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職場焦慮,就是內心戲太多了

每一個職場人的身體裡,都住著一個“戲精”,就像分裂出的多重人格。

越焦慮的人,內心戲越豐富,這種“戲精”症狀越密集:

剛入職場他們就期待著,能在公司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游刃有餘,幻想三年內能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她們希望每個月的收入,能滿足自己生活上的各種需求,各種買買買。

可現實中,他們總因為自己的性格軟弱和能力平平,懶得去團隊溝通配合,總是一個人在戰鬥。學習提升計劃,也只是說說而已。

所謂職場焦慮,就是內心戲太多了

一面幻想著上班不用再擠地鐵、能買個大房子,另一面卻在自己職業瓶頸帶來的經濟焦慮下,選擇了逃避和得過且過的應對態度。

總以為每天早晨,夢想真的能叫醒自己,其實不過是內心戲太多。無數次從出租屋中醒來,開始渴望改變自己的現狀,但都未付諸行動。就像下面這兩位朋友:拖延癌到了晚期,找藉口成習慣……

所謂職場焦慮,就是內心戲太多了

01

職場大忌:拖延

沉迷換桌面的小A,又親自P了張“今天你學習了嗎”的壁紙,還截屏發了朋友圈,告誡自己不可拖延懈怠。

不過她很難嚴格要求自己:每天下班還得刷刷微博朋友圈、煲綜藝追劇,化妝美膚、打遊戲、社交聚會一樣也不落...如此,上個月買的那本雅思高分教材被遺忘在牆角,詞彙大全也積了厚厚一層灰。但是小A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說不定拖著拖著拖延症也會拖沒了吧。”

所謂職場焦慮,就是內心戲太多了

02

為自己找藉口

再來說由拖延導致的職場焦慮,小P就常常為自己的職場瓶頸找藉口。“我太忙啦。”工作已經很慘了,回家還不得放鬆一下?也想過學習提升自己,可是實在是沒時間啊。”在這些理由的支撐下,日子還是一天天過。

晉升路上,偶爾有更勤奮的人走在了他的前面,他則表現出很不屑。“這種升職申請,我都懶得寫,我要是動筆了哪兒還輪得上他啊,這種小公司無所謂。”今天的努力學習都是為了明天的好日子,道理小P都懂,但在藉口面前,他似乎就忘記了眼光和格局。別再給自己找藉口了,所有的你也可以不過是你想得美。

所謂職場焦慮,就是內心戲太多了

你是不是愈發不敢看朋友圈了?曾經班上學習最差的那個同學最近買房了;當年那個被嘲笑長得醜的妹子越來越漂亮了。這在於他們參加工作後,一直在學習各種技能、不斷的塑造自己。

人的習慣週期是21天,堅持下來就是成功,一步步實現轉變至關重要。其實邁出學習的第一步並不難,哪怕堅持每天學習一小時,擺脫了拖延症、找藉口,每天的小目標都會實現。

王小波說:“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而自律的主動學習,恰恰是解決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徑。畢竟,高級的自律,才是對平庸生活的最好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