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流淚不專業?不敢哭,更難獲得支持資源!

職場流淚不專業?不敢哭,更難獲得支持資源!

在職場上受了委屈、難受想哭,到底能不能表現出來?還是要隱忍回家呢?

你是否常聽到這樣的回答:“職場沒有眼淚,要麼出局、要麼出眾!”、“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於是妳只好小心翼翼的收起情緒、仰著頭不敢讓眼淚掉下來,裝作若無其事繼續工作。

不專業的眼淚

在職場上,尤其是身為女性,總是特別小心不要哭出來,因為淚水讓我們顯得情緒化。崇尚陽剛的社會告訴我們,女人就是情緒多;就是愛哭,而這些在工作上就是一種不可靠又不專業的表現。

情緒與哭的社會性意義?

情緒太多了在社會的共識當中,總是帶著負面意義。尤其以哭的形式宣洩時,多重的貶意更會疊加上來。哭是什麼?哭是幼稚的、示弱的,就像我們常常聽到的“哭不能解決問題!不要哭!”而這樣軟弱的展現又經常與社會角色衝突。例如:你是個要承擔家庭的母親、一個堅強的女兒,抑或是一個有力的伴侶時,妳不能示弱,因此你不能哭,必須隱藏情緒。

然而,情緒實際上是既生物性又社會性的存在,是每個人都擁有的。如果情緒真的如此有害,那麼以用進廢退的假設來說,它為何仍舊存在?

悲傷也可以是有用的嗎?不敢哭的人,更難獲得支持資源

既然悲傷被保留了,那悲傷也可以是有益的嗎?事實上,悲傷作為一種社會性的情緒,它具有提供社會連結的重要功能;是它讓我們有機會與他人或世界連接。

悲傷與眼淚並不僅是情緒宣洩,背後更隱含了求救的訊號,讓我們可以發出求援的信息,並給外界一個援助的機會。換句話說,哭出來可以讓你與社會更靠近一些。相反的,當悲傷的情緒無法順利被表達,大家將接收不到這個求救訊號,不知道你需要幫忙;你也將因此得不到需要的安慰與支持,而也許更傾向於繼續壓抑情緒,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最後,你以為你堅強了,實際上卻有著一堆內在需求沒被滿足,覺得自己沒受到重視,孤立無援。

正視自己的悲傷吧!下一次我們可以怎麼學著哭出來?

所有情緒的存在對健康的生活來說都是重要的,但彼此受到的重視卻不一。在知道了悲傷的重要後,下一次難過的時候,我們可以如何面對?

首先,找出是什麼阻止你發出求救的訊號?是怕破壞完美形象嗎?或者是小時候家裡告訴你不準哭?

再來,如果你哭不出來,又是為什麼?或許是因為你長期壓抑自己的悲傷情緒,使得你不知道如何察覺以及怎麼哭。這時候你可能會有一些身體上的反應,例如說胸悶、頭痛,甚至是渾身痠痛疲憊難解。面對這樣的狀況,你也許可以先從練習關注自己的情緒開始,尤其是身體最誠實的反應:感受一下,想哭的時候會有什麼感覺?鼻子酸酸的?臉熱熱的?

要記得,悲傷是建立連結的訊號。讓我們從貼近這些情緒,練習更靠近真實的自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