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系列2:理财产品知多少(上)

资管新规系列2:理财产品知多少(上)

说起理财产品,你会想到什么?

银行理财?基金?P2P?保险?

按照资管新规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市场上常见的理财产品,分为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和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

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

资管新规系列2:理财产品知多少(上)

非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

资管新规系列2:理财产品知多少(上)

下面,我们来分别看一下这些产品,其本质到底是什么?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一聊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它们就是“资管产品”吗?

按照资管新规的定义,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人民币或外币形式的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

这个定义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其实重点就是两个:

1.币种:人民币或外币,都涵盖在这个新规范围内;

2.机构:只有上述这些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才属于资管产品。

参考:如何查询一家机构是否是金融机构?

资管新规轻松学(系列1):什么是资产管理?

1

公募基金

基金是我们最常见的资管产品之一,一般投资者最熟悉的基金包括货币基金(含标准的货币基金和各种宝宝类产品)、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等;其他类型的基金,如ETF、QDII、定期开放型债基、FOF等,由于较为复杂、资金到账时间较长、流动性较差等种种原因,购买的人相对少一些。

这次资管新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产品净值化管理,即产品要定期披露最新的净值,及时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

公募基金是标准化产品,在行业发展早期,即通过证监会2004年21号文《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2006年23号文《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及证券投资基金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净值化管理要求,已经执行了近20年。对比其他类型的资管产品,公募基金在净值化管理道路上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可以想见,随着资管新股的推进,资管产品都会逐步往净值化方向走。以后我们买产品时,将不得不主动或被动地了解关于“产品净值”、“份额”、“风险等级”等概念。因此,提前了解一些关于基金、资管产品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于净值化管理的内容,可参考“为什么我买的资管产品,总资产金额每天都会变?”,本系列后面还会有更为详细的介绍。

2

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是最常见的理财产品。根据原银监会2005年2号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理财产品是在“综合理财服务”业务分类下的“理财计划”。

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理财计划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其中,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又可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

也就是说,原来大行其道的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在当时是存在法律依据的。但是,随着资管新规的执行,这些原来的规章将逐步被替代;原来的理财产品,也不再是你认识的那个理财产品了,在增加波动和风险的同时,也有带来更多收益的可能。

另外,银行还有一种产品,叫做“结构性存款”。它可以看做是一种理财产品,但是由于它是存款,是银行的负债,本金受到100%保护,所以并不是我们所称的“资管产品”。对于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结构性存款是一种可以考虑的产品。

3

券商资管产品

根据《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包括:1、为单一客户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2、为多个客户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3、为客户办理特定目的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其中1和3都是针对特定客户的,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不展开说了。2是目前很多互联网平台在售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就是常说的券商资管产品。

在资管新规影响下,这类理财产品的规模在逐渐收缩,很多产品逐步开始只开放赎回,不开放申购了;另外,产品的收益率也会逐渐下调,这是机构有意为之的,目的就是逐步压缩存量,为将来的产品转型做准备。

还有一种目前不是特别主流的理财产品,叫做“收益凭证”。严格来说,这并不是“资管产品”,而是券商的“债务融资工具”,类似于银行存款,是券商的负债。由于具有保本保息的特点,或许后面会越来越进入主流理财范围中。

4

保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年修正本)》,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我们现在常说的投连险、万能险等各种具有理财属性的保险,根据原保监会2009年3号文《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述这些产品属于人身保险新型产品,包括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分红保险以及其他产品。

这些产品的共性是,除了具有保险保障外,保单的现金价值直接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挂钩。

不同之处在于:

2、其次,资金投放渠道不同。分红险收取的保费由保险公司统一运用,投资比较稳健,最终能返还本金和红利。相比之下,万能险更重投资,大多数的资金都是放在投资帐户中的,可以投资于股票基金等,保障方面的比重相对较少,但是投保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资金的调整。

3、再次,保费支付的方式不同。分红险的支付金额是每年相同,万能险的支付金额每年可以不一样,它的保费包括投资和保障两个部分,具体的资金分配方式可以由投保人自己决定,同时每年还可以按投保人自己的意愿调整这两部分的比例。另外投资帐户并非一定要每年都进行支付,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支付,但同时保险合同还是继续生效的。

另外,还有一类不太常见的“保险资管产品”。根据原保监会2013年124号《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保险公司可以向单一投资人发行定向产品,以及向多个投资人发行集合产品。前者门槛3000万元起,后者门槛100万元起。由于门槛较高,故市场上并不常见。

5

基金专户理财

基金专户理财是指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户财产委托,运用委托财产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户理财类的运作方式似于私募基金。

这类产品门槛较高,不公开披露净值,媒体报道较少,多数普通投资者可望而不可及,故不在这里展开了。

6

期货资管产品

小众产品,不展开了。

7

信托

高门槛,低流动性,不展开了。

8

银行其他

银行系推出的其他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实物黄金、纸黄金、积存金之类的产品,基本上不属于资管产品的范畴;另外还有一些定向委托投资和收益权转让,也不属于资管范畴。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1.“资管产品”属于“理财产品”的范围,但是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是“资管产品”,有些属于机构的负债(如银行的结构化存款、券商的收益凭证);有些属于机构代销产品(如银行代理的实物黄金、账户黄金等);

2.未来,我们在金融机构购买的“资管产品”,都会逐步向公募基金的管理方式靠拢,体现在产品净值化管理、打破刚性兑付等方面。及时了解一些关于公募基金的知识,有备无患;

3.目前这种定期开放、披露业绩比较基准的券商资管产品,以后会越来越少,业绩比较基准也会逐步下调。所以如果对目前的收益率还满意,可以早点入手。

今天的内容先到这里,下次我们来聊非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种类繁多,鱼龙混杂,需要仔细明辨其中的风险,切忌看到高收益就买入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