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防部終於要和谷歌聯手了,“軍民融合”戰略會不會成功?

亞太日報特約評論員 凌霄雲

美國是世界一流軍事強國,長期以來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併為此投入了鉅額資金,不斷尋求與各種高科技企業進行合作,以推進 “軍民融合”的發展模式。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近期,美國國防部成功獲得了硅谷前沿科技大公司谷歌的支持,為其“Project Maven”項目提供人工智能技術服務,實現了“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與國防部的整合”。

美國防部終於要和谷歌聯手了,“軍民融合”戰略會不會成功?

回顧歷史,美國從二戰時期的“戰爭牽引”到冷戰階段的“國防優先”,再到20世紀90年代的“以民帶軍”浪潮,直至今天的“軍民兼顧”戰略,探索推動國防科技軍民融合的軌跡清晰可見,也為造就美國當前的世界霸主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概念上來說,美國國會技術評估局把軍民融合定義為:把國防科技的工業基礎同更強大的民用科技的工業基礎整合起來,最終形成一個統一成熟的國家科技工業基礎的過程。在軍民融合的模式下,美國的國防建設與民用經濟在科技、生產設備等許多方面實現滲透,互相促進,形成一個整體優勢互補的強大有力的一個經濟整體。

近年來,隨著全球創新環境發生重要變化,民用技術與軍事技術關係發生了逆轉,各種先進科技和人才精英都往民營創新企業流動,使得美國更加感到國防創新不能再侷限於軍方的“閉門造車”,而是必須力求充分調動外部資源的力量。為此,美國積極鼓勵把民用企業的產品和技術運用到國防建設上,鼓勵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在科技基礎上的資源共享和結合,以實現國家科技工業的軍民融合。其中,硅谷由於聚集了目前全球最新的科技能力和精英人才,毫無疑問成為美國深化軍民融合,提高國防能力創新的一個重要關注點。

實際上,硅谷長期以來一直就是軍事工業重鎮。早在上世紀60年代,硅谷裡面就出現了許多與國防部合作的航天、軍事公司,所提供的國防技術使得美國在過去70年裡一直佔據著軍事技術優勢,並主導著戰爭遊戲規則的制定。而近年來,硅谷更是展現出了欣欣向榮的發展局面。在這裡,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超過了150家,各種類似“谷歌”、“臉書”等引領行業的公司更是不斷湧現,研發出了大量包括超級計算機系統、人工智能、芯片電路等在內的前沿科學技術。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防部進一步加大了與硅谷企業的合作力度。2015 年3月2日,時任美國國防部部長的阿仕頓· 卡特訪問硅谷,提出進一步加強與硅谷企業合作,並宣佈成立國防創新諮詢委員會,建立五角大樓與硅谷之間技術對接的通道,為國防部提供科技創新方面的諮詢建議。2015年8月,美國國防部在硅谷正式啟動國防創新實驗室(DIUx),其主要任務就是加強並構建與企業的關係,尋找突破性和新興技術,使之成為國防部在硅谷的一個“前哨”。隨後不久,美國防部又先後於2016年7月和10月在波士頓和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成立辦公室,負責加強與硅谷高技術企業的合作,尋求技術創新的突破點和潛在機遇,同時也為中小企業進入參與國防創新提供便利。

特朗普政府上臺後,美國更加註重國防科技創新戰略和規劃,明確將硅谷作為未來國防科技合作發展的重點方向。2017年8月10日,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訪問國防創新實驗室,再次強調美國國防部必須繼續利用商業技術,並加快創新速度,特別是加強在無人機、網絡安全技術、先進通信系統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進一步發揮高科技企業創新的作用,並表示未來美國國防部將不止於硅谷當地企業合作,還與全國各地的高新技術公司建立聯絡,這不僅將為美國國防科技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還將為提高美國國家安全能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總體上來說,美國通過國防部和硅谷之間的密切合作,將民用技術與軍事技術融合起來,並使二者相互借力,不僅極大提升了美國的國防創新能力,為國防建設提供了尖端技術,而且為經濟發展也帶來了新動力,實現了國防和國力雙贏的戰略目標。


凌霄雲,亞太智庫研究員,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國際關係學博士,軍事戰略學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戰略與防務熱點問題。

美國防部終於要和谷歌聯手了,“軍民融合”戰略會不會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