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追求高消費 瘋狂“校園貸”29萬元

住五星酒店,買高檔手機……瘋狂高消費的背後,是大學生張某瘋狂的“校園貸”,不僅如此,因陷入惡性循環,他還拿著同學的身份證去貸款近29萬元,害得同學被平臺頻頻逼債。“‘校園貸’毀了自己,也害了同學。希望大家以我為反面教材,不要去校園貸。”昨日,在豐澤法院過堂受審的張某懊悔地說。

案情 以同學名義瘋狂貸款

大學生追求高消費 瘋狂“校園貸”29萬元

2016年9月份,張某考上了泉州某高校,入學後,他當上班幹部。當年10月份,張某開始向同學四處借錢。“我媽刷爆信用卡需要還款”“我騎電動車撞到老人要賠償”……他的借款理由五花八門。因礙於面子加上張某是班幹部,大部分同學都會把錢借給他。

不過,畢竟還是學生,同學們的錢也有限。“現在校園貸很方便,審核也不是很嚴,要不把你的身份證借給我用?”看到同學拿不出錢,張某就找同學借身份證。去年3月份,張某向舍友小陳借了身份證進行“校園貸”。

“起初,張某按時繳交利息。”小陳說,但去年7月份左右,張某就沒有償還這些利息,借貸公司不斷向他催債。

去年7月中旬,張某所在班級的輔導員提醒學生稱,張某找同學借了很多錢,讓有被借錢的同學及時上報。小陳才知道,“被貸款”的不止他一人。據悉,張某拿著小陳的身份證,在8個校園貸平臺,借款本息7.5萬餘元。據統計,共有19名同學被張某欠款29萬餘元。

輔導員立即與張某的家人取得聯繫,家人替他償還了部分欠款。不過在開學前,仍有11.27萬元未償還。據介紹,為了防止張某再犯錯,家人也把他關在家中,沒過多久他就藉機逃出來。隨後,警方將他列為網上追逃人員。

自述 後悔染上高消費惡習

去年10月9日,民警在四川成都找到張某時,他正躲在當地一家網吧。

豐澤區人民檢察院指控,張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共計112700元,數額巨大,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昨日上午,豐澤法院公審此案。“對指控的犯罪事實和罪名,我都沒意見。”張某說。

張某說,是高消費害死了他。他說,入學後,家裡每個月給他1500元生活費,但他迷上高檔的電子產品,家裡給的錢遠遠不夠,於是,他開始進行校園貸。為了維持高消費並還利息,他編造各種理由,找同學借錢,最終發展到借用同學的身份證進行校園貸。

“希望大家能以我為反面教材,千萬別染上高消費的惡習,也不要去校園貸。”張某說。

檢方 將督促整頓校園貸

“我兒子以前很乖,真搞不清楚,怎麼就成那個樣子了……”庭審時,張母坐著旁聽,不停嘆氣。她說,事發後,找親朋好友借了很多錢,以償還兒子欠下的鉅額債務。

“這是一起典型的校園貸引起的刑事案件。”經辦檢察官說,剛開始,張某也是校園貸的受害者,但他走上了借同學的身份證繼續校園貸的歧路,變成了施害者,他也將受到法律的懲罰。

檢察官提醒,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千萬別拿父母的血汗錢過度揮霍,別像張某那般,住五星級高檔酒店,買高檔的電子產品,否則很容易出事。

檢察官表示,該院將依法向相關高校發出檢察建議,督促整頓校園貸。

據悉,豐澤法院將擇日宣判此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