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媒体为何要挑“最不能惹的女人”?

一个有批判精神的斗士,被利益赎买后,摇身变成了御用的喉舌。这样的人格逆转,在各个领域都不乏例子。

官方的中国证券报,在4月12日综述独立董事的文章中,罕见地点名了“业界良知”刘姝威。刘与胡舒立、董明珠被称为中国三个最不能惹的女人。

2001年,中国证监会颁布《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独董制度的正式推行。也是2001年,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将一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600字短文发表在了《金融内参》上,最终击碎了“蓝田神话”。刘姝威凭此,当选“CCTV2002经济年度人物”。

中国的独董制度在起步之初就引发了业内对于“花瓶独董”的思考。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即便出现过独董唱“对台戏”甚至提议罢免董事长的举动,甚至2004年还被称作“独董维权年”。但大多数时间,大多数独董沉默着。

“花瓶独董”的直接原因还在于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独董制度在英美等国家运行良好的前提是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而A股上市公司则普遍一股独大,控股股东控制董事会,独董又从董事会产生,还从上市公司领取薪酬,“花瓶独董”成为必然。

独董制度饱受诟病,不仅在于“花瓶”,还在于他们身兼多职,根本忙不过来,所以对公司业务难以尽心尽责,成了一个赚外快的名人。

2002年的刘姝威肯定没想到,在国内独董制度即将迎来成人礼之际,作为万科独董的她,因为炮轰宝能而引发一轮业内对于独董制度的大讨论,进而惹火烧身。

4月8日凌晨,刘姝威发表的《宝能的“颜色革命”》激起千层浪。文章称宝能用空手套白狼得来的钱,损害国家实体经济,建议国家监察委、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依法严肃处理。

在“花瓶独董”普遍沉默的背景下,刘姝威作为万科独董,勇于炮轰大股东宝能似乎值得人们击节叫好。《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也指出,独董要“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但问题是,考虑到万科大股东之间,以及大股东和管理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很难让人们相信每年从万科领取60万元薪酬的刘姝威维护的是中小股东的利益。”中国证券报在文章中话锋一转这样说。

学者宋清辉批评说:刘姝威文章有些意气用事,有证据应该去相关部门举报,而不应该只想着通过媒体公开抨击股东。当代独董制度的核心是在于“独立性”,必须确保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无任何利益关系。否则,独立董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可以取消了。刘姝威教授一边拿着万科的高额独董年薪,一边建议严惩宝能,谈何独立性。若刘姝威教授仅仅是高校的一名学者,我还相信她说话的分量。她现在是万科的独立董事,身份性质变了,言论方向可能就会跟着变化。总而言之,刘姝威教授的万科独董身份,是她炮轰宝能的最大“硬伤”,她可能维护的只是一部分股东的利益,而不是全体投资者的利益。

拿不拿钱、从哪拿钱,成了衡量独立性的重要标准。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有时看独董独不独立,不是看他们嘴里说了什么,而是看他们嘴里吃了什么。

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车捷提交了《关于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建议证监会牵头成立独立董事基金,支付独董薪酬。

车捷认为,独立董事制度在设立之初是为了遏制大股东操纵下的内部控制、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以及完善内部治理监督机制。但是,实践中的独立董事多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提名产生,其薪酬由上市公司发放,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之间必然产生利益关系,该种利益关系使得独立董事难以“独立”地代表全体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对大股东及管理层进行监督。

他建议,设立中国独立董事基金会;设立中国独立董事库,优化选任程序;完善独立董事的监管制度。

对于独立董事的薪酬拟定,车捷认为应由中国证监会牵头,各地证监局具体履行职责配合当地物价、劳动部门,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收入水平、上市公司所属行业、上市公司的体量大小以及独立董事的专业性等因素,制定能够体现独立董事价值又不“一刀切”的独立董事薪酬制度。

上市公司应根据独立董事薪酬制度并结合自身情况确定独立董事薪酬,经股东大会批准后报当地证监局备案。如证监局认为上市公司实施的独立董事薪酬不符合独立董事薪酬制度的,证监局有权要求上市公司予以纠正。

中国独立董事基金会根据上市公司在证监局的薪酬备案情况,向独立董事发放独立董事薪酬,上市公司不得干涉。对于除独立董事履行职责需要中国独立董事基金会先行垫付的其他费用,上市公司应根据独立董事的履职情况实报实销,不得延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