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賣身”,吉利、小米入股北汽,國有車企混改大幕拉開

奇瑞“賣身”,吉利、小米入股北汽,國有車企混改大幕拉開

文章轉自投資界

該發生的都會發生,奇瑞將“售出”終於坐實。

2018年5月29日下午,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蕪湖召開職工代表大會,以不記名投票形式,全票通過了關於奇瑞汽車股權轉讓的決議,奇瑞擬以不低於200億元現金注入方式引入外來投資者,以增資擴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車。

奇瑞神秘的接盤者將會是寶能

事實上,從2017年下半年起,關於奇瑞汽車出售股份的傳言不斷。

今年3月,華泰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為奇瑞汽車第三大股東,一度引人懷疑為寶能系入主奇瑞代持,事後華泰證券內部人士澄清是華泰證券背後的工行對奇瑞進行了債轉股,以緩解其資金壓力。

但5月16日,曾有媒體報道稱,寶能擬出資250億元至270億元以增資擴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車,成為第一大股東。彼時,奇瑞汽車官方回應稱消息不屬實並表示,奇瑞是國資企業,如果有任何股份轉移都會通過國資掛牌程序。

寶能曾在2016年因頻繁動用險資舉牌上市公司驚動證監會、保監會,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被罰十年內不得進入保險業。隨後,姚振華喊出“脫虛入實”的口號,進軍造車。在廣州、昆明、杭州等多地,寶能已經佈局新能源汽車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寶能已經出資65億獲得觀致51%股權。

2007年,奇瑞汽車與以色列集團旗下的美國量子公司成立了奇瑞量子汽車有限公司,2011年奇瑞量子變更為觀致汽車有限公司。

而觀致可以說是國產汽車品牌中叫好不叫座的經典案例,該品牌自打誕生之初,旗下的車型在市場中均因為過高的售價以及奇瑞本身營銷方面的不利,導致其銷量情況都非常慘淡。據稱觀致5年虧損了60個億,這個品牌對於奇瑞而言無疑成了吸金黑洞。

但據業內人士透露,自從寶能入主,並對觀致的管理層進行了“大換血”之後,觀致的情況已有明顯的好轉。

有了觀致的試水,而且寶能的出資額又遠高於200億,如果寶能接受了蕪湖市對於奇瑞產業基地不得搬離蕪湖的條件,沒有理由這樁交易不能達成。

吉利入股北汽也將是定局

奇瑞“賣身”,吉利、小米入股北汽,國有車企混改大幕拉開

不僅是奇瑞,國有車企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北汽集團2017年財報顯示,北京汽車2017年淨利潤22.52億元,同比大跌64.62%,其中接近80%的利潤是由北京奔馳貢獻,自主品牌虧損嚴重;北京汽車2017年整車銷量146.6萬輛,同比下降24%,其中北京汽車自主品牌銷量跌幅達48.4%,收入僅佔整個公司的13%。

今年4月,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到北汽集團調研,其明確指出北汽是市屬最大國有企業,很有代表性,隨著汽車行業競爭的加劇,北汽當前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要加強北汽董事會建設,積極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北汽新能源改制上市進程。

吉利入股北汽,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在於奔馳。

今年2月份吉利宣佈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股份之後,一直處於風口浪尖。雖然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成為了奔馳的最大股東,但吉利在戴姆勒集團並未取得董事會席位,無法參與關鍵性決策。在國內來說,北汽擁有北京奔馳的實際控制權。一旦吉利與北汽正式達成合作,那麼這將不只是國企與民企的聯合,也將是一個巨大的汽車集團的誕生。

此外,獨立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可能也是吉利入股北汽的因素。按照吉利汽車此前對外披露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計劃——藍色吉利行動,到2020年,吉利汽車90%以上都將是新能源汽車。但是時至今日,吉利汽車僅推出了依託於母品牌的兩款純電動車型帝豪EV和博瑞GE。

到目前為止僅有15家車企獲得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其中並沒有吉利。李書福也曾因此痛批,“有些汽車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卻根本沒有實力生產汽車,而是藉助‘資質’四處找投資;而很多有能力、想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卻得不到生產資質。”

國有車企混改已箭在弦上

奇瑞“賣身”,吉利、小米入股北汽,國有車企混改大幕拉開

不管是奇瑞“賣身”,還是吉利入股北汽,無不預示著混改的東風已經吹到汽車行業,國有車企混改已勢在必行。

2017年被認為是混改的落地之年,去年初中國鐵路總公司、雲南白藥、等標誌性國企接連發出混改聲音,號稱“史上力度最大國企混改”的中國聯通混改,打響了混改第一槍。

就在5月25日,發改委公佈了《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意見稿指出,“鼓勵企業通過股權投資,開展兼併重組和戰略合作,支持國有汽車企業與民營汽車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重點落腳國企混改、兼併重組、新能源投資准入和嚴控燃油車產能等領域。

同時,徵求意見稿還提升了新造車企業的投資門檻,政策目標十分明確:防範盲目建設和無序發展,引導社會資本合理投向技術開發與真正造車的務實思路上來。

這意味著一部分資本將從已經過熱的互聯網新造車勢力,通過國企混改,投入奇瑞和北汽這樣有造車實力和積累的傳統汽車製造企業中來。

目前,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國資委已推出3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示範項目,涵蓋了中央企業和部分地方國企,實現了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七大重要領域全覆蓋,並延伸到國有經濟較為集中的重要行業。

不可否認,國企改革的已經深入到汽車行業。5月11日,一汽、東風、長安高層人事大換防,此舉也被解讀為一汽、東風、長安“國家隊”加速合併的重要信號。在整個汽車行業,中國車企間強強聯合、抱團取暖成為大勢所趨。而李書福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21世紀的全球汽車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創新機遇,各個汽車企業單打獨鬥很難贏得這場戰爭,因此聯合變得很有必要。

目前中國前10家汽車企業的市場集中度達到90%,前5家企業集中度超過了50%,而截止2017年,全國新註冊的新能源車企就有超過200家。李書福曾表示“未來世界傳統汽車行業只有2~3家企業能活下來”,並認為能夠贏得這場戰爭的關鍵在於開放、合作、協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