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华,德国建筑师拍摄的清末各地建筑,欣赏中国古建筑之美


这组照片是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所拍摄,他是德国的建筑师。在1906——1909年以德国驻北京公使馆官方科学顾问的身份,间穿越了中国的十二个省。拍下了数千张古代皇家建筑、宗教建筑和代表各地风情的民居等极其珍贵的照片。 图为北京颐和园万寿山

图为河北承德外八庙之普乐寺。普乐寺,始建于乾隆三十一年。全寺建筑为汉藏结合式,西部依照汉族寺庙样式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配殿、正殿组成。东部为藏式城建筑。主体建筑旭光阁,重檐圆顶,类似北京天坛祈年殿,阁内顶部置圆形藻井,龙凤图案,龙凤藻井中心雕金龙戏珠。

图为陕西西安大雁塔。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图为陕西西安城北门。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图为湖南衡山南岳庙。它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该庙始建于唐代初年,占地面积达98500平方米,主体建筑共分九进,依次为牌坊、古戏台、正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及北后门。

图为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时候的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那时所修筑。


图为北京正阳门。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