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小慧提醒:文末福利,認真看完,才有機會獲得喔~

傷痛可以說是跑者最大的敵人,根據國內外對跑步傷痛的各類調查,曾經發生過傷痛或者正在經歷傷痛的跑者,比例介於50%-85%之間,一項看似簡單的運動導致如此高的傷痛率的確讓人匪夷所思。有些傷痛好了也就好了,跑者可以從中吸取教訓,有些傷痛可能會一直困擾跑者,最嚴重的情況是可能要放棄這項運動……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今天慧跑要說的就是傷痛的一些基本特點和規律,以幫助跑者更好的瞭解自己的傷痛,即便不幸發生傷痛時,也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一、炎症性或者壓力性傷痛一般比較好治

1、什麼是炎症?

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消炎鎮痛”,那麼,消的是個什麼炎呢?炎症在醫學上是有標準的定義和標準的。炎症是人體遇到傷害時,十分常見而又重要的基本病理過程。

炎症(inflammation)是具有血管系統的活體組織對損傷因子所發生的防禦反應,炎症反應不見得是壞事,是正常人體在發生傷害時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這種保護是有利於人體修復的,但有些時候,當炎症反應過於劇烈時,就會引發明顯症狀。換句話說,在炎症過程中,一方面損傷因子直接或間接造成組織和細胞的破壞,另一方面通過炎症充血和滲出反應,以稀釋、殺傷和包圍損傷因子。同時通過細胞的再生使受損的組織得以修復和癒合。因此可以說炎症是損傷和抗損傷的統一過程。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對於跑步傷痛而言,比較常見的炎症性損傷包括肌肉拉傷、韌帶扭傷(崴腳)、摔傷等等,這類損傷都是屬於機械損傷,也即是由於物理因素比如暴力、壓力等作用造成。當發生這類損傷時,會引發明顯炎症反應,具體表現為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

  • 紅:是由於炎症病灶內充血所致,炎症初期由於出血所致,故呈鮮紅色。隨著炎症的發展,血流緩慢、淤血和停滯,這時會呈暗紅色。
  • 腫:主要是由於血管中大量血漿及白細胞等血液成分滲出到組織內,引發組織腫脹。
  • 熱:熱是由於動脈性充血及代謝增強所致,此外一些炎症物質也可引起發熱。
  • 痛:引起炎症局部疼痛的因素與多種因素有關。可以是炎症介質諸如前列腺素、5-羥色胺等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滲出物造成組織腫脹,張力增高,壓迫神經末梢可引起疼痛。
  • 功能障礙:所謂功能障礙就是指沒法進行之前可以正常進行的活動,比如不能跑、不能正常走,功能障礙是紅腫熱痛之後常見的繼發表現。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2、跑步炎症性傷痛的正確處理方法

大部分跑步炎症性傷痛都是機械損傷,尤其是急性閉合性損傷更多見,所謂閉合就是指沒有傷口,但內部組織遭受暴力而受傷。

➡ 早期:受傷即刻至48-72小時以內

傷後即刻的處理原則就是最經典的“RICE”原則。

“R”是指Rest,就是休息、制動,因為進一步活動會增加出血量。有的跑友跑步中不慎發生腳踝扭傷、肌肉拉傷等急性受傷後當時很痛,隨後疼痛似乎有所緩解,又接著跑,這是導致損傷加重的重要原因;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I”是指Ice,就是冰敷,冰敷可以鎮痛,同時減少局部血流,是急性運動損傷後控制傷情的必須手段。冬季可以衝自來水,而夏季必須要用到冰塊,現場沒有冰塊,買冰棒應急冰敷也可以,冰敷一次15-20分鐘,當天可重複多次;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C”是指Compression,

就是對傷處進行加壓包紮。做過冰敷就可以進行包紮,包紮可以減少出血,限制血腫的發展。可以通過彈力繃帶或者其他更專業的運動膠布進行處理,如果有肌貼,可以將肌貼完全拉緊包紮;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E” 是指Elevation,即抬高患肢,這一舉措可以促進血液及組織液迴流,減輕腫脹。晚上睡覺時用被子將腳墊高。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當然,也有人主張把“P”放在該原則的最前面,即Protective,保護受傷部位,PRICE原則和RICE原則沒有本質區別。

➡ 中期:指損傷發生48-72小時之後

這段時間急性炎症已經消退,但是仍有淤血和腫脹。此時的處理原則就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淤血等的吸收、防止粘連,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活血化瘀。可以進行針灸、理療、外敷西藥(比如扶他林)或者中藥(比如紅花油、雲南白藥)。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 後期:指傷後的1~2周。

這段時間損傷的組織已經基本恢復,腫脹、疼痛基本上已經消失,但是部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此時的處理原則就是康復訓練,主要目的是恢復和增強肌肉、關節的功能啦。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3、壓力性損傷同樣容易康復

除了急性受傷以外,跑步傷痛中還有一種類型的傷痛也相對比較容易康復,那就是壓力性損傷。什麼是壓力性損傷,顧名思義,不斷受到反覆作用的衝擊性應力作用,從而導致應力集中的現象。跑步是一項非常典型的週期性運動,在一定的時間和距離內,不斷完成相同的動作:雙腳交替騰空落地。雖然每一次著地時,人體尤其是下肢所受到的衝擊力都是有限的,但不斷重複的衝擊力,就容易引發應力積累和集中,當這種應力積累超過人體承受能力,就會引發疼痛,比如跑者常常發生的小腿疼痛和膝蓋疼痛就是這種情況。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大部分壓力性損傷其實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體現,疼痛提醒你已經達到臨界負荷,在臨界負荷以內,機體可以通過修復機制或者適應機制來調控,但如果持續超過臨界負荷,就有可能變成永久性損傷。對於壓力性負荷,減少應力積累,多休息顯然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隔天跑步比天天跑步更有利於減少損傷,其實隔天跑步的本質也就是通過讓你多休息,避免應力集中和積累。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二、如果三個月傷痛都沒有好,往往就是勞損退化的表現

1、跟腱炎、足底筋膜、髕腱炎其實並非真正的炎症,而是退變

跟腱炎、足底筋膜炎、髕腱炎是幾種最常見的跑步傷痛,主要表現為跟腱疼痛、足底疼痛和膝關節靠下一點的位置疼痛,這幾類疼痛往往經久不愈,時好時壞。我們把這類傷痛雖然叫“炎”,但其實它們並非真正的炎症,因為在發生疼痛的部位往往檢測不到炎症物質或者炎症細胞的存在,或者剛開始發生疼痛時的確是炎症,但後期逐步轉變為慢性勞損,局部組織逐漸發生變性,也即組織的結構和特性發生了改變,比如組織變硬和鈣化,我們稱之為退變,或者退行性變。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因此,這類傷痛與其叫做炎症,還不如稱為退變,而且這些退變往往發生在肌腱附著在骨骼的連接部位,比如跟腱附著在跟骨、髕腱附著在脛骨的部位,我們有時又把這類傷痛稱為末端病。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2、反覆持續的膝痛有種類型是骨髓水腫

骨髓水腫(bone marrow edema,BME)在臨床醫生沒有充分認識前,常被誤診和漏診,隨著核磁共振成像(MRI)技術的應用普及,診斷準確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如果把骨頭比作一根木頭,那麼這根木頭外觀沒有斷裂,但裡頭的木頭纖維斷裂了,骨髓水腫實際上是構成骨頭的骨小梁結構斷裂出血,可以理解為微骨折,又稱骨挫傷。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3、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位於大腿和小腿之間,是膝關節重要穩定結構之一,半月板顧名思義,是月牙樣的板狀纖維軟骨,主要的功能在於緩衝大小腿之間的衝擊力,減少大腿軟骨和小腿軟骨之間的磨損。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三、傷痛持續3個月以上就真的無藥可治了嗎?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2、運動康復

康復醫學的突飛猛進,更是讓“好好休息,祝你早日康復”這樣的傳統用語可以走進歷史了,“好好運動,才能幫助你早日康復”,這裡的運動就是指康復訓練,通過合理的康復訓練可以有效增加肌肉力量、提高關節穩定性、建立正確的運動模式,是幫助傷痛跑友重返跑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3、足夠休息

一些跑者出現傷痛後,在沒有徹底恢復前,急於重返跑步,導致舊傷未除,新傷又發生。給予機體足夠的恢復時間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像骨髓水腫,就是需要徹底休息2-3個月。跑友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剛才不是說“好好休息,祝你早日康復”過時了,而是要通過“好好運動,才能早日康復”嗎?看似矛盾,其實並不矛盾。

這種所謂的休息是指在沒有徹底恢復前,不要做之前導致你的受傷的運動,比如你要暫停跑步,暫停跑步就是這裡所說的休息,而加強運動康復則是指通過跑步以外的運動方式,來促進康復。所以休息和康復並不矛盾。休息是停止之前的導致你傷痛的錯誤運動方式,而康復則是加強力量,重新建立正確的動作模式,雙管齊下,才能讓你徹底擺脫傷痛。

多數跑步傷痛正確處理都會痊癒,超過3個月仍然困擾你就要警惕了

四、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