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中瞒天过海名字的由来

三十六计又称之为三十六策,是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全书一共分为六套,分别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其中第一计被称之为瞒天过海,源于胜战计。

在书中是这样讲的“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主要意思就是秘密潜藏在公开的事情中时时不容易被察觉的。

瞒天过海这一名字源于唐太宗远征辽东,相传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御驾亲征,领30万大军远征辽东。在大军东进到达大海边缘时,向众将询问渡海计策,薛仁贵怕唐太宗因大海的阻隔放弃东征而想到了一个计策。他让唐太宗进入到海边的一座用彩色幕布遮起来的营帐,当时唐太宗挺高兴就让百官宴饮作乐,当唐太宗听到账外波涛汹涌之声时才知道自己已经在海上了,原来这座营帐是用幕布遮起来的大船,因为薛仁贵瞒着天子指挥大军过海所以这一计就称之为瞒天过海。

三十六计中瞒天过海名字的由来

这一计策在战役中是经常被使用的,比如一个比较知名的战役马陵之战中孙膑使用的减灶计使用的就是瞒天过海。利用魏国大将庞涓的战略经验使庞涓认为齐国军心涣散,出现了很多逃兵导致其大意轻敌,最终死在了马陵道上。

三十六计中瞒天过海名字的由来

另一个比较知名的战役就是国外的特洛伊木马计,将士兵藏在巨大的木马之中运进特洛伊城中,最后里应外合结束了特洛伊战争

三十六计中瞒天过海名字的由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