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只有8大将,宋江108将,为何宋江却损失过半?

何心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苍白斗啊!

说走咱就走啊!你有我有全都有啊!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

失去了打鱼权的梁山八百里水泊的渔民们,准备造反了,官逼民反嘛!反正跟辽国契丹和西夏及金国那么近,不行就反出宋国去,于是开始谋划起义的事情,造反不需要理由,但是需要粮草军饷,于是浑城县东溪村的村支书晁盖与江湖道士公孙胜及村匪路霸合谋劫了蔡京女婿给岳父大人的生日礼物生辰纲(金玉珠宝,珍馐宝石),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专项行动指挥部侦破生辰纲大案,于是无处可逃的村匪路霸亡命山林抗衡朝廷围剿。

二法分为阴阳,三宗(过去,现在,未来),各位兄弟姐妹大家生而平等,为什么天下会有这么多不公平呢?跪着给蛮夷磕头的君父,穷凶极恶的贪官污吏,我们辛苦了一生,自己的子女却成为皇帝后宫的太监宫女,我们难道命该如此吗?什么是命?我们的过去和现在及将来,难道不该由我们自己做主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方腊激情四射的演讲征服了莫尼较信众们,接着为了让大家保持团结,需要给大家找一口吃的。

浙江是七山一水二亩田,没有农业基础的地方全靠商贸流通活命,可是宋微宗偏偏是个文艺青年,对外都是以和平为前提,于是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基本处于阻塞状态,大唐设立的天山南北的统治丧失殆尽,宋朝靠着海上贸易维持着天朝上国的梦想,方腊带领民众私刻了县衙的印章骗得县衙开仓放粮,灾民们获得一线生机,灾民们迅速成为摩尼教忠实信众,他们拿起了农具成为了起义军,南方地区经历两百多年的和平官军毫无斗志,何况精锐兵马都在开封充实禁卫军,赵氏中央集权产生后果就是地方毫无军权,面对着方腊起义军进攻,官军一路溃散,丢城失地。



梁山的渔民们在前浑城县人民政府秘书长宋江带领下接受了朝廷招安,北上平叛各地起义,又奉旨抵御辽国契丹的入侵,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已然倒下,接着梁山108条好汉生或者死已经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入云龙公孙胜和神医安道全相继离开,水浒英雄联盟势力大减,没有了军医和国师,面对方腊的八大金刚和忠实莫尼教信众进攻,只能是决一雌雄死战到底了。

方腊的军队占据着江南富裕之地,拥有坚实革命根据地,在宋徽宗派遣童贯15万大军征伐方腊之前,方腊政权夺取了杭州吸引南方众多人才豪杰之士,可以说占据了宋朝半壁江山,如果方腊政权与辽国契丹联合,那么灭亡北宋应该不是问题。梁山好汉,108将,36天罡,72地煞,都是混世江湖人士,拥有一技之长,但是大多不具备系统军事素养,所以面临训练有素和信仰坚定的莫尼教信众军队,无论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差距太大,因此死伤惨重。

梁山好汉阵亡统计:



秦明在宋江征讨方腊时,被方腊的侄子方杰一戟刺到马下,死于非命

武松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和寺照看林冲,后出家成僧,到八十岁死去

董平攻打方腊时被炮火伤了左臂,为救张清,被方腊部将张韬一刀剁成两段

张清征讨方腊时攻打独松关,被厉天闰一枪刺中腹部而死

杨志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徐宁征讨方腊时,兵马走到杭州城东新桥时,徐宁去救郝思文被毒箭射死

索超征讨方腊时,攻打杭州城,被南军元帅石宝一锤打落马下死于非命

刘唐征讨方腊时在攻打杭州的战斗中阵亡 史进受招安后随大军南攻方腊,于睦州昱岭关死于小养由基庞万春之箭下

穆弘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死

雷横征讨方腊时战亡

阮小二征讨方腊时遭南军火排袭击被挂钩搭住,他不愿受辱,自刎而亡

张横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阮小五征讨方腊时战死

张顺攻打方腊时被滚石和擂木砸死在湖底 杨雄在征讨方腊的途中病死

石秀征讨方腊时战死

解珍攻打方腊南军时被南军挠钩搭住发髻,解珍割断发髻坠崖身亡

解宝征讨方腊时,哥哥解珍坠崖身亡,解宝见状,急退下山去,不料山上滚石乱箭齐下,解宝被活活砸死在乱山丛中

宣赞征讨方腊时阵亡

郝思文征讨方腊攻打杭州城时,忽被绳索套住,拖进城斩首 韩滔征讨方腊攻打常州城时,不幸被南军冷箭射死

彭玘 单廷珪 魏定国征讨方腊时阵亡

欧鹏 邓飞 燕顺在征讨方腊时战死

吕方 郭盛征讨方腊时,被南军滚石砸死

王英 扈三娘 鲍旭征讨方腊时阵亡 马麟征讨方腊时阵亡

孟康 侯健 陈达 杨春 郑天寿 陶宗旺征讨方腊时阵亡 龚旺 丁得孙 穆春 曹正 宋万 杜迁 薛永 施恩 周通 李忠在征讨方腊时阵亡 汤隆征讨方腊时阵亡 邹渊征讨方腊时阵亡 朱富征讨方腊时病死途中,弟弟朱贵阵亡

蔡福征讨方腊时阵亡 李立 李云 焦挺 石勇征讨方腊时阵亡

张青 孙二娘征讨方腊时阵亡 王定六征讨方腊时阵亡

郁保四征讨方腊时阵亡

白胜征讨方腊时病死途中

时迁征讨方腊时病死途中

段景住征讨方腊时阵亡 其余人在攻打方腊得胜回朝后有的被封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被朝廷毒害致死,还有剩下的自行离开朝廷。


唐俊龙55398571

方腊手下八大将,又称八大天王,即:尚书王寅、国师邓元觉、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护国大将军司行方、皇侄方杰、镇国大将军厉天闰、“小养由基”庞万春、枢密吕师囊。如果论战将数量,梁山好汉一百多位。数量相差悬殊。但真的打起来,宋江部队却损失过半,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梁山的一百零八将,看起来多,其实有很多是凑数的,武艺普通,没有什么大本事。他们和一流的战将比起来,几招之内就会中招丧命。真正的梁山高手,不过关胜、林冲、武松、鲁智深、杨志、董平、张清、呼延灼、徐宁、花荣等少部分人。

第二、方腊占据地利优势,方腊在当地多年,地形熟悉,利于埋伏。而宋江部队不熟悉地形,加上水土不服,经常中伏,所以死伤惨重。

第三、方腊部队占据人和优势。方腊起义在当地深得民心,所以有那么多老百姓参加方腊起义。这可以看出当地的老百姓是赞成方腊,排斥梁山好汉的。失去人和的梁山好汉,便成为无水之鱼。

第四、方腊的八位将军,确实都是一流的高手。比之宋江手下的好汉们丝毫不逊色。这些一流高手,碰到梁山凑数的“好汉”,往往几招之内解决问题,使梁山损失惨重。

第五、宋江的指挥艺术很差。宋江部队缺少诸葛亮一样的谋士,吴用其实是个庸才,根本不足以指挥大兵团作战。宋江本人只是一小吏,更不足以撑起指挥重任。

第六、宋江部队并不团结,招安时就一部分人反对。征方腊时又有一部分人反对。一支不团结的部队,损失惨重就在情理之中了。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春秋史社

水泊梁山招安后,旋即开始了南征北战之军事生涯,征辽国、灭田虎、打王庆等,除了个别将佐受伤外,一百单八将几无生死,有的竟毫发无损。

但平定江南时,庞大的梁山泊军事集团却开始了损兵折将的过程,将花不断凋零,导致108将折损过半,原因盖因如下几点。



首先,方腊军事集团强大,源自清溪的农民揭竿而起,响应者甚众,占据了江南大半势力范围,军兵训练有素,目标明确就是彻底推翻北宋王朝,故战斗力极为强大。

其次,除了极具战斗力的马步军外,江南水师战斗力尤为强悍,宋军不得不从步军中挑选不会游泳的将佐临时充实水军力量,导致侯健、孔亮、段景柱等旱鸭子溺水身亡。


再则,宋军劳师远征,连续疲劳作战,而南军却以逸待劳,利用熟悉地利环境的优势设伏,造成宋军重大损失,仅昱临关之战,就折损了史进、石秀、陈达等六员战将。

此外,南军不乏武艺高强的战将,譬如国师邓元觉、尚书王寅、骁将方杰,其中元帅南离大将军石宝,一人就斩杀了索超、燕顺、鲍旭等五员战将,是杀梁山泊将佐最多的南军战将。

宋军都是北方人,来江南征战水土不服,穆弘等将近十员将佐病亡,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根据事物发展规律本身来讲,作者这样写是符合逻辑的。首先,作者要写宋江投降招安是葬送梁山大业的首要原因,以此告诫,招安的作用就是要么成为统治者的鹰犬,在鹰犬的作用消失后也会被消灭。要么就是在镇压其他起义力量后同归于尽。达到了封建统治阶级一石二鸟的目的。

第二:从文本发展逻缉来讲,小说总要终结,不可能无限写下去。总是有始有终,有头有尾。这符合中国人对小说,戏剧文本故事的偏好与习惯。尽管梁山招安后的故事大抵不够精彩,写作漏洞百出,征大辽,征王庆,剿田虎竟荒唐地写出梁山108将无一人亡,征战中的阵亡者俱是历次征战中招降纳叛之将。而到征方腊时梁山众将开始大批阵亡了。这是显著败笔。这也是为什么《水浒传》后几十回与前七十回相差巨大的原因。艺术风格上不统一,狗尾续貂。所以清人金圣叹腰斩《水浒传》,只取前七十回的原因之一。


大漠神

自古以来打仗打的都是综合国力,部队的团队实力,纵观梁山的108将,表面看人才济济,其实都是一帮草莽英雄,论个人技巧,个人实力可能都是人中龙凤,但是,打仗不是过家家,打仗不是个人游斗,打仗更不是哥们义气,方腊与宋军对峙多年,攻占六州五十二县,聚众百万,依照正常国家设置州县,各级官吏,军队将领等等国家机器,可以说就是一个国中之国。反过来再看水泊梁山,弹丸之地,一帮草莽英雄依山傍水与宋军对峙,最高峰人数也不足2万人,更因宋军当时正与方腊进入拉锯战,无暇顾及,才使得这108好汉名扬四海,不然的话灭掉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看似人才济济的梁山好汉与方腊这样组织有序且作战经验丰富的正规部队一交战,就立分高下,所以一盘散沙的梁山好汉与组织严密的方腊军队交战,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长弓技术

宋江108将打不过方腊8将,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组织管理学原理。

简单说,方腊手下只有8大将,这说明方腊的组织架构清晰,行政效率很高;宋江手下有108个各色人等,说明梁山泊内部很混乱,统属关系不清楚,效率低下

打个比方,一个现代的企业,正常状况下,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的(如下图)。总经理下面是若干部门经理,每个部门经理面又有若干科长之类的,科长下面有多个小组长之类的……在这样的结构下,出名的就是那几个部门经理,对吧?普通的科长、小组长,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他们就是企业里的一颗螺丝钉,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方腊手下只有八大将,这就说明,方腊军的组织架构,实现了这种金字塔的模式,即方腊手下有八员大将,每个大将手下又有多个小将,小将下面再是普通兵士。互相之间隶属关系分明,自然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梁山泊的组织就比较混乱了。如果一定要出一个图的话,大致是下面这样的,像一个蜘蛛网一样。大家之间互相有联系,宋江的中心作用不明显。卢俊义、林冲、呼延灼等等,各自都是一个自己的节点,和其他很多很多人物(节点)直接发生关系。这样一来,节点多,出名的人也就多,梁山就有36天罡,72地煞。梁山个人活跃的背后,其实是组织管理的混乱。

如果仅仅是蜘蛛网一样的关系,那也就算了,梁山内部还存在山头林立的问题。这样要出一个图的话,那就是下面这样的。宋江亲信、旧晁盖所部,诸如此类的,各自之间羁绊很深,虽然表面上臣属于宋江,但实际上各自为政。派系一多,各自之间有斗争也有妥协,最后各自把各自的人物都炒作起来,就有了108将之多——反过来,这同样说明,梁山始终没有能够实现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形管理模式


在野武將



宋江的梁山部落和方腊、田虎、王庆同被称为宋朝的四大贼寇,宋江的梁山规模可以说在这四人中是最小的,而且他们干的大都是打家劫舍的营生。攻下一座城池以后,他们只是把城中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悉数运回梁山。他们从来都没想过要自立国土,如果在夺来的城池里招募士兵,建立根据地。与方腊、田虎、王庆等人互相呼应,夹击大宋,那么宋朝必定灭亡,因为当时的民心不是向着大宋的,举兵伐宋,必定能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方腊等人与梁山不同,他们招募了自己的军队,进行军事化管理,士兵训练有素,他们的最终目的是灭掉大宋,建立自己的国家。所以宋江等人招安以后讨伐田虎、王庆、方腊的时候均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陆续战死的兄弟高达59人,途中病死11人,剩下的也是走的走,死的死,落得悲惨的结局。梁山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宋江决策上的失误。


晓天下历史

征田虎王庆是后人插入的桥段。原著42回有交代,九天玄女谶语,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建奇功。宋江两次喜遇宿从景,一次用他赚华州太守,解救鲁智深史进;一次促成招安。高俅三征梁山,宋江都逢凶化吉,还活捉高俅。招安后北征辽国,收复幽州,南征方腊,睦州平定。两处奇功,只有两处。只有两处。打田虎王庆因为是后插,因此不能有伤亡,后招降的不能随军征方腊,否则穿帮。


莫二大王

一群黑社会再有组织性,网罗再多的政府军官,仍旧比不上政权领导下的正规军有战斗力,道理是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养活众多军队,因此只能不停的四处打家劫舍筹集粮草,遇到的也不是真正的正规军大多数是类似团练地主武装,宋江说白了充其量就是为霸一方的绿林军罢了,小打小闹可以真正遇到像方腊这种已经建立有政治纲领的政权,被虐只是分分钟的事情,何况古代打仗更多是士兵之间实力,将领作用在指挥调度上!历史上宋江并没有水浒说的那么神奇,被招讨史张叔夜轻松的就击破而降,总人数不超3百人(因为没有那么多粮食可以供养)。


漂泊的灰太狼2

宋江本是一个小吏,熟悉官场世情,但无真才实学。

手下人头杂。除了呼延卓,秦明,几个正经武将,大多是小打小闹,

对于大规模的客场作战并不擅长。

方腊高城深池,旱寨水寨,法度严整。宋江攻城,难免吃亏。

换作方腊攻打梁山,也好不到哪去。

客场攻城夺寨,同等实力打不赢。

梁山打个祝家庄都那么费劲。何况方腊?

客场,客场,客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