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如何治療?生長激素治療有副作用麼?兒保醫師促身高祕訣14

全文約1700字,閱讀約需4分鐘

矮小症如何治療?生長激素治療有副作用麼?兒保醫師促身高秘訣14

前篇提到: 兒童,如果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明確為內源性生長激素缺乏,那麼是使用生長激素藥物外源性補充的絕對指徵,也預示著不錯的療效。

總之, 一切遵從專業小兒內分泌醫生建議。

如果小兒內分泌醫生已經建議您的孩子使用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會不會增加腫瘤的風險呢?

本篇的目的就在於——

極盡通俗之能事,讓您瞭解生長激素這回事兒~~


首先要明確的是,生長激素是一種藥物,需要長期使用,當然或多或少對身體會產生一些影響。而且長期用藥,就得定期監測肝腎功能,因為所有的藥物都是肝臟、腎臟代謝的。

所幸的是,生長激素藥物,學名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以下簡稱為rhGH),其與人體內源性本該分泌的生長激素幾乎一樣,對人體比較有親和力,所以相對安全。

1、個別患兒可能出現注射紅、腫或皮疹,通常在數日內消失。

3、任何藥物都可能出現肝腎功能損害,rhGH也不例外,但幾率極低。

5、在開始注射rhGH 2~3月後可能發生甲狀腺功能減低,必要時在小兒內分泌醫生的指導下給予L-甲狀腺素片。

6、長期、較大量使用rhGH可能使孩子對體內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可能會出現血糖升高,尤其是小於胎齡兒、特納綜合徵、肥胖和家族中有糖尿病、高血脂的孩子須注意。但血糖升高多為暫時可逆的,極少發展為糖尿病。

7、個別孩子可能會出現良性顱高壓(比如頭痛、視力變差、噁心或嘔吐等表現)、外周水腫和血壓升高,多發生於慢性腎功能衰竭、特納綜合徵和器質性生長激素缺乏症的兒童。良性顱高壓通常是可逆性的,停藥或減少劑量後,症狀即會消失。器質性生長激素缺乏症指的是由於結構異常導致的生長激素缺乏,比如垂體發育異常、顱腦損傷、腫瘤等。

①詳細詢問:是否有家族中是否有患有腫瘤的親屬(直系血緣親屬三代以內,比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那一輩),尤其是患有遺傳傾向的腫瘤,比如消化道腫瘤(結腸癌))。

10、藥物費用昂貴,是按照公斤體重來計算的。

生長激素短效水劑的費用是粉劑的約3.5倍。

1周注射1次的生長激素長效水劑費用是短效粉劑的約9倍。

其他目前不可預知的反應,尚需長期觀察。


下篇身高促進文推出《基因人重組生長激素粉劑和水劑有什麼區別?該如何選擇?》,敬請動態關注~~

矮小症如何治療?生長激素治療有副作用麼?兒保醫師促身高秘訣14


延伸閱讀:身高促進系列文章

  • 青春期發育前廣積糧,促潛能:

  • 控制體重,避免橫向發展:

  • 必做檢查:

  • 奶製品選擇:

  • 慎用補品,預防性早熟:

  • 飲食宜忌:

  • 報告詳解:

  • 運動鍛鍊:

  • 睡眠安排總則:

  • 斷離夜奶:

  • 評價目前身高和預測成年身高,早期識別矮小症:

  • 矮小症相關檢查:

  • 生長激素激發試驗:


【關鍵詞】身高促進,矮小症,生長激素


擴散靠譜的育兒知識即是傳播正能量~~

——————兒寶幫主黃小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