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增加為經濟發展夯實了基石

作者莫非系中國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知名財經評論家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 1至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271.7億元,利潤同比增長15%,增速比1月份至3月份加快3.4個百分點;其中,4月份增長21.9%,比3月份加快18.8個百分點。該項數據表明工業利潤增長明顯加快。

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增加為經濟發展夯實了基石

工業企業利潤增長來之不易,但數據背後蘊含的意義則更加深遠。該項數據不僅說明我國工業企業槓桿率的下降,資金效率在提高,盈利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意義在於表明了我國工業實體經濟運行質量效益繼續提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繼續顯現。成績的取得可喜可賀。

其一,工業實體經濟運行質量效益繼續提高。工業企業利潤是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最終成果,直接關係到工業經濟運行的效益。效益提高的首要表現是資金運用效率的提高。4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週轉天數為16.4天,同比減少0.5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45.5天,同比減少0.1天。

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增加為經濟發展夯實了基石

同時,工業企業盈利能力增強。1至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24%,同比提高0.24個百分點。4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3.4%,漲幅比3月份回升0.3個百分點,是在連續5個月價格上漲放緩後出現的回升;而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3.7%,漲幅與3月份持平。這一升一平,擴大了企業利潤空間,是利潤增長的首要原因。

其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繼續顯現。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推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老供給已經逐步出清,新供給佔比不斷提升,表現在優質工業企業佔比上升,導致利潤增長加快。“三去一降一補”之降成本,工業企業成本下降明顯。

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增加為經濟發展夯實了基石

1至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費用為92.65元,同比下降0.25元;其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52元,同比下降0.21元;“三去一降一補”之去槓桿,工業企業槓桿率降低。4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5%,同比降低0.7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9.5%,同比降低1.5個百分點,國有企業去槓桿成效更為顯著。

同時,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也預示經濟形勢企穩回升。1至4月份工業行業中29個行業利潤總額較上年同比增長,1個持平,11個下降。從同比增速來看,總計27個行業同比增速快於1至3月份。說明目前我國工業形勢較為樂觀。尤其是相較於3月份經濟數據的跳水使得我們對於未來經濟預期重新轉向悲觀,而4月份經濟數據小幅回暖某種程度上又修復了部分悲觀預期。

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增加為經濟發展夯實了基石

實際上18年在融資收縮的背景下經濟確實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綜合考慮政府未雨綢繆的穩增長措施,經濟下行壓力實際上可控,全年經濟走勢可能仍然是以穩增長為主基調。工業企業利潤數據的公佈使我們更為樂觀的看到今年的經濟形勢。

4月末工業企業產成品庫存和應收賬款同比增速分別為5.5%、10.8%,開工加速導致庫存增速較前值顯著回落3.2個百分點,而應收張狂同比增速卻大幅上行1.4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週轉天數與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分別為16.4、45.5天,分別同比減少0.5天和0.1天,營運能力仍在好轉。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56.5%,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因此,工業利潤增長加快是經濟企穩的重要表現。

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增加為經濟發展夯實了基石

綜上所述,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既表明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效,也表明我國金融信貸、財稅等支持工業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是正確的,力度是到位的,為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提供了良好外部環境和奠定了堅實基礎;按照工業企業利潤增長這種發展趨勢,實現2018年預定的各項經濟發展目標應該沒有多大懸念,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不會改變,也一定會令社會各界為之喝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