子?再用凤姐的话说就是“赵姨娘时常也该教导教导他。”这意思就明白了,都是赵姨娘教的!

  该是王夫人管教的,却让赵姨娘教。不能不说是王夫人的心思深沉如海。她这么做可以一举两得。

  一是对赵姨娘有恩:对于赵姨娘而言,女儿已经和她不亲了,儿子是她后半辈子的依靠,她得牢牢抓住。别人家的妾可没有王夫人对她这么好!

  二是解除宝玉将来的威胁。贾环养成了什么样子,看看赵姨娘的本事就知道了,凭赵姨娘的行事风格,养得好才叫怪事。何况贾环如果真的是歹竹生好笋,对外人家也说是嫡妻的儿子,嫡妻教得好,万一没养好,就是妾室上不得高台盘了,不能怪她啊,她也是事多忙不过来,让他亲娘教导,这也不算什么过错啊。——一个废物贾环,怎么可能有机会成为宝玉的对手?(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赵姨娘只是一个侍妾,她在贾府根本没有任何分量。虽说是探春和贾环都是她的儿女,但她断然没有抚养的权利。贾母爱姑娘们,因为有了元春做先例,所以探春一直在老祖宗跟前养大。当时的封建等级制度,是相当森严的。对于王夫人,她是嫡母,探春何等聪慧,她当然知道该和什么人亲近,和什么人疏远了。



书中第五十五回,这样写道:“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探春说这话,指明了她内心对于自己的出生颇为敏感,只认了王子腾才是舅舅,虽不想承认,但又不得不接受现实。“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后来平儿来了,赵姨娘立马换了嘴脸,虽说心里也不畅快,但可以看出她的处境是有多低下。

何况,贾环还是一个男孩儿,怎么可能让她轻易抚养。都跟在王夫人这里一起带大的,至于她教唆贾环做的那些事情,就可以看出格局有多小。贾府这样的人家,对于子女的教养那都是很严格很有章法的。所以,当她骂贾环时,王熙凤斥责她以下犯上,她也是完全无还嘴之力。


小王子爱上狐狸

《红楼梦》是通过贾家一干人等的关系来展现封建宗法制度下的人际关系的。探春是贾政的妾赵姨娘所生,但在名义上嫡母却是王夫人。但探春也不是王夫人教养的,她和王夫人处得比较亲近,原因有三:


一是,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是贾母喜欢女孩子,连她的侄孙女辈的宁国府的惜春都叫过来一起长大,一则,她老人家体恤和娇养女孩子,让她们姊妹们互相伴着,有个说话的和玩耍的同伴。二则,对于贾母而言,有这么多孙女围在身边也是畅快活泼的,既能消愁解闷,又增添了活力和姿彩,也算得上是含饴弄之乐。

二是,探春本身出众,可为王夫人增加筹码。探春是人见人爱的玫瑰花,容貌漂亮、文采婓然、能力出众,作为王夫人的名分上的女儿,很拿得出手。同时,因为是女孩子,终究要嫁出去的,并不能与自己亲生的孩子宝玉争夺继承权,反而如果嫁个位高权重的,更为自己增光添彩,还能获得更多看不见的好处。因此,她对探春还是有几分喜欢的。王熙凤生病不能理家,王夫人就点了探春和李纨,以及宝钗三驾马车共同主事。后来,探春远嫁也算在关键时刻为贾家分忧,成为贾家讨好南安郡王乃至为国分忧的重要举动。


三是,探春自己主动向王夫人靠拢示好。探春纵然出挑,但不是正房所出也是她心上永远的痛,因此,她总是时时处处强调,太太是她的母亲,她的舅舅是才升了九省检点的王子腾,绝非上不了台面的赵国基,这在礼法上固然是不错的,但因此也成为探春过于精明、备受诟病的一个明证。同时,王夫人也看到了这一点,探春主动向自己靠拢,就是为自己增加了砝码,就是在与赵姨娘的斗争中,长自己的威风而杀对方的锐气,何乐不为呢?探春也深知自己的处境和弱项(王熙凤就曾经说过也有公子王孙因是庶出的姑娘儿不要的),在灰心流泪之余,还是努力抗争,假设赵姨娘若不是那么没水平、没头脑,也许她的选择就比较困难了。


再说贾环,虽然是庶出,但是也是贾宝玉继承荣国府权力的强有力竞争对手。如果贾环聪明能干,那么更增一份险阻,更成为贾宝玉的劲敌,何况王夫人深知自己下半辈子的依靠——宝玉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仗着自己是嫡出,长得喜人,喜欢在內帷厮混,绝不像贾珠那样让人放心,所以,王夫人巴不得贾环自甘堕落,越下流不成器,自己才越安心。

贾环年幼,王夫人不待见他,赵姨娘自然经常和他在一起,方便照顾他。可是,赵姨娘没有很好地教育孩子,反而把自己浅显的见识和对整个家族、对自己社会地位的不满,全都传递到了贾环身上,贾环从小没有得到母亲真心实意的关心和爱护,有的只是阴险毒辣和卑鄙阴暗的心理。而且,贾环本身容貌就不如宝玉那样丰神俊秀,个性又是这样,读书虽然不是胡闹,但也没有读出什么名堂,眼见得竞争力越来越弱,王夫人其实是喜在心头的,哪里会教导他呢,只是在他闹得不像话的时候,或者危及宝玉的利益的时候才会大声叱骂。

人际关系就是这样复杂微妙,一方面是自身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更是利益关系使然。


冰珊醉红楼

无论贾环还是探春都不可能由赵姨娘扶养,在贾府那样的人家,妾也是奴婢,生的子女都由正房教导。红楼梦中,因贾母喜欢女孩(表面原因),大家族的女孩跟她生活,由她教导。虽然书中有一些贾环和赵姨娘在一起的画面,到并看不出贾环由赵教导,反而贾环和莺儿赌钱输了耍赖被宝玉骂,回家向赵姨娘哭诉,赵姨娘痛骂贾环,被凤姐听到后,凤姐大骂赵姨娘奴才教育主子。探春理家,与赵姨娘因赵姓舅舅的丧葬随礼而争吵时,也曾表明,自己只有一个舅舅,就是王夫人的兄弟王子腾。赵姨娘和她两个孩子的身份差距可见一斑。


相见不如怀念110909

《红楼梦》中探春和贾环都是贾政的妾赵姨娘所生,都是庶出,名义上他们的嫡母都是王夫人。但是探春明显是跟王夫人亲近,而贾环则是跟赵姨娘亲近。但是从古代的宗法制度上来说,妾是没有抚养权的,所生的孩子都属于正妻,抚养权也属于正妻所有。所以,这里并不存在贾环由赵姨娘所抚养,只能说贾环和赵姨娘更亲近一些而已。

但为什么会给人的感觉就是探春是王夫人养大,而贾环是赵姨娘抚养呢?首先是因为探春本身很优秀,但是庶出的身份却成为了她唯一不足的的地方,所以探春一直很抗拒这个唯一的遗憾。而她抗拒的方式就是远离自己亲生母亲赵姨娘,而亲近嫡母王夫人,她一生都想努力拜托这个庶出的出身。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贾母很喜欢女孩子,所以把家族中所有的孙女都收到自己的身边教养。而对于男孩子,贾母除了特别留下宝玉外,似乎并没有让谁跟在自己身边,连原本更应该受宠的重孙贾兰也一样,更何况庶出的贾环。

还有就是王夫人也更亲近探春,探春的优秀更能增添王夫人对外的砝码,因为无论怎样,探春名义上的母亲正是王夫人,假如将来探春能嫁入更高的豪门,也算是帮助贾府更加稳固家族地位。而对于贾环,王夫人其实是多了一份防备和忌惮的。因为就算是庶出的男孩子,也同样是有继承家族职衔的权利的,这就和宝玉有了竞争关系。所以,王夫人当然不会喜欢贾环。再加上贾环本身也并不出众,除了王夫人不喜欢,贾母和贾政也都不喜欢。

而贾环虽然与生母赵姨娘亲近,但是实际上也不是赵姨娘在抚养。因为从身份上来说,贾环是主子少爷,而赵姨娘仍旧是奴才,所以不可能让赵姨娘抚养。之所以会让人有这种错觉,可能是因为贾环年幼,而赵姨娘应该会照顾多一些而已。

所以,无论是探春也好,贾环也好,都不可能是赵姨娘抚养。名义上应该都是王夫人抚养,但是其实古代贵族家庭的少爷和小姐,其实很小就已经有奶娘和保姆,还有一堆丫鬟婆子照顾。所以,赵姨娘也仅仅就是生了他们而已。无论从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不会由她抚养和照顾。


云语红楼

赵姨娘只是奴才身份,虽然生了探春贾环,却并没有养育权。贾环只是交由她手亲自照料而已,正如宝玉原先的日常都由乳母李嬷嬷(后由袭人接手)照料一般。所以,赵姨娘对贾环只有照料义务,并没有管教权。

在红楼梦的时代中,男主人的子女不管正出还是庶出,都是男主人与正妻的子女,基于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原则,主要抚养担当自然也在正妻这边。


荣府家务冗杂又人口众多,加之贾母又将几个孙女儿接来一齐教养,虽说都养在贾母身边,但日常所有事务一应皆由王夫人料理,贾母此举无疑是给王夫人添了负担。王夫人为人行事又不是太干脆利落,怕有不周之处,所以才又叫了凤姐帮忙。

贾环能被赵姨娘养在身边,除了因王夫人的一向宽和,也因事务繁多忙不过来,且贾环又不是她亲生,到底隔了一层。赵姨娘肯定也想亲自照顾自己所生之子,所以王夫人也就顺水推舟,让赵姨娘自己照料贾环了。

赵姨娘于贾环房中的角色定位,应类似于宝玉乳母李嬷嬷的地位,是贾环屋里的大总管。生活中所有琐事都由赵姨娘料理,所以贾环房中的月钱也都由赵姨娘领走。但大总管只有料理义务,事事要以主子为先思虑周全,对于主子有不当之处也可教导劝谏,并无打骂处置的权利。正常的管教义务,是贾政王夫人等上层主子才有的权利。

但赵姨娘是怎么照料的呢?一直不安分的赵姨娘,仗着生了一儿一女,便一直存有僭越之心。她事事都以自己的蝇头见识影响着贾环,不教儿子以主子身份端正大气,反倒动辄啐他骂他,甚至于挑唆儿子,将贾环影响得:人物委琐、举止荒疏。

所以,才有凤姐那一番正言弹妒意:

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儿错了,你只可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

又教训贾环道:

你不听我的话,反叫这些人教的歪心邪意,狐媚子霸道的。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自己安着坏心,还只管怨人家偏心。

面对凤姐此番理论,即便是赵姨娘不惧怕凤姐,也无话可说,因为阿凤说的即是正理。连脂批也赞阿凤句句正言正理,赵姨娘安得不抿翅低头,静听发挥。

也幸好贾环后来逐步长了见识,知道些好歹了,并未一直跟着赵姨娘胡闹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