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演员梦和记者梦

先说演员梦。本人出生在冀中雄县龙湾村,是有名的戏曲之乡。因此自幼爱好戏曲,还在上小学时就成了戏迷。记得八、九岁时,经常是几个小伙伴凑到谁家学唱戏,一闹就是半天。虽没有服装,但以秫秸、麻杆作刀枪,偷了家里鸡刚下的鸡蛋换购来颜色打脸儿(化妆),学得有模有样,自得其乐挺过瘾。因逃学频繁小学三年级便蹲班留了一级。后来稍大些时,不要说本村年、节、庙会唱戏场场不落,就是县城和外村来了专业剧团唱戏也在夜里来回二、三十里赶去看戏。

1958年小学毕业,好说歹说做通了家长的工作,跟本村一位戏曲老艺人到保定考省戏曲学校,因未及时了解招生时间变动而错过机会,只得又回家考初中。

1965年底参军入伍来到空军后勤部队,因会拉胡琴和具有一定表演才能,曾数次参加部队宣传队也上台演出不少,但总归不是戏曲专业演员。1970年落实毛主席关于“样板戏要普及、要提高”的指示,空军后勤部组织学演样板戏的宣传队。我被首批抽调到空后组织建立宣传队并担任该队指导员。该队从空后各直属单位调入以及从京、津特招入伍共80余人,分演员、乐队、舞美三个大组。先后向空政文工团、总政文工团及北京、上海的样板戏剧团学习了《红灯记》、《海港》两个样板戏。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为各地空军部队及支左单位正式演出《红灯记》138场,《海港》65场。除演唱和乐队水平比专业剧团逊色外,服装、舞美都是比照样板团标准来的。而我本人除担任宣传队领导工作,还先后饰演了《红灯记》中鸠山和《海港》中高志扬两个角色,不但过足了戏瘾,也圆了我今生的演员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