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是對生活的熱愛;“胡鬧”,是對人生的尊重

以前看到一副趣聯,上聯是:活到老,學到老,老不服老。下聯是:畫亦精,學亦精,精益求精。此中所體現的那股豪氣,那股勁頭,著實令人佩服。老當益壯,實非虛言。

在古人看來,“學”只問道理的是非,不問年齡的大小。

漢代大儒劉向編纂的《說苑》中記載的晉平公與著名音樂家師曠的一段對話,便道出了這個淺顯的道理。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折騰”,是對生活的熱愛;“胡鬧”,是對人生的尊重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七十歲的晉平公覺得自己已經老了,雖然想學習,卻力不從心。師曠就給他出主意:炳燭。就是點蠟燭。

老國王乍一聽,覺得這是師曠在開自己的玩笑,師曠卻一本正經的解釋說:“雙目失明的我怎麼敢戲弄君主呢?

我聽說,少年時喜好學習,如同初升的太陽一樣燦爛;中年時喜好學習,如同正午的太陽一樣耀眼;晚年時喜好學習,如同點著蠟燭一樣明亮。點蠟燭和摸黑走路相比,哪個更好呢?”

師曠的意思是說,大王雖因年紀大了,學習起來不如年輕人,但一樣可以學理明道,為自己的行為作指導,這比渾渾噩噩地過完餘生要好得多。

許多人對於追求學習,不甘於安定的生活不理解,認為是愛折騰、瞎胡鬧,卻不知這份“折騰”和“胡鬧”是多麼的寶貴和難得。

能“折騰”,那是對生活的熱愛;愛“胡鬧”,那是對人生的尊重。與其“昧行”而活,不如“炳燭”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