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血战南梁(上)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血战南梁,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血战南梁(上)

血战南梁

1944年冬,东山庙敌人据点被逼退后,龙延怀联合县第二、五、六区和龙赤联合县的七区连成一片。此前,高栅子据点被四十团拔掉,长安岭据点之敌也溃逃至怀来。为了方便指挥平北军民向敌人反攻,1945年初,平北军分区在南碾沟召开军政干部会议后,与地委一同从纪宁堡迁到海陀山西麓,距东山庙只有5里的蔡窑子村。

「烽火张垣」血战南梁(上)

血战南梁

1945年春,平北军分区四十团的各连队,分散在闫家坪、朱家庄、赵家窝铺等地开荒种地,从事春耕生产。只有王宁邦所带的警卫连驻守在司令部东部的南梁村,并派出一个排前往镇川堡北山,监视龙关敌人动向。南梁村位于行子铺南坡的一个山丘上,高出公路300多米,面向雕鹗堡,白天可以看到敌据点周围的一切活动,是警卫军分区司令部的理想阵地。

龙关日军不甘心失败,1945年4月5日,日军驻龙关的吉田中队200余人,又纠集伪军300余人,乘坐汽车由龙关出发,与雕鹗据点伪军汇合后,直扑平北军分区司令部所在地蔡窑子村,妄图突袭平北军分区,消灭平北军事指挥机关。之前,派出的侦察员报告,敌人已到达雕鹗以西的下虎村,引起警卫连的警觉,已加强戒备。上午10时,敌乘汽车进入行子铺村,企图翻越南梁进入施家村,切断军分区退路,实施两面夹攻。其前锋一个日军中队和一个伪军中队刚到南梁村下,即受到警卫连机枪的迎头阻击,将敌人压制在村下。军分区司令部派通讯员快马加鞭,急调20里外从事生产的部队回援。

「烽火张垣」血战南梁(上)

血战南梁

正当援兵跑步前进时,敌已疯狂进行了两次冲锋。伪军们不愿恋战,偷偷地顺沟向雕鹗撤退。日军仍在猛攻,警卫连奋勇阻击,战斗十分激烈。警卫连的两个排分别坚守两个高地。为了节约弹药,有效地杀伤敌人,当敌人冲到主山头阻击阵地前20米时,王宁邦连长才命令反击,双方用手榴弹对打,爆炸声连成一片,阵地上烟雾弥漫,尘土飞扬,双方互有伤亡。另一个小高地上的战斗也在激烈进行。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军事志》《赤城县志》《赤城英烈》《张家口市历史文化丛书》等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