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對華經濟評估:肯定“金融去槓桿”,預測增長將進一步放緩

IMF對華經濟評估:肯定“金融去槓桿”,預測增長將進一步放緩

5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門助理主任詹姆斯·丹尼爾(James Daniel)率領的代表團結束了為期兩週的對華第四條磋商訪問,即每年一度的經濟政策評估。

根據IMF協定第四條,IMF每年會向其成員經濟體派遣工作小組,與該經濟體政府就經濟發展情況和政策進行討論,提出評估意見,並撰寫評估報告提交給IMF執行董事會討論。

他進一步指出,中國經濟增長在2017年有所加速,這是自2010年以來首次加速。IMF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會略有減弱,增速降至6.6%。中期來看,到2023年將逐漸放緩到5.5%左右。

IMF也肯定了中國在關鍵領域的改革取得進展,金融部門降風險的工作加快實施,信貸增速有所放緩,削減過剩產能繼續取得進展,控制汙染工作力度加大,開放進程不斷推進。

為實現高質量增長的目標,IMF提出需要在現有改革議程基礎上,利用當前的增長和改革勢頭,採取“未雨綢繆”的措施。

首要的改革措施是淡化增長目標,將重點放在高質量增長上。IMF認為,經濟的再平衡調整很可能意味著總體增長將有所放緩,不應通過信貸刺激投資的方式抗拒這種情況。

但在實體經濟“去槓桿”方面,丹尼爾認為,雖然債務增速有所放緩,但並沒有看到實質性改善。同時,他提醒要注意家庭部門債務的快速增長。IMF支持中國採取改革措施減緩債務增長。

第三,IMF建議進一步促進消費。中國需擴大政府社會支出,如在醫療、教育和社會轉移支付方面的支出,並通過所得稅、房產稅和碳排放稅等累進性的綠色收入來源為這些支出提供資金。

第四,讓市場力量發揮更具決定性的作用。丹尼爾表示,IMF代表團對中國的電子商務和金融科技等領域的私營企業展現的競爭力印象深刻,主張中國政府削弱公共部門在許多行業的主導地位,向私營部門開放更多市場。

第五,IMF支持中國加快對外開放。丹尼爾認為,近期中國的對外開放進程取得了更多進展,IMF支持中國繼續以漸進的節奏開放金融市場。IMF駐華首席代表席睿德(Alfred Schipke)則指出,各項改革應協調推進,金融部門的開放也要兼顧金融領域的其他改革,如使人民幣匯率更具靈活性。

IMF提出的第六點改革措施是推進政策框架的現代化。IMF肯定了中國金融部門改革取得的進展,並支持繼續推進這方面的改革,如確保新的金融監管體制取得成效,貨幣政策應繼續在更大程度上關注價格而非數量等。

在談到近期債券市場出現的違約潮時,丹尼爾認為,這是“去槓桿”過程中很自然也很健康的現象。以中國金融市場的體量來看,債券市場的違約率仍然較低,但是也要注意違約率急劇上升帶來的風險,“當然,中國監管政府有足夠的政策工具儲備來應對,目前違約水平可控”。(可參見《財經》近期報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