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红包、购物打折 这些互联网骗局让老年人咋防

互联网骗局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随着科技发展,老年人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相应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免费红包实为广告链接

经过进一步查询,陈唐发现这款应用的宣传语为“百万红包免费领,收益高达90%”,他这才察觉到不对劲,连忙终止了操作。

“这种骗术确实是令人防不胜防,如果不小心点开了就会被骗好几个群里,导致多人连环被骗,最后在各个群里泛滥。”陈唐说,他到最后一步才发现这有可能是某贷款融资平台的广告链接,回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

“我们年纪大了,对于网上的一些东西不像年轻人懂得那么多,不管怎样以后都得长个记性了。”陈唐说。

领流量后银行卡被盗刷

孙晴说,父亲当天并没有使用那张银行卡进行任何消费,家人判断这很有可能与父亲当天早晨在朋友圈领取的“免费流量”有关。

据孙晴的父亲回忆,他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赠送流量的链接,声称只要点击、分享链接就可免费领取500兆流量。他点进去后发现,页面中提示流量需要实名领取,还需要提供银行卡账号和密码才能获得领取资格,于是他便按照要求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孙晴说:“我爸爸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而且老人也好面子,损失的钱数量不大,我们就没有报警,最后带他去银行重新更改了密码。我爸爸用智能手机有两三年了,之前一直没有出过什么事情,我们也觉得挺放心,平常就没有刻意在这方面给他一些提醒。现在想来,还是应该多提醒他,毕竟老人对网上很多信息都缺乏分辨力,容易受骗。”

58岁的赵梅也曾中过免费流量的招,她和女儿一家居住在北京市丰台区,现在的“工作”是照顾外孙。

赵梅认为手表的描述看起来很“高档”,正好可以给自己的小外孙玩,于是便支付了30元邮费。

一周后,赵梅收到奖品才发现,手表根本不能用。赵梅说,她完全是掉进了圈套,“手表是坏的,我还白白花了几十元运费,以后再也不能相信这些东西了”。

网络购物遭遇退款陷阱

李芳今年67岁,以前是西安一家食品公司的员工,今年1月,她在某网购平台的一家旗舰店购买了一件衣服,不久却收到了一名自称客服的女性打来的电话。对方称,公司发现李芳所购买衣物的批次存在甲醛超标问题,有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公司会安排快递员上门取货,退回后由公司统一销毁。

这名“客服”说,货款已经退回到李芳的支付宝账号,李芳打开支付宝查看并没有发现退款,反馈之后对方将电话转交给一名自称是经理的男子。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 本报实习生 刘洁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