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式車門、鍋蓋輪轂……這些經典設計為什麼在逐漸消失?

自殺式車門、鍋蓋輪轂……這些經典設計為什麼在逐漸消失?

汽車百年曆史長河中湧現出許多拿到現在來看都是極為經典的設計,無論是設計理念百花齊放的汽車生態,還是某些車企為彰顯自家個性的華而不實,都不能抹殺掉它們在江湖中的地位。但為什麼這些經典的汽車設計,會慢慢被淘汰或者說急劇減少呢?

01

對開式車門

說到經典設計,葫蘆俠第一個就想到對開式車門,它又被稱為“自殺式車門”。

在汽車誕生之初,幾乎所有車的車門都採用這一設計。這是因為汽車車廂的最初設計完全參照了馬車,換個角度,就是把馬換成發動機,然後輪子改進下。衡量汽車動力的標準也形象地稱為“馬力”。

自殺式車門、鍋蓋輪轂……這些經典設計為什麼在逐漸消失?

這樣設計的好處就是好看而且優雅。然而在當時,由於工業製造水平還不高,車門往往有鬆動,有時候受到外力,尤其是人靠車門上,或者高速的氣流作用,車門會突然打開,人就會飛出去,特別是在早期汽車上還沒有安裝安全帶,乘客很容易被甩出汽車,這就是“自殺式車門”的命名由來。

自殺式車門、鍋蓋輪轂……這些經典設計為什麼在逐漸消失?

但是,汽車技術飛速發展,不僅出現了安全帶,還有自動落鎖(汽車達到一定速度,車門自動鎖上)等安全裝備,“自殺式”車門不僅沒有危險可言,而且更成為一種優雅的人性化設計和身份的象徵,也源於此,勞斯萊斯依然堅持這種設計。但因為成本、實用性、設計理念等原因,對開式車門註定成為小眾中的小眾。

02

半隱藏式後輪拱

這種設計風格主要是源於對流線型的追求,這種流線型設計風格發揚於上世紀40年代上下的燈塔國,最早出現在公共交通上,隨著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工程技術的積累,特別是航天航空技術的長足進步,工程師開始將空氣動力學大量運用在汽車設計當中,上至火車船舶,下至冰箱電視。

自殺式車門、鍋蓋輪轂……這些經典設計為什麼在逐漸消失?

再因為汽車對於速度的追求,空氣動力學成為對極速追求必跨的坎。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無腦的追求,出於這種考量不會左右轉動的後輪被車身流線覆蓋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果不是因為前輪要轉向的話,相信被工程師、設計師包裹也不是件不可能的事。

自殺式車門、鍋蓋輪轂……這些經典設計為什麼在逐漸消失?

但這種極端的設計肯定會有許多缺陷。比如製造工藝的要求更高,使用更多的車身材料,拉高成本的同時增加車身重量,提高售價還增加油耗。

輪胎作為車輛易損品之一,免不了時常更換,而遮擋了一半的輪胎更換起來極為麻煩。對剎車系統散熱不利,缺少更多的進風量會讓車在頻繁使用剎車時熱衰減更為明顯,反而與追求極速相悖。

03

鍋蓋輪轂

可以說每個歷史悠久的車企在發展中都使用過“鍋蓋輪轂”,這倒不是因為幾十上百年前的人都這麼“復古”,而是在那時鋼鐵和合金的製造工藝水品和材料的強度不足以向今天這樣輕鬆的支撐起復雜的線條紋理的變化,只能用這樣的“鐵餅”。

自殺式車門、鍋蓋輪轂……這些經典設計為什麼在逐漸消失?

但隨著技術、材料水平、加工工藝的不斷進步,現在的汽車輪轂只需要用很少的合金材料就能滿足更為複雜的形態設計,也能在強度要求不降反升的今天,在輪轂的橫向面,縱向面做鏤空滿足輕量化,造型不僅更豐富,還能為輕量化做出貢獻。

自殺式車門、鍋蓋輪轂……這些經典設計為什麼在逐漸消失?

但現在在路上也有少許的車型會採用鍋蓋輪轂的造型,其中以甲殼蟲和奔馳S級為主,實際作用早已不大,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復古和懷舊,體現與眾不同的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