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史话:康乾盛世之下的漕帮,其实是空心粮仓的硕鼠

漫谈江湖(八):江湖再远,都有一座庙堂。

历史上的江湖帮派,不仅要和庙堂打好关系,更重要的还要有安身立命的那股精气神,要说江湖早已被庙堂压弯了脊梁,但是比起那些一开始即攀附于庙堂,以逞口舌心机而扬名立万的读书士子,自然多一份坦荡洒脱。但是历史上也存在江湖和庙堂的结合体,也就是一些帮派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其中以漕帮最具代表性。所谓的康乾盛世,在雍正年间一直行走在灰色地带的漕帮,终于因为有助于清朝漕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得到庙堂之上的认可,在雍正二年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作为祖师爷开山立派,大江南北入会者众多,帮众以运糟为业,所以也被称为“粮船帮”,在乾隆年间更是有钦赐的“盘龙棍”,作为帮规戒律执行的底气所在。

江湖史话:康乾盛世之下的漕帮,其实是空心粮仓的硕鼠

但是,这个依靠漕运起家的江湖帮派,随着潜移默化地染上庙堂的底色,变得越发错综复杂,可以从天下粮仓的演绎中一窥端倪。在乾隆登基的第一个年头,康乾盛世的表象其实将被戳破,与漕帮盘根错节的粮储之事面临困境,接连发生“火龙烧仓”和“耕牛哭田”这样匪夷所思的报案,二十五岁的乾隆感觉到这已关系到大清的生死存亡,其中的复杂更是远超其想象,看似矛盾又现实冷酷的桥段,围绕着漕运粮仓上演。茧手为官的卢焯身为浙江巡抚,与百姓一同吃着掺着河泥做成的干粮,并亲自领人打井,打下的每口井都要亲自挖出十筐土,两手磨出层层的茧子,然而却为了自己的盲女儿卢蝉儿能安稳度日,向商人借出一万二千两纹银,因此按照清朝律令必斩。

江湖史话:康乾盛世之下的漕帮,其实是空心粮仓的硕鼠

其后的粮仓总督米汝成,更是称得上谨小慎微,管理清朝粮仓二十余年却生活清贫,二品大员的贴身衣服居然多处缝着补丁,可是此人却与漕帮撇不清关系,成为清朝“空心粮仓”的始作俑者。米汝成的棺材里是满满的不义之财,然而他的所作所为,为的是儿子米河有朝一日揭发他而谋取仕途上的巨大回馈。当清河知县李忠面对饿殍遍地,不惜违反清朝律令私自开仓济民,因为动用了漕运的官粮,他与手下被斩于河畔,当百姓送行的纸钱纷扬如雪飞,围绕漕运角力的庙堂与江湖,残忍冷酷的背后是人性的悲凉与愧怍。

江湖史话:康乾盛世之下的漕帮,其实是空心粮仓的硕鼠

最终,就像正面的刘统勋所坚守的那样,赈济灾民的粥场里米不够多,受灾的民众因为饥饿陨命,负责粥场的清朝官员按律当斩,他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再见见他的老娘。铁面无私的刘统勋认为恐怕已经来不及了,没想到这位清朝官吏的母亲就在这粥场里,同样喝着清汤寡水不能裹腹的米粥。粥场里的清朝官员沈石,临死咬下自己的肉,给同为饥民的老母亲果腹,母亲随后插筷自尽。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庙堂与江湖悲剧,编织出清朝康乾盛世之下的浮世绘,清朝官吏因为粥薄如清汤触犯律令当斩,而粥薄如清汤是因为赈粮太少,空荡荡的天下粮食,究竟谁才是硕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